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58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在使用时轮距基本相同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在搬运货物、外出带小孩、花园设备和其他情形时,折叠车被广泛地使用。通常折叠车具有一个车体、推手和四个轮子。

折叠车是多功能的供行人使用的并且同时是一个近距离的运输车,有时候需要将它放入汽车中。传统的折叠车不可折叠,所以携带困难。

作为现有技术,申请于1996年8月30日的美国专利US5,957,482提出一种可折叠婴儿车,其中两个通过铰链连接的对半的折叠床相对折叠,用于方便储存,其可移除的轨道模块能够被移动用于存储。此外,还有一些折叠车能够折叠成小尺寸从而方便存储,例如申请于2003年3月17日的美国专利6,845,991公开一种可折叠的折叠车,其可以被折叠为类似手提箱模块一样的大小。

本申请的发明人陈昭胜发明了多种不同的折叠车,包括具有面板和伞的配件的折叠车。然而,这些现有技术依赖于一个可折叠的框架,和一对倾斜的长杆来形成这些框架。但是,现有技术存在长杆不够结实、可折叠支架无法稳固地锁定、稳定性和坚固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折叠车,包括:

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框架和后框架;

底架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并相互铰接的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

车轮收折组件包括后轮半轴转杆、后轮半轴、转动拉杆;

所述后轮半轴转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所述后底架组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后轮半轴,供后轮设置;所述转动拉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底架组件,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轮半轴转杆以驱动所述后轮半轴转杆收折。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收折组件包括半轴转杆铰链,所述后轮半轴转杆通过所述半轴转杆铰链设置在所述后底架组件上。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轮半轴转杆由杆体组成平行四边形杆,以保持所述后轮半轴转杆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后轮半轴与地面平行。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收折组件还包括两组抽杆机构,每一组所述抽杆机构的两端分别枢接设置在所述后底架组件和所述后轮半轴转杆。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杆机构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抽杆和第二抽杆,所述第一抽杆连接所述后底架组件,所述第二抽杆连接所述后轮半轴转杆,当所述底架组件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抽杆机构被压缩,当所述述抽杆机构底架组件处于收折位置时,所述抽杆机构被拉伸。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收折组件还包括自动脚组件和转动连接杆,所述转动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至所述后底架组件,另一端铰接至所述自动脚组件,所述自动脚组件所述后底架组件的收折而伸出,使折叠后的所述折叠车站立。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

主筐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上方并相互铰接的前主筐体构件和后主筐体构件;

两组侧壁组件,每一组分别包括相互铰接并呈一定角度的后底架横杆支撑和前底架横杆支撑,其中所述前底架横杆支撑通过主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前框架,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通过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后框架,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和前底架横杆支撑铰接于底架横杆连接件,所述两个底架横杆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底架横杆,所述底架横杆位于所述底架组件的下方;

所述前底架横杆支撑与所述前框架之间分别铰接设置有主筐体前支撑,所述后底架横杆支撑和所述后框架之间分别铰接设置有主筐体后支撑;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收折组件还包括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可枢转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连接杆,并在所述折叠车位于工作位置时钩接于所述底架横杆,当所述锁扣机构被向上拉起,所述锁扣机构脱离所述底架横杆并驱动所述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相对收折。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侧壁组件还包括相互铰接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所述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前框架,所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后框架。

在本发明折叠车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推手组件,所述推手组件铰接于所述后框架,所述推手组件还包括相互铰接的推手支撑上部区域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所述推手支撑上部区域铰接于所述推手组件的推手延伸部,所述推手支撑下部区域铰接于后框架。

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在工作时前轮和后轮轮距大致相同,使得折叠车的行走状态稳定,在收折时前轮或后轮的轮距缩小,一者能够收容于另一者中,使得收折后结构得到精简。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车的侧视图。

