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410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舶用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设置于船内的原动机的动力向螺旋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使用伞齿轮的船舶用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船舶用推进装置,方位推进器的使用有增加的趋势。方位推进器为在沿水平方向旋转360度的吊舱内装备螺旋桨的构成,因此,与由固定轴螺旋桨和舵进行的推进不同,可以使船舶向任意的方向移动,或正确地维持当前位置。这种方位推进器具有机械传递设置于船内的原动机的动力来驱动螺旋桨的方式、和向设置于吊舱内的电动机供给在船内发电的电力来驱动螺旋桨的方式。
上述的方位推进器还具备与吊舱一体旋转的方向舵(舵)。如图2所示,方位推进器I例如安装于船舶S的船尾等使用。如图3所示,该方位推进器I具备吊舱2、螺旋桨3、方向舵4。该情况下的方向舵4由水平截面形成梯形状且包含与船舶S的连结轴部的上部支柱4a和向吊舱2的下方延伸并具有同样的梯形截面形状的下部支柱4b构成。比上部支柱4a更下方的部分、即具备方向舵4及螺旋桨3的吊舱2通过未图示的旋转装置相对于船舶S可一体转动(参照图中箭头标记R)。在船舶S的船内设置有原动机5,原动机5的动力经由两组伞齿轮单元6、7向螺旋桨3传递。该情况下,原动机5的动力通过配设于船内的伞齿轮单元6将水平方向的驱动力变换为垂直方向,进而通过配设于吊舱2的内部的伞齿轮单元7将垂直方向的驱动力变换为水平方向并向螺旋桨3传递。图中的标记8是船内水平驱动轴,9是垂直驱动轴,10是吊舱内水平驱动轴。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使用船内动力使螺旋桨旋转的船舶用推进装置,驱动力传递系统使用有伞齿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279627号公报但是,由于近年来的环境限制强度,从而寻求清洁能量的使用及燃耗率的提高。因此,期望开发有效利用排热回收的过剩电力来削减运行费用,而且,船体内的构成设备类配置的自由度高的船舶用推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推进装置,能够有效利用过剩电力,削减运行费用,并且提高船体内的构成设备配置自由度。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方式。本发明一方面的船舶用推进装置,其具备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使用变换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方向的伞齿轮单元,将驱动力从设置于船内的动力源传递至吊舱的螺旋桨,其中,作为所述动力源,具备设置于船内的一对电动机,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从分别与所述电动机连结的一对船内水平驱动轴经由船内伞齿轮单元向垂直驱动轴传递所述驱动力,进而从所述垂直驱动轴经由吊舱内伞齿轮单元向吊舱内水平驱动轴传递所述驱动力,驱动所述螺旋桨。根据这种船舶用推进装置,作为动力源具备设置于船内的一对电动机,驱动力传递机构从分别与电动机连结的一对船内水平驱动轴经由船内伞齿轮单元向垂直驱动轴传递驱动力,进而从垂直驱动轴经由吊舱内伞齿轮单元向吊舱内水平驱动轴传递驱动力,从而驱动螺旋桨,因此,以有效利用过剩电力驱动的电动机的输出作为驱动力,将该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传递至螺旋桨而使其旋转,由此得到船舶的推进力。由于设有一对电动机,故而通过两个电动机来确保必要的输出即可,因此,通过电动机的小型化,船体内的设备配置自由度提闻。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利用过剩电力,削减运行成本,并且船体内的构成设备的配置自由度提高的船舶用推进装置。因此,可以得到能够使用通过排热回收得到的过剩电力,并且使用清洁能量的电力提高船舶航行的燃耗率的显著的效果。


图I是作为本发明的船舶用推进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表示带方向舵的方位推进器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在船尾安装有船舶用推进装置(带方向舵的方位推进器)的船舶的图;图3是表示有关船舶用推进装置(带方向舵的方位推进器)的现有例的概略构成图。标记说明IA :方位推进器(船舶用推进装置)2:吊舱3 :螺旋桨4:方向舵(支柱)6 :船内伞齿轮单元7:吊舱内伞齿轮单元8、8a:船内水平驱动轴8b :船内水平反转轴9 :垂直驱动轴10:吊舱内水平驱动轴M:电动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船舶用推进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I中作为船舶用推进装置之一例表示方位推进器的概略构成例。图示的方位推进器IA是安装于船舶S的船尾等使用的船舶用推进装置的一种。该方位推进器IA是机械式传递设置于船舶S的船内的电动机M的动力,且驱动经由形成梯形状的支柱安装于船体的吊舱2的螺旋桨3而得到推进力的装置。该方位推进器IA通过相对于船舶S使吊舱2与作为方向舵4起作用的支柱一体地转动,可以改变推进方向。该情况下的支柱通过设置将水平截面形成为梯形状的区域而兼备方向舵4。即,方向舵4由具有梯形状的水平截面且包含与船舶S的连结轴部的上部支柱4a、和向吊舱2的下方延伸并具有同样的梯形截面形状的下部支柱4b构成。