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735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块,特别是一种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为限制整车在轮胎下跳时的极限位置,通常设置前上缓冲块与上摆臂的组合结构,缓和整车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凹坑时产生的冲击,提升整车的舒适性,保证悬架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的前上缓冲块与上摆臂总成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前上缓冲块01设置在上摆臂本体02的下面,对上摆臂总成的下跳位置进行限位,而前上缓冲块01通过如图2所示的板状结构的安装支架03安装在车架上。

目前,上摆臂本体为冲压件,通过多个钣金焊接而成,但是该结构的上摆臂本体结构强度较差,在整车受到很大冲击时,经常会因为强度不足而导致本体问题,不能满足轻型卡车的承载要求,为了提升上摆臂本体的结构强度,设计人员欲将将上摆臂本体由冲压件更改为锻件,但更改后的上摆臂本体截面相对冲压件的截面较小,导致在整车下极限状态时,如图3所示,原来的前上缓冲块01与锻件上摆臂本体04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前上缓冲块01对其起不到限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保证上摆臂本体由冲压件更改为锻件后,前上缓冲块对于整车依然有限位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包括缓冲块本体,还包括转接件;

所述转接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块本体的下端,所述转接件的下端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转接件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根据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上摆臂本体的位置匹配设计。

前述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优选地,所述转接件包括顶板和底座;

所述顶板压装在所述缓冲块本体下端的凹槽内;

所述底座为“U”形结构,其开口端与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具有夹角。

前述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装配固定卡口。

前述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纹部分突出所述底座的底面;

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安装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过锁紧螺母将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

前述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优选地,所述螺栓铆接在所述底座上。

前述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优选地,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焊接固定。

前述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优选地,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通过在缓冲块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转接件,使得在上摆臂本体由冲压件更改为锻件后,缓冲块对于整车依然有限位作用;由于在整车下跳极限位置,缓冲块与上摆臂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和距离,只有更改缓冲块安装的高度和角度才能保证缓冲块起到限位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转接件,不需改变与车架连接的安装支架,继而可以避免对车架进行改动,保证了车架的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转接件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根据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上摆臂本体的位置匹配设计,所以,后期若上摆臂本体的结构进行变更,只需更改转接件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即可保证在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对上摆臂总成进行限位和缓冲,所以,该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的通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上缓冲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上缓冲块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前上缓冲块在锻件的上摆臂总成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与安装支架装配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在锻件的上摆臂总成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3中:

01-前上缓冲块,02-上摆臂本体,03-安装支架,04-锻件上摆臂本体;

图4-7中:

1-缓冲块本体,2-转接件,21-顶板,22-底座,221-装配固定卡口,23-螺栓,3-安装支架,31-安装孔,32-锁紧螺母,4-上摆臂本体,5-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4-7所示,一种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主要用于在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对上摆臂总成进行限位和缓冲,包括缓冲块本体1和转接件2,所述转接件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块本体1的下端,如图7所示,所述转接件2的下端通过安装支架3固定在车架5上;所述转接件2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根据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上摆臂本体4的位置匹配设计。具体地,缓冲块本体1为弹性体,如橡胶、尼龙、隔振弹簧等,用于实现对上摆臂总成的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通过在缓冲块1与安装支架3之间设置转接件2,使得在上摆臂本体4由冲压件更改为锻件后,缓冲块1对于整车依然有限位作用;由于在整车下跳极限位置,缓冲块1与上摆臂本体4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和距离,只有更改缓冲块1安装的高度和角度才能保证缓冲块1起到限位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转接件2,不需改变与车架5连接的安装支架3,继而可以避免对车架5进行改动,保证了车架5的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转接件2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根据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上摆臂本体4的位置匹配设计,所以,后期若上摆臂本体4的结构进行变更,只需更改转接件2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即可保证在整车处于下极限状态时对上摆臂总成进行限位和缓冲,所以,该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的通用性较高。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4-6所示,所述转接件2包括顶板21和底座22;所述顶板21压装在所述缓冲块本体1下端的凹槽内;所述底座22为“U”形结构,其开口端与所述顶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座22的底面之间具有夹角,即所述转接件2整体为“楔形”结构。顶板21与“U”形结构的底座22组成的转接件2,结构强度较高,安装空间较大,且“U”形结构可以减小转接件2的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通过设计开口端所在的平面与底面之间具有夹角,实现了转接件2的角度设计。具体地,转接件2的顶板21和底座2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制作,但是分体制作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节省制造成本,分体制造可以先将顶板21与缓冲块本体1固定,再将顶板21与底座22固定,便于缓冲块本体1的安装。具体地,顶板21由板材冲压落料而成,底座22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所述顶板21与所述底座22焊接固定,顶板21与底座22的成型工艺简单可靠,效率高,二者焊接固定,工艺较成熟,效率较高,且固定方式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4和5所示,所述底座22的一端设有装配固定卡口221。该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安装时可通过装配固定卡口221在车架5上定位,便于其安装,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底座22上固定有螺栓23,所述螺栓23的螺纹部分突出所述底座22的底面;所述安装支架3上设有所述螺栓23匹配的安装孔31,并通过锁紧螺母21将所述安装支架3与所述底座22固定。通过设置突出底座22底面的螺栓23及与之配套的锁紧螺母21,实现了该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与安装支架3之间的固定,且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在安装支架3的底部进行采用锁紧螺母21进行锁紧,装配空间比较充裕,便于使用工具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23铆接在所述底座22上。由于螺栓23的位置,装配空间有限,不便于焊枪操作,且焊接容易造成底座22的变形,不利于转接件2的安装,所以,优选螺栓23铆接在所述底座22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使转接件2与安装支架3固定,比如在底座22上开设螺纹孔(设置凸焊螺母),采用螺钉同时穿过底座22和安装支架3进行固定。

该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将前上缓冲块总成结构设计为对称件,则安装时不用进行区分,左右通用,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