图2是折叠车在打开时等轴侧角度的透视图

图3是折叠车在打开时的透视图

图4是折叠车在打开时从更高的角度看去的透视图

图5是折叠车在折叠时的侧视图。

图6是折叠车在折叠时的透视图。

图7是折叠车在半折叠时的侧视图。

图8是折叠车在半折叠时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和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可锁定的底架的折叠车。该折叠车能够打开处于使用位置,同时也能够折叠处于收纳位置。上述可锁定的底架能够向上折叠以实现收纳。本发明的折叠车具有等轮距对折底盘,等轮距对折底盘,是指用4个车轮组成的折叠车的底盘在处于工作位置时前后车轮的轮距是相等的;在处于折叠位置时前后轮的位置是相容的。在折叠过程中,后轮(或前轮)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变小,折叠到极限位置时,两个后轮(或前轮)能够被容纳在两个前轮(或后轮)之间。

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主要包括如下组件:可折叠的底架组件10、前框架40、后框架30、主侧壁组件20、辅助侧壁组件60、推手组件50和车轮收折组件100。以下结合不同的附图进行说明。

折叠车具有可折叠的底架组件10。如图1和2所示,底架组件10由一对可以相对折叠的平板结构——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组成,所述一对平板结构均可以是由钢管焊接形成的框架结构。当使用焊接钢管时,钢管可以具有方形的截面,并且该钢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平行于地面的两个面)是平面。

上述的“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是这样定义的:在使用者利用把手54(见图3)推拉该折叠车时,后底架组件11靠近使用者,前底架组件12远离使用者。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前”和“后”是相对而言,是随着使用者的位置确定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后底架组件11与前底架组件12在中间底架接头13处铰接在一起,中间底架接头13可以倚靠在底架横杆14上,底架横杆14的高度低于中间底架接头13,即底架横杆14从中间底架接头13的下方,从折叠车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中间底架接头13是底架组件10的一部分,其抵接于底架横杆14,即底架横杆14与底架组件10可以相互离开,也可以相互接触。

中间底架接头13可以具有可锁止的转轴,其可以打开180°以上。在打开超出180°时,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的重力使得底架组件10偏转到一个锁定的位置。即,在折叠时,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相对于该可锁止的枢轴转动,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所在的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使得底架组件10进入折叠状态。

除了中间底架接头13抵接于底架横杆14并被底架横杆14向上支撑之外,后底架组件11或前底架组件12也可以设置在底架横杆14上并由底架横杆14向上支撑。可选地,后底架组件11、前底架组件12、中间底架接头13和底架横杆14任意二者的接触区域可以具有弹性处理、包覆材料或表面处理,以改进连接性能。

后底架组件11铰接于后底架接头15,前底架组件12铰接于前底架接头16。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折叠车还包括车轮收折组件100,如图2所示,包括:半轴转杆铰链101、后轮半轴转杆102、后轮半轴103、转动拉杆105、抽杆机构106、自动脚组件107、转动连接杆108、锁扣机构109。

在底架组件10上偏后的适当位置上(例如后底架组件11的后端),装有两个与水平方向呈锐角的半轴转杆铰链101,半轴转杆铰链101为倾斜的铰链,上装有左右两个后轮半轴转杆102,该后轮半轴转杆102也呈倾斜地设置,每个后轮半轴转杆102的材质例如为铁,可以由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以保持后轮半轴转杆102在转动过程中,枢接半轮104的半轴103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半轴103上装有用于行走的后轮,即与前轮相对的,靠近推手组件一侧的车轮。

