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527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膜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上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取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膜的上料主要采用人工进行,对于面积较大的柔性膜进行人工取膜时,膜的中部容易塌陷,导致柔性膜在包膜平台位置误差较大,且人工对柔性膜进行位置调整的操作难度大,耗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膜设备,采用拍照平台及校正装置对柔性膜的位置进行校准,同时采用吸膜机构进行柔性膜的移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膜设备,包括:校正装置,其包括第一横向线性模组,固定于第一横向线性模组滑移平台的纵向线性模组,固定于纵向线性模组移动平台的角度调节机构,固定于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端的下吸膜板;设于校正装置外周的吸膜装置,其包括第二横向线性模组,固定于第二横向线性模组滑动端的安装平台,固定于安装平台的升降机构,固定于升降机构升降端的上吸膜板;位于吸膜装置一端的拍照装置,其包括拍照平台,及固定于拍照平台的拍照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用于调节下吸膜板的横向位置;所述纵向线性模组用于调节下吸膜板的纵向位置;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其用于调节下吸膜板在转轴的轴向方向的角度位置;所述升降机构用于调节上吸模板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升降端设有用于安装上吸膜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孔;所述上吸膜板设有调节螺栓;所述安装板与上吸膜板设有压缩弹簧;所述调节螺栓穿过压缩弹簧及安装孔,且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拍照装置设有四个支撑脚,及位于拍照平台上方的光源;所述四个支撑脚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拍照模组的安装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拍照模组的底部设有位置微调机构;所述位置微调机构固定于安装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取膜设备还设有采集拍照模组数据的PLC程序控制单元;所述PLC程序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纵向线性模组进行位置调节,及控制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角度调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平台设有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机构为直线气缸,其固定端固定于安装平台,升降端滑动联接于导向滑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吸膜板包括面板与底板;所述面板设有若干横向气路及竖向气路;所述底板设有若干贯穿的吸附孔;所述吸附孔与横向气路及竖向气路连通;所述下吸模板与上吸模板的结构相同。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纵向线性模组、第二横向线性模组为滚珠螺杆式线性模组;所述第一横向线性模组与纵向线性模组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横向线性模组与第二横向线性模组平行设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直驱电机。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取膜设备还设有位于拍照装置前端的料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取膜设备采用拍照装置进行拍照使得柔性膜的实际位置精准,方便了后续进行精准的校正;并且,采用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纵向线性模组、角度调节机构对下吸膜板的位置及角度进行调节,下吸膜板吸紧柔性膜,使得柔性膜在位置、角度的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移动;同时,采用横向线性模组及升降机构对上吸膜板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上吸膜板进行模料的吸取,使得模料移送过程中处于平整状态。

进一步,上吸膜板与安装板采用螺栓连接,螺栓的外周嵌套有压缩弹簧,其与安装孔间隙配合,使的上吸膜板能在吸膜时进行位置的微调节,以便于柔性膜完全贴附于上吸膜板。

进一步,拍照装置采用拍照模组对柔性膜进行拍照,拍照模组设有位置微调机构,便于拍照模组进行拍摄,同时,拍照平台的上方设有光源,提高了拍照 模组的效果。

进一步,采用PLC程序控制单元收集拍照模组的数据,通过数据的对比来控制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纵向线性模组、角度调节机构进行位置及角度的调整,使得整个调节过程自动化,且精准度高。

进一步,上、下吸膜板设有吸附气路,使得柔性膜处于吸附状态时,其与上下吸膜板之间为真空状态,从而保证柔性膜完全贴附于上下吸膜板表面。

进一步,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纵向线性模组、第二横向线性模组采用滚珠螺杆式线性模组,其中第一横向线性模组与纵向线性模组垂直设置,使得校准平台能在水平面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取膜设备最佳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横向线性模组和纵向线性模组的装配图。

图3为图1中角度调节机构和下吸膜板的装配图。

图4为图1中吸料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1中拍照装置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

1 取膜设备 2 校正装置

21 第一横向线性模组 211 滑移平台

212 第一横向导轨 22 纵向线性模组

221 移动平台 222 纵向导轨

23 角度调节机构 231 活动端

24 下吸膜板 3 吸膜装置

31 第二横向线性模组 311 滑动端

312 第二横向导轨 32 安装平台

321 导向滑轨 33 升降机构

331 升降端 332 安装板

34 上吸膜板 341 调节螺栓

35 压缩弹簧 4 拍照装置

41 拍照平台 411 安装座

42 拍照模组 421 位置微调机构

43 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一种取膜设备1,包括:校正装置2,设于校正装置2外周的吸膜装置3,位于吸膜装置3一端的拍照装置4,位于拍照装置4前端的料仓(图中未示出),及PLC程序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

校正装置2包括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固定于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滑移平台211的纵向线性模组22,固定于纵向线性模组22移动平台221的角度调节机构23,固定于角度调节机构23活动端231的下吸膜板24。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用于调节下吸膜板24的横向位置;纵向线性模组22用于调节下吸膜板24的纵向位置;角度调节机构23的转轴(图中未示出)垂直于水平面,其用于调节下吸膜板24在转轴(图中未示出)的轴向方向的角度位置。

