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步车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225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代步车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驱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代步车驱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资源的丰富,共享资源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中共享单车成为共享资源中的代表,但是现有的共享单车与传统的单车相比,除了使用方法上的创新在驱动结构上并无实质性的改进,和传统单车相同,均为全周驱动单车牙盘带动车链进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此种驱动方式不仅输出力矩波动大,而且在脚蹬的曲柄处于竖直状态时产生驱动死点,需要靠惯性越过驱动死点再进入下一个驱动循环;而且,上述传统驱动方式需要全周驱动牙盘,在全周驱动牙盘的过程中存在低力矩输入区,在低力矩输入区会消耗过多的无用功,骑行费力,由于低力矩输入区的存在,传统驱动方式过大的力矩波动爬坡能力差;另外,链条带动齿盘的传动方式容易出现链条卡死和掉链的问题,传动的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传统单车驱动方式存在死点、输出力矩波动大、容易掉链卡死及爬坡能力差的问题,而公开一种代步车驱动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代步车驱动器,包括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内设置有动力输入机构和变速传动机构,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联动复位轴和换向传动轴,动力输入轴包括对称安装在驱动壳体两侧的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的轴端设置有关于驱动壳体对称的踏板,第一动力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动力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联动复位轴包括与第一复位轴和第二复位轴,第一复位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复位齿轮,第二复位轴上设置有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复位齿轮,第一复位轴上还设置有第一联动齿轮,第二复位轴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齿轮啮合的第二联动齿轮;换向传动轴包括第一换向传动轴和第二换向传动轴,第一换向传动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换向齿轮,第二换向传动轴上设置有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换向齿轮,第一换向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第二换向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外周固定套设有第三换向齿轮,第三换向齿轮与变速传动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摆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与水平面成负30°角和正60°角。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变速轴和动力输出轴,变速轴通过两端的滑动轴承设置在驱动壳体上,两端的滑动轴承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相对滑动轴承转动,变速轴的中部设置有相对自身转动的第三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在变速轴的轴向方向上固定设置,第三变速齿轮与第三换向齿轮啮合,第三变速齿轮的两端面设置有第一花键和第二花键,第一变速齿轮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第一花键配合的第三花键,第二变速齿轮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第二花键配合的第四花键,第一变速齿轮后方啮合有第一输出齿轮,第二变速齿轮后方啮合有第二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变速传动机构还包括控制第三变速齿轮与第一变速齿轮或者第二变速齿轮啮合的变速轴拨叉。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出轴包括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一输出齿轮设置在第一动力输出轴上,第二输出齿轮设置在第二动力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轴拨叉包括固定设置在变速轴轴端的卡环,卡环上卡接有Y形的卡环拨叉,卡环拨叉的一端与卡环卡接、另一端连接有控制拉线,卡环的中部与驱动壳体相铰接,卡环拨叉连接有控制拉线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壳体连接的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代步车驱动器结构合理,动力输入轴与联动复位轴通过齿齿轮啮合传动,可以实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交替驱动并相互复位;设置超越离合器,通过踩踏踏板可将踏板在一定角度内的转动转换成整周完整的转动,进而传递到变速传动机构;变速传动机构的设置可以将通过超越离合器传来的动力进行减距增速,通过拉动控制拉线可以使不同的动力输出轴进行动力输出,进而可获得不同的输出转速;本实用新型通过踏板在特定的角度内摆动驱动动力输入轴往复转动,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始终工作在高转矩工作区,输出力矩大,无驱动死点,而且两个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联动复位轴互相复位,不需要额外做功;使用齿轮进行驱动变速传动不仅变速稳定可靠,而且解决了传统单车掉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满足大坡度爬坡,又可以实现高速行驶,轻松省力、有效降低了体力消耗,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代步车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变速轴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 中变速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卡环拨叉的正视图;

图5为图1中踏板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1,一种代步车驱动器,包括驱动壳体1,驱动壳体1内设置有动力输入机构2和变速传动机构3,动力输入机构2包括动力输入轴4、联动复位轴5和换向传动轴6,动力输入轴4包括对称安装在驱动壳体1内部两侧的第一动力输入轴401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02,第一动力输入轴401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02通过动力输入轴承安装在驱动壳体1内,第一动力输入轴401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02的轴端设置有关于驱动壳体对称的踏板404,所述踏板404可摆动的范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负30°~正60°,即踏板404可在90°的范围内摆动;第一动力输入轴40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411,第二动力输入轴402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422。

所述联动复位轴5包括与第一复位轴501和第二复位轴502,第一复位轴501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轮411啮合的第一复位齿轮511,第二复位轴502上设置有与第二传动齿轮422啮合的第二复位齿轮522,第一复位轴501和第二复位轴502通过复位轴轴承设置在第一动力输入轴401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02前侧,第一复位轴501上还设置有第一联动齿轮51,第二复位轴502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齿轮51啮合的第二联动齿轮52。

所述换向传动轴6包括第一换向传动轴601和第二换向传动轴602,第一换向传动轴601和第二换向传动轴602通过换向轴轴承设置在第一动力输入轴401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02的后侧,第一换向传动轴601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轮411啮合的第一换向齿轮611,第二换向传动轴602上设置有与第二传动齿轮422啮合的第二换向齿轮622,第一换向传动轴601上设置有第一超越离合器61,第二换向传动轴602上设置有第二超越离合器62,第一超越离合器61和第二超越离合器62的外周固定套设有第三换向齿轮633,第三换向齿轮633与变速传动机构3相连接。

所述变速传动机构3包括变速轴8和动力输出轴9,变速轴8通过两端的滑动轴承88设置在驱动壳体1上,两端的滑动轴承88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变速齿轮801和第二变速齿轮802,第一变速齿轮801和第二变速齿轮802可相对滑动轴承88自由转动,变速轴8的中部设置有可相对变速轴8自身转动的第三变速齿轮803,第三变速齿轮803在变速轴8的轴向方向上固定设置,第三变速齿轮803与第三换向齿轮633相啮合,第三变速齿轮803的两端面设置有第一花键81和第二花键82,第一变速齿轮801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第一花键81相配合的第三花键83,第二变速齿轮802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第二花键82相配合的第四花键84,第一变速齿轮801后方啮合有第一输出齿轮901,第二变速齿轮802后方啮合有第二输出齿轮902,第一输出齿轮901和第二输出齿轮902均设置在动力输出轴9上,变速传动机构3还包括控制第三变速齿轮803与第一变速齿轮801或者第二变速齿轮802啮合的变速轴拨叉701。

实施例2,一种代步车驱动器,所述变速轴拨叉701包括固定设置在变速轴8轴端的卡环702,卡环702上卡接有Y形的卡环拨叉703,卡环拨叉703的一端与卡环702卡接、另一端连接有控制拉线704,卡环702的中部与驱动壳体1相铰接,卡环拨叉703连接有控制拉线704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壳体1连接的复位弹簧705。设置控制拉线拉动卡环拨叉进而控制变速轴伸缩,不仅可以便捷地控制变速,而且使用控制拉线变速可以远距离操作。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代步车驱动器,所述动力输出轴9包括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一输出齿轮901设置在第一动力输出轴上,第二输出齿轮902设置在第二动力输出轴上。设置两个动力输出轴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转速的动力输出,而且两个输出轴互不干涉,可降低动力输出的损耗,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