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632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用于归正层压机上待层压组件的位置,其中,所述归正装置为多个,且分别位于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两侧,其中,所述归正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的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且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以带动位于所述输送线上的待层压组件发生位置改变的移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通过机械操作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疏忽,降低了待层压组件在A级部分的排列、摆放位置发生偏差的几率,减小了硅胶板在待层压组件上压出胶沟的风险,提高了待层压组件的层压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层压机进料归
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焊接敷设、层压和装框三个阶段。层压阶段的主要操作是通过层压机把EVA、太阳能电池片、钢化玻璃、背板(TPT、PET等材料)在高温真空的条件下压成具有一定刚性的整体。
[0003]目前的层压机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传输要求可以分为三级,分别为A级、B级和C级部分。其中,A级部分主要是接收来自焊敷阶段传输过来的待层压组件,并按照一定排列次序对待层压组件进行位置排序。排序好的待层压组件流转至B级部分,进行层压加工。在B级部分对待层压组件进行层压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由硅胶板对待层压组件进行压合。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加工完成后通过C级部分流转到下一工序。
[0004]在现有技术中,待层压组件流转到层压机A级部分后,位于A级部分输送线上的待层压组件要求排列统一归正,即待层压组件需要统一排放于规定位置,以使待层压组件正常流转至B级部分进行层压操作。上述待层压件的摆放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实现。而B级部分的硅胶板属于硬质硅胶材料,其在长时间高温层压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即在硅胶板与待层压组件边缘接触的对应位置会出现硬性痕迹。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经常会造成待层压组件在A级部分的排列、摆放位置发生偏差,造成待层压组件进到B级部分的位置与工艺要求的位置也出现偏差,则会导致硅胶板的硬性痕迹压在待层压组件上,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上出现胶沟,严重影响了层压质量。
[0005]此外,由于每块待层压组件的重量均为30千克左右,其质量较大,人工摆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为挪动待层压组件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电池片断裂,致使组件进行降级或返修处理。
[0006]因此,如何提高待层压组件的层压质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能够提高待层压组件的层压质量。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用于归正层压机上待层压组件的位置,其中,所述归正装置为多个,且分别位于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两侧,其中,所述归正装置包括:
[0010]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的驱动装置;
[0011]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且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以带动位于所述输送线上的待层压组件发生位置改变的移动件。
[0012]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还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以与所述待层压组件接触的定位轮。
[0013]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每个所述归正装置中设置有多个驱动装置。
[0014]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0015]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所述移动件为与所有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移动挡板。
[0016]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设置在不同所述归正装置上的移动挡板均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设置。
[0017]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每个所述归正装置上均设置有多个定位轮。
[0018]优选的,上述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为多个,并且分别设置在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两侧,当需要对待层压组件进行位置归正时,启动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带动移动件移动,并与需要归正的待层压组件接触,通过多个归正装置的配合,对待层压组件的不同部位施加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进而带动待层压组件在运输线上发生位置变化,直至待层压组件在输送线上移动至工艺要求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通过机械操作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疏忽,降低了待层压组件在A级部分的排列、摆放位置发生偏差的几率,减小了硅胶板在待层压组件上压出胶沟的风险,提高了待层压组件的层压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输送线的输送方向);
[0022]图2为归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以上图1-图2中:
[0024]输送线1、驱动装置2、待层压组件3、移动件4、定位轮5、安装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氧化镁保护膜蒸镀装置,实现了支撑载具上的各个支撑块的高度一致,进而降低了蒸镀过程中玻璃基板的破裂概率,同时降低了等离子平板显示屏的废品率。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用于归正层压机上待层压组件3的位置,此归正装置为多个,且分别位于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I两侦牝其中,归正装置包括:
[0028]固定设置在输送线I上的驱动装置2 ;
