转向管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28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转向管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及装载有该转向管柱的车辆。



背景技术:

国家安全法规规定,应用在汽车转向系统的转向管柱在调节完成后的锁紧状态下,需具有一定的保持力,以保证行车安全。现有的转向管柱一般都是通过调节手柄锁紧后,利用支架对管柱夹紧、辅助的压块或摩擦片来实现转向管柱的保持力要求。

但是,此类方法存在诸多缺点,首先,现有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采用凸轮结构,为增加转向管柱保持力,使得支架间的轴向夹紧力较大,致使手柄所需的调节力较大,影响手柄调节的舒适性;其次,摩擦片的定位要求高,因此通过增加摩擦片来增大支架间的摩擦系数的方式,在整车行驶振动时,存在产生异响的风险。此外,通过在上管柱上开槽来保证支架对上管柱足够的夹紧力的方式,会影响转向管柱的刚度,同时也影响转向管柱的模态频率,进而影响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转向管住,以使其具有较大的保持力及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向管柱,包括,

管柱主体;

安装支架,固连在车辆上,并与所述转向管柱配合设置,以将所述转向管柱定位在车辆上;

锁紧支架,固连在所述转向管柱上;

锁紧装置,构成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锁紧支架间的锁紧操作;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调节手柄,以及与所述调节手柄固连设置的、贯穿所述锁紧支架的手柄轴;

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

挤压装置,连接在所述手柄轴上;在所述锁紧支架构成对所述管柱主体锁紧状态下,所述挤压装置挤压在所述管柱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

凸轮,固连在所述手柄轴上,以与所述手柄轴形成随动;

挤压部,具有朝向所述管柱主体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部被构造成与所述凸轮的滚动接触,以在所述凸轮的驱动下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挤压面具有压置在所述管柱主体上的压紧状态,以及脱离对所述管柱主体压置的释放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面具有与所述转向管柱适配的弧度。

进一步的,于所述挤压面上形成有滚花。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套设在所述凸轮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构成所述挤压部直线往复运动导向的导向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包括套装于所述手柄轴上的导向块,以及构成所述手柄轴和所述导向块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导向块具有与所述管柱主体保持接触的接触面。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面具有与所述转向管柱适配的弧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面上形成有滚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管柱,通过设置挤压装置,可在管柱主体锁紧状态下,对其进行挤压,从而提高转向管柱的保持力,同时,也可提高管柱主体的刚度,而使得该转向管柱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通过凸轮实现挤压部对管柱主体的压紧与释放,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

(3)挤压面的弧度与转向管柱适配,可增大挤压面与管柱主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转向管柱的保持力。

(4)滚花可增大挤压面的摩擦力,进而增大转向管柱的保持力。

(5)挤压部套设于凸轮的外部,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同时也可减小挤压装置的占用空间,而便于整体布局。

(6)设置导向部,可提高挤压部直线往复运动的平顺性。

(7)接触面具有与转向管柱适配的弧度,可提高接触面与转向管柱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向部于转向管柱上的定位稳定性。

(8)设置滚花可提高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导向部于转向管柱上的定位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载有如上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车辆,该车辆与转向管柱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手柄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挤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挤压装置与导向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二所述的挤压装置及导向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管柱,2-锁紧支架,3-手柄轴,31-轴体,32-凸台,33-第一轴肩,34-第二轴肩,4-安装支架,5-下管柱,6-挤压装置,61-凸轮,6101-突块,6102-卡槽,62-挤压部,6201-挤压块,6202-插装孔,6203-挤压面,6204-滚花,6205-小端,6206-大端,7-调节手柄,8-导向部,81-导向块,82-安装孔,83-导向槽,84-接触面,85-挡板,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其包括管柱主体、安装支架、锁紧支架以及锁紧装置。其中,安装支架固连在车辆上,并与转向管柱配合设置,以将转向管柱定位在车辆上,而锁紧支架固连在转向管柱上。锁紧装置则用于构成转向管柱和锁紧支架间的锁紧操作;且锁紧装置包括调节手柄,以及与调节手柄固连设置的、贯穿锁紧支架的手柄轴。该转向管柱还包括连接在手柄轴上的挤压装置;在锁紧支架构成对管柱主体锁紧状态下,挤压装置挤压在管柱主体上。

本转向管柱通过设置挤压装置,可在管柱主体锁紧状态时,对管柱主体进行挤压,从而可提高转向管柱的保持力,同时,也可提高管柱主体的刚度,使得该转向管柱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管柱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中,管柱主体包括插装连接的上管柱1和下管柱5,且上管柱1套设于下管柱5外部,于上管柱1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槽,以便下管柱5于上管柱1中的插装,且长槽布设于上管柱1与下管柱5的重叠区域。安装支架4固设于管柱主体的外部,以将其固连于车辆上。锁紧支架2则固连于上管柱1的外周面上,且于其上形成有沿管柱主体的轴向布置的矩形开口区域。锁紧装置包括布设于管柱主体外部的调节手柄7,以及贯穿锁紧支架2设置的手柄轴3。挤压装置6则于锁紧支架2的开口区域处连接于手柄轴3上,并相对于上管柱1上的长槽布置,以使下述的挤压块62穿过长槽而挤压下管柱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管柱主体、安装支架4及锁紧支架2和锁紧装置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参照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的结构进行设计。

