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5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液袋的进料卸料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 一般液袋均采用热封技术,把塑料法兰热合在聚乙烯液袋上,然后 再装上阀门,作为进料和卸料的进出口。这种热封方法不可靠,经受不起在运 输过程中,液体流动而产生的巨大压力,造成热封处破裂,液体外泄的现象, 给使用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 具有很好的密封性且生产成本低,配合相应的工具,能够非常简单容易的进行 液体的输入和输出,使得在进料卸料过程中液体不易外泄且液袋可以多次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 它包括塑料钳位环、塑料内螺紋环和不锈钢保护环,钳位环和保护环的内径均 大于内螺紋环的内径,钳位环联接在内螺紋环之上,保护环联接在内螺紋环之 上,钳位环的底面与内螺紋环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钳位环、内螺纹环和保护环之间通过等距设置在圆周方向的八个螺栓 结构联接。所述塑料钳位环和塑料内螺紋环分别为聚丙烯材料钳位环和聚丙烯材料内 螺紋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塑料钳位环和塑料内螺紋环结构,它们与液袋壁接触程 度高,因此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低成本,不锈钢保护环防止在压紧塑料钳位环 和塑料内螺紋环时损伤塑料钳位环,起到了保护塑料钳位环的作用。配合相应
的工真,利用本卖用新型能够非常筒单容易的进行液体的输入和输出,使得在 进料卸料过程中液体不易外泄且液袋可以多次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图3是图1的主^L图。图4是图1的侧视图。图5是图1的后^f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包 括包括塑料钳位环1 、设有内螺紋7的塑料内螺紋环2和不锈钢保护环3,钳位 环1和保护环3的内径均大于内螺紋环2的内径,钳位环1联接在内螺紋环2 之上,保护环3联接在内螺紋环2之上,钳位环1的底面与内螺紋环2的顶面 之间留有缝隙4。钳位环l、内螺紋环2和保护环3之间通过等距设置在圓周方 向的八个螺栓结构5联接。钳位环1和内螺紋环2分别为聚丙烯材料钳位环和 聚丙烯材料内螺紋环。请参阅图6,该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8设置在集装箱液袋的进料卸料口上, 其中不锈钢保护环3、钳位环1位于进料卸料口周边的袋壁6外,而内螺紋2环 位于袋壁6内,袋壁6 ^^皮夹在钳位环1的底面与内螺紋环2的顶面之间的缝隙4 中,通过狞紧螺栓结构5将袋壁6夹紧在缝隙4之间。本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 采用了塑料钳位环和塑料内螺紋环结构,它们与袋壁6接触程度高,因此具有 很好的密封性和低成本,不锈钢保护环防止在压紧塑料钳位环和塑料内螺紋环 时损伤塑料钳位环,起到了保护塑料钳位环的作用。而采用了聚丙烯材料制成
的钳位环和内螺紋环抗腐性更强,从而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当进料时,将带 有相配的外螺紋的输送管;j走入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紋中而通过该输送管输送液体 到液袋内,然后旋出管道而旋上塞子;当卸料时,旋开塞子,同样将带有相配 的外螺乡丈的输送管旋入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紋7中而通过该输送管输送袋内的液 体到其他容器中。虽然本实用新型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 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塑料钳位环、塑料内螺纹环和不锈钢保护环,钳位环和保护环的内径均大于内螺纹环的内径,钳位环联接在内螺纹环之上,保护环联接在内螺纹环之上,钳位环的底面与内螺纹环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位环、 内螺紋环和保护环之间通过等距设置在圆周方向的八个螺栓结构联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钳位 环和塑料内螺紋环分别为聚丙烯材料钳位环和聚丙烯材料内螺紋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进料卸料装置,它包括塑料钳位环、塑料内螺纹环和不锈钢保护环,钳位环和保护环的内径均大于内螺纹环的内径,钳位环联接在内螺纹环之上,保护环联接在内螺纹环之上,钳位环的底面与内螺纹环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塑料钳位环和塑料内螺纹环结构,它们与液袋壁接触程度高,因此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低成本,不锈钢保护环防止在压紧塑料钳位环和塑料内螺纹环时损伤塑料钳位环,起到了保护塑料钳位环的作用。配合相应的工具,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容易地对集装箱液袋内存留的气体进行排放。
文档编号B65D33/36GK201023890SQ20062015516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5日
发明者张木全 申请人:张木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