[0029]与驱动装置2连接,且可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移动,以带动位于输送线I上的待层压组件3发生位置改变的移动件4。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为多个,并且分别设置在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I两侧,当需要对待层压组件3进行位置归正时,启动驱动装置2,使驱动装置2带动移动件4移动,并与需要归正的待层压组件3接触,通过多个归正装置的配合,对待层压组件3的不同部位施加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进而带动待层压组件3在运输线上发生位置变化,直至待层压组件3在输送线I上移动至工艺要求的位置。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通过机械操作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疏忽,降低了待层压组件3在A级部分的排列、摆放位置发生偏差的几率,减小了硅胶板在待层压组件3上压出胶沟的风险,提高了待层压组件3的层压质量。
[0032]此外,由于采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工与待层压组件3的接触,不仅避免了因人为挪动造成的电池片断裂风险,而且也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003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中,还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移动件4上,以与待层压组件3接触的定位轮5。如图2所示,设置此定位轮5,使得待层压组件3在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件4与待层压组件3的接触方式由滑动变为滚动,从而降低移动件4与待层压组件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待层压组件3在移动件4的带动下,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移动。设置定位轮5也能够避免移动件4在驱动待层压组件3时,对层压组件造成划伤等损害,使得归正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0034]优选的,每个归正装置中设置有多个驱动装置2。如图2所示,因为待层压组件3自身重量较大,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需要有足够大的驱动力以推动待层压组件3在运输线上移动,所以本实施例优选每个归正装置中设置有多个驱动装置2,并且,多个驱动装置2设置的位置不同,其能够同时对待层压组件3的不同部位施加作用力,使待层压组件3整体受力更加均衡,位置变化更加到位,归正效果更加突出。
[0035]具体的,驱动装置2为气缸。本实施例优选驱动装置2为气缸,是因为气缸本身体积小,更适合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I的安装环境,并且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且价格低廉,易于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中的实现。当然,在能够正常驱动待层压组件3移动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2也可为为其他类型,例如电动机、马达等。
[0036]如图2所示,移动件4为与所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移动挡板。如图2所示,设置移动挡板,使其连接所有气缸的活塞杆,以使所有气缸均能够同时对移动挡板实现驱动,从而均衡多个气缸施加的作用力。而且,移动挡板与待层压组件3的接触面积较大,其能够更加充分的对待层压组件3施加作用力,同时也能够对待层压组件3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待层压组件3移动的更加到位。
[0037]进一步的,设置在不同归正装置上的移动挡板均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输送线I的输送方向设置。如图1所示,为了更加突出归正效果,本实施例优选多个归正装置对称设置在输送线I的两侧,并使移动挡板均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输送线I的输送方向设置,从而能够更好的移动待层压组件3,使其以自身长边垂直于输送线I输送方向的状态(此状态所处位置为工艺要求的位置),进入到层压机B级部分进行层压。当然,在能够达到归正效果的前提下,位于输送线I两侧的多个归正装置也可以交替设置。
[0038]优选的,每个归正装置的移动挡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定位轮5。每个移动挡板上设置多个定位轮5,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待层压组件3的前提下,使其整体受力更加均衡,增强归正效果。
[0039]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通过安装板6设置在输送线I上。如图2所示,每个驱动装置2均通过一个面积较大的安装板6固定在输送线I上,安装板6能够增大驱动装置2与输送线I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牢固性,使技术方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004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用于归正层压机上待层压组件(3)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归正装置为多个,且分别位于层压机A级部分的输送线(I)两侧,其中,所述归正装置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线(I)上的驱动装置(2); 与所述驱动装置(2)连接,且可在所述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移动,以带动位于所述输送线(I)上的待层压组件(3)发生位置改变的移动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件(4)上,以与所述待层压组件(3)接触的定位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归正装置中设置有多个所述驱动装置(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为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4)为与所有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移动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不同所述归正装置上的移动挡板均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输送线(I)的输送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归正装置上均设置有多个定位轮(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压机进料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安装板(6 )设置在所述输送线(I)上。
【文档编号】B65G47/24GK203728151SQ20142010377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张宏彬, 王召, 崔小刚, 方亮 申请人:蠡县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