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67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属于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许多休闲时间的增加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因此利用这些休假日从事休闲、旅游及运动的人数愈有急速增高的趋势,表示人们开始重视放松压力的休闲旅游、注重身体健康的户外运动,以及增进全家亲情的互动活络,此一随着休假日而转换的休闲形态大大的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指针,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时间去珍惜及思考自己的健康及身边的一切。而且如今经济的发展,能源紧缺、汽车排放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堵车普遍等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近些年,电动车作为新一代的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电动滑板车是一种新兴的短途代步工具,由于其可随身携带,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其中,便携性是消费者选择电动滑板车时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如何开发一款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占用空间小的电动滑板车是企业的重要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包括车头支架、底座和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车头支架的上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橡胶套,两个所述橡胶套的外侧设置有右刹把和左刹把,所述车头支架的上端中间设置有显示屏,所述车头支架的中间外侧设置有车灯,所述车头支架的下端连接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外侧连接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支架,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前轮,所述U形支架的后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旋转套,所述底座的顶面左侧设置有弯形支架,所述弯形支架和U形支架之间贯穿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和旋转套配合连接,所述底座的正面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底座的右侧设置有后轮和挡板,所述后轮和蓄电池之间设置有链条。

作为优选:所述车头支架是空心的,其内侧设置有电路。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固定支架均设置有滑动槽。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套的形状是T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电动滑板车在拆卸时,可以拧松旋转套,来分离U形支架和底座。旋转套和连接杆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牢固,且旋转套是T形的,无需利用扳手来拧松,不仅实用省力,也方便携带。在路况不平的情况下,减震杆和减震弹可以很好消除震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电路在车头支架的内侧,可以避免电线暴露在外面,经暴晒、雨林后引起电线老化脱皮现象,降低电动滑板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U形支架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轮;2、链条;3、蓄电池;4、底座;5、旋转套;6、固定支架;7、前轮;8、U形支架;9、减震杆;10、橡胶套;11、左刹把;12、车灯;13、右刹把;14、显示屏;15、车头支架;16、弯形支架;17、支撑脚;18、挡板;19、减震弹簧;2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拆式电动滑板车,包括车头支架15、底座4和蓄电池3,其特征是:所述车头支架15的上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橡胶套10,两个所述橡胶套10的外侧设置有右刹把13和左刹把11,所述车头支架15的上端中间设置有显示屏14,所述车头支架15的中间外侧设置有车灯12,所述车头支架15的下端连接有减震杆9,所述减震杆9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19,所述减震杆9的外侧连接有U形支架8,所述U形支架8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支架6,两个所述固定支架6之间设置有前轮7,所述U形支架8的后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旋转套5,所述底座4的顶面左侧设置有弯形支架16,所述弯形支架16和U形支架8之间贯穿有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20和旋转套5配合连接,所述底座4的正面设置有支撑脚17,所述底座4的右侧设置有后轮1和挡板18,所述后轮1和蓄电池3之间设置有链条2;所述车头支架15是空心的,其内侧设置有电路,两个所述固定支架6均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旋转套5的形状是T形。

此电动滑板车在拆卸时,可以拧松旋转套5,来分离U形支架8和底座4。旋转套5和连接杆20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牢固,且旋转套5是T形的,无需利用扳手来拧松,不仅实用省力,也方便携带。在路况不平的情况下,减震杆9和减震弹19可以很好消除震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电路在车头支架15的内侧,可以避免电线暴露在外面,经暴晒、雨林后引起电线老化脱皮现象,降低电动滑板车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