拍照装置4,包括拍照平台41,及固定于拍照平台41的拍照模组42。

吸膜装置3将柔性膜(图中未示出)从料仓(图中未示出)中取出,移送至下吸膜板24;下吸膜板24吸附柔性膜(图中未示出),撕去柔性膜表面的离型胶带。吸膜装置3再次吸附柔性膜(图中未示出)移送至拍照装置4,此时拍照模组42对柔性膜(图中未示出)进行拍照,并将其位置数据输送至PLC程序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吸膜装置3将柔性膜(图中未示出)吸取移送至校正装置2,吸膜装置3的上吸膜板34停止吸附柔性膜(图中未示出)。下吸膜板 24吸附柔性膜(图中未示出),PLC程序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纵向线性模组22进行横向、纵向位置调节,并且控制角度调节机构23在转轴(图中未示出)的轴向方向进行角度调节,下吸膜板24与柔性膜同步调节,使得柔性膜(图中未示出)的位置精确。

如图2所示,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纵向线性模组22为滚珠螺杆式线性模组。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设有用于固定纵向线性模组22的滑移平台211、第一横向导轨212。纵向线性模组22设有用于固定角度调节机构(结合图3)的移动平台221、纵向导轨222,纵向导轨222固定于滑移平台211。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与纵向线性模组22垂直设置。

PLC程序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的滑移平台211驱动纵向线性模组22在第一横向导轨212上移动,第一横向线性模组21的位置调整完成后,PLC程序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纵向线性模组22的移动平台221驱动角度调节机构(结合图3)在纵向导轨222上移动。

如图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23为直驱电机,其设有用于固定下吸膜板24的活动端231。下吸膜板24包括面板(图中未示出)与底板(图中未示出),底板(图中未示出)设有若干横向气路(图中未示出)及竖向气路(图中未示出),面板(图中未示出)设有若干贯穿的吸附孔,吸附孔与横向气路(图中未示出)及竖向气路(图中未示出)连通。下吸膜板24吸附柔性膜(图中未示出)时,两者之间为真空状态。

如图4所示,吸膜装置3包括第二横向线性模组31,固定于第二横向线性模组31滑动端311的安装平台32,固定于安装平台32的升降机构33,固定于升降机构33升降端331的上吸膜板34。

第二横向线性模组31为滚珠螺杆式线性模组,其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平台32的滑动端311、第二横向导轨312,第二横向线性模组31与第一横向线性模组平行设置(结合图1)。滑动端311驱动安装平台32在第二横向导轨312上移动,使得安装平台32能运动到料仓、吸膜装置、拍照装置(图中未示出)。

安装平台32设有导向滑轨321,升降机构33为直线气缸,其固定端(图中未标示)固定于安装平台32,升降端331滑动联接于导向滑轨321。升降端331设有用于安装上吸膜板34的安装板332,安装板332设有安装孔(图中未标示)。上吸膜板34设有调节螺栓341,安装板332与上吸膜板34设有压缩弹簧35, 调节螺栓341穿过压缩弹簧35及安装孔(图中未标示),且与安装孔(图中未标示)间隙配合。上吸膜板34能在安装孔(图中未标示)内上下移动,且能在安装孔(图中未标示)径向方向产生细微摆动。生产中,上吸膜板34能根据下吸膜板(结合图1)的状态进行调整,使得两者完全贴合,保证了上吸膜板34从下吸膜板吸附柔性膜(结合图1)时,柔性膜(图中未示出)能完全贴附于上吸膜板34而不皱折。

上吸膜板34包括包括面板与底板(图中未示出),面板设有若干横向气路及竖向气路(图中未示出),底板设有若干贯穿的吸附孔(图中未示出),吸附孔与横向气路及竖向气路(图中未示出)连通。上吸膜板34吸附柔性膜(图中未示出)时,两者为真空状态。上、下吸膜板的结构相同,安装时,上吸膜板34的面板(图中未示出)相当于下吸膜板(图中未示出)的底板。

升降机构33用于驱动上吸膜板34在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其能从料仓(图中未示出)、吸膜装置、拍照装置(结合图1)进行吸料。

如图5所示,拍照装置4设有四个支撑脚43,及位于拍照平台41上方的光源(图中未示出)。四个支撑脚43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拍照模组42的安装座411,拍照模组42的底部设有位置微调机构421,位置微调机构421固定于安装座411。PLC程序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收集拍摄的柔性膜(图中未标示)位置数据。

于其他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为步进电机。

综上所述,一种取膜设备采用第二横向线性模组驱动升降机构在第二横向导轨上移动,同时升降机构带动上吸膜板在料仓、拍照装置、校正装置上吸附柔性膜。拍照装置将拍摄柔性膜的位置数据传输至PLC程序控制单元,由PLC程序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横向线性模组、纵向线性模组、角度调节机构对下吸膜板的位置及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柔性膜的位置精确,以便于后续的贴膜。上、下吸膜板设有若干吸附孔,使得上、下吸膜板与柔性膜之间为真空状态,两者之间完全吸附。本发明设计合理,能解决实际问题,可大力推广应用于市场。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