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手柄轴3包括圆柱形的轴体31,于轴体31的一端形成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轴肩33及第二轴肩34,且第一轴肩33具有大于第二轴肩34的圆周直径。为实现手柄轴3与下述的凸轮61的固连,于轴体31上还形成有用于与凸轮61构成插装连接的凸台32。该凸台32具体呈矩形,且沿轴体31轴向布置的两相对面呈圆滑的外突状,以便手柄轴3于挤压装置6中的插装。另外,为了提高手柄轴3与挤压装置6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中的凸台32为沿轴体31的轴线均布的两个,且进一步为沿轴体3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两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凸台32除了设置为矩形,其还可为三角形、圆形等,而凸台32的数量除了设置两个,还可设置三个、四个等,且凸台32除了设置两组,也可设置三组或只设置一组。当然,除了在轴体31上设置凸台32用于实现手柄轴3与凸轮61的固连,也可不在轴体31上设置凸台32,而将凸轮61与轴体31直接固连也可,但此设置会不便于加工制造。

本实施例中的挤压装置6如图3中所示,其包括与手柄轴3形成固连的凸轮61以及套设于凸轮61外部的挤压部62。为了实现凸轮61与手柄轴3的插装连接,如图4中所示,于凸轮61的中部形成有插孔,于凸轮61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对称布置的圆环状的突块6101,且突块6101与插孔同轴布置。于突块6101远离凸轮61的一端形成有与手柄轴3上的凸台32适配的卡槽6102。由此,当凸轮61插装于挤压部62时,可通过卡槽6102与凸台32的配合,使凸轮61随动于手柄轴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不在凸轮61上设置突块6101,而将卡槽6102直接设置于凸轮61上的插孔中也可实现凸轮61与手柄轴3的插装连接。

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挤压部62整体呈矩形结构,其包括挤压块6201,于挤压块6201上形成有贯穿设置的插装孔6202,以用于插装凸轮61,于挤压块6201的一端形成有挤压面6203。且该挤压面6203呈马鞍形,并具有与下管柱5适配的弧度,以提高挤压部62对下管柱5的挤压效果。另外,为了更好的提高挤压面6203对下管柱5的挤压效果,以提高转向管柱整体的保持力,于挤压面6203上形成有滚花6204,以增大挤压面6203与下管柱5周面之间的摩擦力。该滚花6204具体呈间隔布置的长形凸凹槽结构,以便于加工制造。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转向管柱的使用效果,如图6中所示,于挤压装置6的外部还可设有对挤压部62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8,以提高挤压部62直线往复运动的平顺性。具体地,该导向部8包括套装于手柄轴3上的导向块81,以及构成手柄轴3和导向块81转动连接的轴承,以提高手柄轴3于导向块81中转动的平顺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凸轮61插装固定于手柄轴3上,并在凸轮61的两端对称设有突块6101,且突块6101伸出导向块81。因此,上述的轴承在本实施例中应对应安装于导向块81与突块6101之间,以提高突块6101与导向块81之间转动的平顺性。

具体来说,如图7中所示,导向块81呈长方体,且导向块81具有与上管柱1保持接触的接触面84,于导向块81上设有贯穿设置的安装孔82,以用于插装凸轮61,于接触面84上形成有与安装孔82贯穿设置的导向槽83,且该导向槽83具有与挤压部62适配的型面,以对挤压部62于导向块81中往复运动时进行导向。此外,为了提高接触面84与上管柱1之间的连接效果,接触面84具有与上管柱1适配的弧度,且在接触面84上也设有图中未示出的滚花6204。

本转向管柱因导向部8固连定位于上管柱1上,且导向槽83正对上管柱1上的长槽布置,由此,当操作调节手柄7时,可驱动手柄轴3转动,从而带动凸轮61转动,并利用凸轮61的升程变化,可推动挤压部62于导向块81中上下移动,从而可在调节手柄7锁紧时,使挤压部62穿过上管柱1上的长槽下压下管柱5而提高转向管柱的保持力,而在调节手柄7放松时,使挤压部62上移,而脱离对下管柱5的挤压,可不影响转向管柱的轴向和角度调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管柱具有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挤压装置6及导向部8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的,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挤压装置6包括凸轮61以及与凸轮61滚动抵接的挤压部62。本转向管柱为实现对挤压部62的导向作用,于挤压部62的外部套设有导向部8,另外,为在凸轮61最小升程时,解除挤压部62对下管柱5的挤压,于挤压部62与导向部8之间抵置有弹簧9。具体结构上,挤压部62包括固连于一起的小端6205与大端6206,且对应于小端6205,于导向部8上形成有挡板85,对应地,本实施例中的弹簧9即抵置于挡板85与大端6206的之间。

由此,当凸轮61处于最大升程时,可推动挤压部62运动,并使其伸出导向部8而压紧下管柱5,从而提高转向管柱的保持力;而当凸轮61处于最小升程时,挤压部62在弹簧9的作用下缩回导向部8,而解除对下管柱5的压紧,从而可不影响转向管柱的调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于该车辆上装载有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转向管柱,通过设置上述的转向管柱,可提高转向管柱操作的舒适性,从而提升整车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