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63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个人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居民喜爱的娱乐、交通工具。出于防盗和便携的目的,近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根本目的是要求整车重量尽量小,而且折叠后的尺寸尽可能小。此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骑行安全性和舒适度以及路面适应能力。

然而现有的各种折叠电动自行车,要么折叠后的尺寸过大(如传统的从车架中部对折的方式),不便于存放和携带;要么展开时的尺寸过小,影响骑行安全性和舒适度;要么车架距地面过低,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以及车辆的路面适应能力都较差(如滑板型电动自行车)。

目前还未见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不仅展开时尺寸适中以满足骑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路面适应性的要求,而且折叠后结构紧凑、尺寸小巧(能装入21寸行李箱)以满足极致便携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使其同时具有很好的骑行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强的适应性、极致便携性和节能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前叉、前折叠杆、主梁前折叠扣、主梁后折叠扣、主梁、后折叠杆、后叉、车把立杆折叠扣、车把立杆、车把、车座杆、车座、滑槽和车座减震器;

所述主梁内置电池组,主梁的一端通过折叠扣与前折叠杆连接,主梁的另一端通过折叠扣与后折叠杆连接,所述前叉与前折叠杆之间以及后叉与后折叠杆之间为可定位的铰接;

所述后叉连接后轮,前叉连接前轮,后轮为主动轮、前轮为被动轮;

所述车把立杆通过车把立杆折叠扣与前叉连接,车把立杆顶部安设有控制按钮和仪表盘,车把立杆上连接有可折叠收拢到紧贴车把立杆两侧的车把,所述车座杆上设有高度可快速调节的锁扣;

所述车座杆与主梁之间铰接,车座杆的上面安装有车座,所述车座减震器的一端与主梁之间铰接,另一端与车座杆铰接,铰接点可沿滑槽滑动,所述车座杆上设有高度可快速调节的锁扣。

作为优选,所述后轮的直径大于前轮。

作为优选,所述前叉为带减震前叉,所述后叉为无减震后叉。

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

骑行前先将电动自行车展开,前折叠杆、主梁(内置电池组)与后折叠杆三者通过折叠扣锁紧并处于同一直线上,前叉略向前倾斜与前折叠杆铰接并通过固定销锁死,后叉略向后倾斜与后折叠杆铰接并通过固定销锁死,车座杆略向后倾斜与车座减震器呈三角形铰接,将车把和车座调至合适的高度。打开电源开关,通过操控车把上的启动和变速装置即可轻松骑行。

对于车轮尺寸的选取,一方面考虑到便携性,车轮尺寸应尽量小;另一方面后轮作为主动轮,其尺寸必须满足安设电机的要求。所以,为了兼顾这两方面要求,本发明优选后轮大于前轮的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情况也可使前后轮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骑行舒适且适应性强:展开后的尺寸适中,避免尺寸过小带来的局促感;车把和车座高度可调,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前叉减震与车座减震器能很好地适应崎岖路面并确保骑行的平稳舒适性。

(2)极致便携性:通过简单的三部即可折叠成形状规则、结构紧凑且小巧的近长方体,其尺寸小到可装入21寸的行李箱以便作为随身行李带上飞机。此外,必要时也可将电动自行车折叠至第二步后,通过车把或车座拉着走。

(3)节能高效性:后叉不带减震,避免了因减震器的动作(水平方向的缓冲)而损耗后轮的驱动能,同时也避免了因水平缓冲造成行驶速度的波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极致便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轮1、后轮2、前叉3、前折叠杆4、主梁前折叠扣5-1、主梁后折叠扣5-2、主梁6、后折叠杆7、后叉8、车把立杆折叠扣9、车把立杆10、车把11、车座杆12、车座13、滑槽14和车座减震器15;

所述主梁6内置电池组,主梁6的一端通过折叠扣5-1与前折叠杆4连接,主梁6的另一端通过折叠扣5-2与后折叠杆7连接,所述前叉3与前折叠杆4之间以及后叉8与后折叠杆7之间为可定位的铰接;

所述后叉8连接后轮2,前叉3连接前轮1,后轮2为主动轮、前轮1为被动轮;

所述车把立杆10通过车把立杆折叠扣9与前叉3连接,车把立杆10顶部安设有控制按钮和仪表盘,车把立杆10上连接有可折叠收拢到紧贴车把立杆10的两侧的车把11,所述车座杆10上设有高度可快速调节的锁扣;

所述车座杆12与主梁6之间铰接,车座杆12的上面安装有车座13,所述车座减震器15的一端与主梁6之间铰接,另一端与车座杆12铰接,铰接点可沿滑槽14滑动,所述车座杆12上设有高度可快速调节的锁扣。

所述后轮2的直径大于前轮1。所述前叉3为带减震前叉,所述后叉8为无减震后叉。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过程如图2所示。

第一步:将后折叠杆(连同后叉和后轮)沿后折叠扣往前(如图2-0中箭头所示)折叠到主梁的右侧,将前折叠杆(连同前叉、前轮、车把立杆和车把)沿前折叠扣向后(如图2-0中箭头所示)折叠到主梁的左侧。结果如图2-1所示。

第二步:将后叉(连同后轮)顺时针(如图2-1中箭头所示)旋转至水平位置并用固定销锁紧;将前叉(连同前轮、车把立杆和车把)逆时针(如图2-1中箭头所示)旋转至水平位置并用固定销锁紧。结果如图2-2所示。

第三步:收缩车座杆并逆时针旋转(如图2-2中箭头所示)至水平位置,同时带动车座减震器沿车座杆上的滑槽滑动并旋转至水平位置;折叠车把、收缩车把立杆并顺时针旋转(如图2-2中箭头所示)至水平位置。最终折叠结果如图2-3所示。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