后轮半轴转杆102的转动,是由装在底架组件10(例如前底架组件12的相对后端)上的转动拉杆105来驱动的,用以保持后轮半轴转杆102的两个极限位置,即工作位置和折叠位置,在底架组件10和后轮半轴转杆102之间,装有两组抽杆机构106,用以保持后轮半轴转杆102的两个极限位置,也就是抽杆机构106的最长位置和最短位置,当底架组件10处于工作位置时,抽杆机构106的长度最短,用以支撑底架组件10,增强底架组件10的承载能力(例如,在实际试验当中达到100公斤以上),在底架组件10上装有自动脚组件107,自动脚组件107随底架组件10的运动,而处于两个极限位置,在底架组件10处于工作位置时,自动脚组件107收起,不影响车辆的行走,当底架组件10处于折叠位置时,自动脚组件伸出,使折叠后的车辆能自己站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转动连接杆108的一端铰接至底架组件10,例如可以是后底架组件11或者前底架组件12,另一端铰接至自动脚组件107。上述的两个转动拉杆105铰接在转动连接杆108上。上述锁扣机构109可枢转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连接杆108,并在所述折叠车位于工作位置时钩接于所述底架横杆14,当所述锁扣机构109被向上拉起,所述锁扣机构109脱离所述底架横杆14,并驱动所述前底架组件12和后底架组件11相对收折。

对于后底架组件11和前底架组件12,多个底架构件横杆19可以被焊接以形成具有平面结构的框架。底架横杆14支撑底架组件10,但是底架横杆14并不是底架组件10的一部分。相反地,底架横杆14是主侧壁组件20的一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主侧壁组件20利用底架横杆连接件21连接到底架横杆14。一对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沿着对角线从底架横杆连接件21延伸,并且连接至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后侧壁连接件,该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包括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件24和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件26。上述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件24和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件26例如为连接杆,底架横杆连接件21例如连接头,但是并不以此为限。

类似地,一对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连接至底架横杆连接件21并延伸至一对主侧壁组件前侧壁连接件,该主侧壁组件前侧壁连接件包括主侧壁组件左前侧壁连接件25和主侧壁组件右前侧壁连接件27。在折叠车的后部,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延伸至后筐组件28。后筐组件28能够容纳后筐组件织物篮筐(图未示),用于存放物品。可选地,通常来说后筐组件织物篮筐并未接触到其下方的脚支撑延伸部横杆18。

后筐组件支撑29铰接于后筐组件28。后筐组件28刚性地连接至和并且优选地与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24、26一体成型。所述一对后筐组件支撑29优选以例如铆接等枢转连接的方式连接至后筐组件28的外表面。后筐组件支撑29能够被形成为铁质长条形,其可以通过冲压或者模压的方式以增加抗扭性能。

后筐组件28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后框架30上。如图3至图4所示,后框架30具有大致长方形结构的框架,包括一对水平构件和一对连接的垂直构件。优选,后框架30能够通过一根或两个弯曲的管状金属构件一体成型。在最后,一对后框架侧垂直构件39上设置有多个接头,用于连接至侧壁和底架组件10。

后框架30具有左后框架下部接头31和右后框架下部接头32,二者分别枢转地连接至后底架组件11并同时枢转地连接至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后框架30还具有左后框架上部接头33和右后框架上部接头34。左后框架上部接头33枢接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并连接在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和后筐组件28之间。类似地,右后框架上部接头34枢接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26并连接在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26和后筐组件28之间。如此一来,在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向下枢转时,后筐组件28向上枢转后。后筐组件28的重量以一定角度锁止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即在非锁定状态时,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与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不再平行。

后框架30还具有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二者均连接至推手。后框架30的接头可以铆接于所述一对后框架侧垂直构件39。

前框架40具有前框架左下部接头41和前框架右下部接头42,二者均枢转连接至前底架组件12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前框架左上枢转接头43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左前主侧壁连接件25。前框架右上部接头44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右前主侧壁连接件27。

前框架40可以与后框架30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前框架上部水平构件45和位于其下的前框架下部水平构件46。前框架左侧垂直构件47和前框架右侧垂直构件48分别连接至前框架上部水平构件45和前框架下部水平构件46。

所述一对垂直构件上设置有多个枢转接头。如图5和6以及结合其他图片可知,前述的推手组件50枢接于后框架30。推手组件50包括从右后框架推手接头35和左后框架推手接头36延伸出的推手延伸部51。推手组件50优选包括推手柄体55和贯穿连接所述一对推手延伸部51的推手贯穿支柱56。左推手接头53和右推手接头54可以为塑料构件,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一对推手延伸部51的套筒,将所述一对推手延伸部51与推手柄体55结合。

