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线绕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592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缝合线绕线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缝合线绕线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条和与该第一连接条连接的第二连接条,第一连接条包括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所述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条包括第二缠绕架和固定连接于第二缠绕架上的小手柄,第二缠绕架末端位于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能顺利的将缝合线整齐的缠绕成“8”字型的形状线圈,减少或避免缝合线打折和出现打结弊端,且避免缝合线在缠绕时出现打折硬弯,减少缝合线因打折而抗张强度受到影响。
【专利说明】缝合线绕线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缝合线绕线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可吸收缝合线是由聚乙醇酸为主要原料,缝线表面有由聚已酸内酯和硬酯酸钙组成的涂层。采用多股紧密编织技术,降低断损可能性,使用安全,效果好,组织反应极低,伤口愈合最佳。医用带针可吸收缝合线在质量上无毒性、无菌、无热原在缝合使用到适应症部位组织后同,其与组织间由于水解作用,缝线会逐渐丧失其抗张强度,并最终被吸收。水解过程中,缝线会分解成乙醇酸,然后被机体吸收代谢,分解代谢产物具有抑菌作用,使伤口愈合更佳;缝线表面专利润滑涂层,使线体更为平滑,极易穿透组织;缝线质软,手感好,医生操作方便,线结极易定位,无磨损,结节牢固可靠。医用带针缝合线适用于一般外科手术缝合。
[0003]缝合线在包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打结,甚至会打死结现象,损伤缝合线,照成缝合线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缝合线绕线模具,解决了缝合线打结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缝合线绕线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条和与该第一连接条连接的第二连接条,第一连接条包括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所述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条包括第二缠绕架和固定连接于第二缠绕架上的小手柄,第二缠绕架末端位于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之间。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旋转连接,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之间设有安装槽,第二缠绕架末端铰接于安装槽中。
[0008]进一步,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缠绕架末端的宽度。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条绕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铰接点旋转,旋转角度?满足0。? ^〈30。。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缠绕架呈由铰接段和缠绕段构成的[形结构,所述小手柄设于铰接段的中部;所述小手柄和所述大手柄位于第二缠绕架的同一侧。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条为不锈钢制成的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条为不锈钢制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能顺利的将缝合线整齐的缠绕成“8”字型的形状线圈,减少或避免缝合线打折和出现打结弊端,且避免缝合线在缠绕时出现打折硬弯,减少缝合线因打折而抗张强度受到影响。
[0014]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旋转连接,绕线模具设计为活动线架,有利于轻便且顺利地将缝合线圈从缠线架上取下,使线在装填时避免硬弯打折现象,防止了线在使用时取出过程中出现打死结现象,减少手部直接接触缝合线时间,有效降低产品的初始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缝合线绕线模具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I部分沿着4方向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连接条;11-第一缠绕架;12-大手柄;13-安装槽;2-第二连接条;21-第二缠绕架;211-第二缠绕架末端;212-铰接段;213-缠绕段;22-小手柄;3-销钉;4-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缝合线绕线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条1和与该第一连接条1连接的第二连接条2,第一连接条1包括第一缠绕架11和大手柄12,第一缠绕架11和大手柄1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条2包括第二缠绕架21和固定连接于第二缠绕架21上的小手柄22,第二缠绕架末端211位于第一缠绕架11和大手柄12之间。
[0022]第二缠绕架21呈由铰接段212和缠绕段213构成的I形结构,第二缠绕架末端211与第一连接条1铰接。第一缠绕架11和大手柄12之间设有安装槽13,第二缠绕架末端211通过销钉3铰接于安装槽13中。安装槽13的宽度大于第一缠绕架末端211的宽度,从而使第二连接条2可绕着第二连接条与第一连接条1的铰接点进行?角度的旋转,旋转角度0满足0。? -〈30。。
[0023]小手柄22固定连接于铰接段212的中部。小手柄2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到第二缠绕架21上,也可以通过一次注塑成型的方法形成。
[0024]本实施例缝合线绕线模具可以使缝合线4按“8”字型在模具上进行缠绕。该绕线模具不锈钢材质,具有可活动的第二缠线架21,通过从第一缠线架11沿第二缠线架21交叉,将缝合线4绕在模具上。可以使线在包装时保持一定“8”字型的形状线圈,可防止缝合线在包装过程中出现打结产生的死结现象。绕线模具设计为活动线架,有利于方便缝合线4圈从缠线架上取下。
[0025]本实施例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易清洁、消毒、灭菌。第一连接条1为一个整体结构,第二连接条2为一个整体结构。
[0026]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现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0027]31、如图3所示,小指及无名指握大手柄12,中指勾住小手柄22,食指放在第二缠绕架21,拇指放在第一缠绕架11。
[0028]32、绕线:将缝线与缝针连接处用左拇指固定压在第一缠绕架11中部,右手拿缝合线4向上沿第二缠绕架21绕半圈交叉再向下绕在第一缠绕架11,反复进行向上、向下交叉进行缠绕,使缝合线4完成缠绕成“8”字型的形状线圈。
[0029]33、取线:右手拿住“8”字型的形状线圈交叉部位,左手拇指将第一缠绕架11往内则轻轻一按,使第一缠绕架11微微倾斜,“8”字型的形状线圈便轻松取下。
[0030]缝合线取下后装入缝合线内衬中,并进行消毒等措施。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003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
1.缝合线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条和与该第一连接条连接的第二连接条,第一连接条包括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所述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条包括第二缠绕架和固定连接于第二缠绕架上的小手柄,第二缠绕架末端位于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合线绕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旋转连接,第一缠绕架和大手柄之间设有安装槽,第二缠绕架末端铰接于安装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缝合线绕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缠绕架末端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缝合线绕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条绕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铰接点旋转,旋转角度~满足0° < - <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缝合线绕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缠绕架呈由铰接段和缠绕段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小手柄设于铰接段的中部;所述小手柄和所述大手柄位于第二缠绕架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合线绕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条为不锈钢制成的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条为不锈钢制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文档编号】B65H75/04GK204111066SQ201420497677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董凡 申请人: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