在上部支柱4a更下方的部分即具备方向舵4及螺旋桨3的吊舱2通过未图示的旋转装置相对于船舶S —体转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M由旋转方向为反向的一对正转电动机Ma及反转电动机Mb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正转电动机Ma及反转电动机Mb的情况下,简称为电动机M。 电动机M的动力经由两组伞齿轮单元、即船内伞齿轮单元6及吊舱内伞齿轮单元7向螺旋桨3传递。该情况下,在配设于船内的船内伞齿轮单元6中,通过使固定于与正转电动机Ma连结的船内水平驱动轴8a的另一端的伞齿轮6a和固定于与反转电动机Mb连结的船内水平反转轴8b的另一端的伞齿轮6c与固定于垂直驱动轴9的上端部的伞齿轮6b的啮合,将水平方向的驱动力变换为垂直方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船内水平驱动轴8a及船内水平反转轴Sb的情况下,简称为船内水平驱动轴8。在配设于吊舱2内部的吊舱内伞齿轮单元7中,通过固定于在一端安装有螺旋桨3的吊舱内水平驱动轴10的另一端的伞齿轮7a和固定于垂直驱动轴9的下端部的伞齿轮7b的啮合,将垂直方向的驱动力变换为水平方向并向螺旋桨3传递。S卩,上述的方位推进器IA具备使用变换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方向的伞齿轮单元6、7将驱动力从设置于船内的动力源的电动机M传递至吊舱2的螺旋桨3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作为动力源设置于船内的电动机M为一对正转电动机Ma及反转电动机Mb。驱动力传递机构从分别与正转电动机Ma及反转电动机Mb连结的一对船内水平驱动轴8a及船内水平反转轴Sb经由船内伞齿轮单元6向垂直驱动轴9传递驱动力,且从垂直驱动轴9经由吊舱内伞齿轮单元7向吊舱内水平驱动轴10传递驱动力,驱动螺旋桨3。在图示的方位推进器IA中,图中的标记为安装板,12是转向电动机,13是转换器,14是电源。作为该情况下的电源,例如可使用回收船内的排热而得到的过剩电力。S卩,电动机M利用从电源14经由转换器13供给的过剩电力等生成输出,因此,当由该输出产生的旋转扭矩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在海中使螺旋桨3旋转时,得到船舶S的推进力。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的方位推进器1A,作为动力源具备一对电动机M,从分别与该电动机M分别连结的一对船内水平驱动轴8经由船内伞齿轮单元6向垂直驱动轴9传递驱动力,且从垂直驱动轴9经由吊舱内伞齿轮单元7向吊舱内水平驱动轴10传递驱动力,驱动螺旋桨3,由于具备如上那样构成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所以可以从有效利用过剩电力驱动的电动机M的输出得到基于螺旋桨3的船舶S的推进力,可以进行船舶S的航行。由于设有一对电动机M,所以通过两个电动机M确保螺旋桨3的驱动所需的输出即可,因此,可以将电动机M的输出减半而小型化。这样小型化的电动机M与大型的电动机相比,船体内的配置的限制减少,所以自由度高。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方位推进器IA为可以有效利用过剩电力而削减船舶S的运行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船体内的构成设备类的配置自由度的船舶用推进装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通过排热回收得到的过剩电力,通过使用清洁能量的电力,提高船舶航行的燃耗率。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 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船舶用推进装置,其具备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使用变换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方向的伞齿轮单元,将驱动力从设置于船内的动力源传递至吊舱的螺旋桨,其中, 作为所述动力源,具备设置于船内的一对电动机,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从分别与所述电动机连结的一对船内水平驱动轴经由船内伞齿 轮单元向垂直驱动轴传递所述驱动力,进而从所述垂直驱动轴经由吊舱内伞齿轮单元向吊舱内水平驱动轴传递所述驱动力,从而驱动所述螺旋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用推进装置,可有效利用过剩电力,削减运行成本,并且提高船体内的构成设备的配置自由度。本发明的船舶用推进装置(1A)具备驱动力传递机构,其使用变换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方向的伞齿轮单元将驱动力从设置于船内的动力源传递至吊舱(2)的螺旋桨(3),该船舶用推进装置(1A)具备作为动力源设置于船内的一对电动机(M),驱动力传递机构从分别与电动机(M)连结的一对船内水平驱动轴(8)经由船内伞齿轮单元(6)向垂直驱动轴(9)传递驱动力,进而从垂直驱动轴(9)经由吊舱内伞齿轮单元(7)向吊舱内水平驱动轴(10)传递驱动力,驱动螺旋桨(3)。
文档编号B63H21/17GK102858628SQ20118002175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云石隆司, 秋山阳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