推手组件50由推手支撑件支撑,推手支撑件包括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和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推手支撑接头59将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连接至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推手支撑接头59利用折叶形成一种接头(elbow joint)的形式,该肘接头锁定在一个特别的角度,在这一角度,推手支撑上部区域57从推手支撑下部区域58旋转到一个接近或者超过180度的位置。推手支撑下部区域枢接于后框架30。推手支撑接头59同样可以枢接于后筐组件支撑29。

辅助侧壁组件60具有连接至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枢转连接于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接头63。类似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枢转连接于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接头64。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接头63可以被与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接头64分离。

主侧壁组件形成和V形并连接于辅助侧壁组件。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具有一对连接至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交叉接头65。类似地,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具有连接到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的一对辅助侧壁组件前部交叉接头66。

如图8所示,主侧壁组件和辅助侧壁组件优选支撑主筐体70。主筐体70包括在主筐体中部接头79铰接于前主筐体构件72的后主筐体构件71。主筐体中部接头79限定于180度。后主筐体构件71具有主筐体后左支撑73和主筐体后右支撑74,前主筐体构件72具有主筐体前左支撑75和主筐体前右支撑76。主筐体支撑枢转连接于主筐体支撑上部接头77和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设置在主侧壁组件20和主筐体支撑上部接头77设置在主筐体70。主筐体后左支撑73和主筐体后右支撑74的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在低于辅助侧壁组件后部交叉接头65的位置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主筐体前左支撑75和主筐体前右支撑76的主筐体支撑下部接头78在低于辅助侧壁组件前部交叉接头66的位置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

主侧壁中部接头91将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连接至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主侧壁组件左后侧壁连接24和主侧壁组件右后侧壁连接26枢接于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主侧壁前部接头93将主侧壁组件左前侧壁连接25和主侧壁组件右前侧壁连接27连接至所述一对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

在描述了上述结构后,这些图显示了一种保持折叠车在展开位置上提供多个锁定接头的机构示意图。

后框架30形成一种具有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24/26、后框架侧垂直构件39和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的四杆机构。类似地,前框架40形成一种包括前横杆支撑23,主侧壁组件前侧壁连接件25/27,前框架垂直构件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的四杆机构。四杆机构位于折叠车的前侧和后侧,和并且均连接至中间的四杆机构,该中间的四杆机构由连接二者的辅助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61和辅助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62、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和主侧壁组件前底架横杆支撑23连接形成。因此,三个连接的四杆机构在展开位置的实现底部锁定。

在操作中,主要的锁定机构优选是在中间底架接头13抵接底架横杆14的位置,主侧壁组件和辅助侧壁组件的三个四杆机构形成第二锁定机构,用于保证主锁定机构的锁定。此外,可折叠推手组件50是用于利用折叶(即推手支撑接头59)进行锁定和解锁的第三锁定机构,当推手支撑接头59在锁定位置,像人类的膝闭锁一样,推手组件50向下的重量保持该后筐组件28,顺次保持主侧壁组件后侧壁连接件24、26,保持主侧壁组件20的主侧壁组件后底架横杆支撑22。因此,主锁定机构被辅助锁定机构固定,辅助锁定机构被第三锁定机构固定。

可选地,轮子可以枢转,并可以具有轮轴94。轮轴94优选具有轮轴锁95,用于在需要时锁定轮子,防止旋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折叠车,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结实可靠、能够实现稳固的锁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第二,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结构精巧,打开和折叠所站的空间比,约为1:4,能够依靠重力实现自锁。

第三,本发明提出的折叠车,在工作时前轮和后轮轮距大致相同,使得折叠车的行走状态稳定,在收折时前轮或后轮的轮距缩小,一者能够收容于另一者中,使得收折后结构得到精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