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927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乘客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等的乘客输送机在乘客搭乘的梯级上设置有前轮和后轮,前轮在前导轨上运行,后轮在后导轨上运行。在前轮上安装有环状的梯级链条,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该梯级链条,从而使梯级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在如上所述的梯级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后轮损坏的情况下,梯级的后部会下降,水平的姿态会变为倾斜的姿态,从而导致梯级的前部与设置于乘降板顶端的齿状的梳齿发生碰撞。

因此,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梯级的后轮损坏的情况下,梯级的姿态也不会发生变化的乘客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具有:桁架,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多个梯级,沿着所述桁架运行,并且连接成环状;左右一对的前轮和后轮,设置于所述梯级;前导轨,固定于所述桁架,供所述前轮运行;以及后导轨,固定于所述桁架,供所述后轮运行;所述后轮具有:中心轴,从所述梯级突出;轴承,内轮部固定于所述中心轴;辊,固定于所述轴承的外轮部;以及圆板状的圆板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辊的外侧,以将所述轴承的所述内轮部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后导轨具有:水平部,用于载置所述辊;以及外壁,从所述水平部的外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所述圆板固定部突出到所述外壁的上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当所述辊脱离所述中心轴时,所述圆板固定部载置到所述外壁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所述圆板固定部的直径形成为与所述辊的直径相同,或者小于所述辊的直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在所述圆板固定部与所述外壁之间形成有空隙。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所述梯级具有:三角形状的左右一对的梯级框架;履带板面,形成于所述梯级框架的上表面;以及竖板面,形成于所述梯级框架的后表面;左右一对的所述前轮配置在所述梯级框架的前端部;左右一对的所述前轮在所述梯级框架的后端部配置于下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具有设置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的乘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乘降板的顶端的齿状的梳齿;所述梯级从所述梳齿移出或者进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所述辊是橡胶或者合成树脂制成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所述圆板固定部是合成树脂制成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环状的梯级链条安装于所述前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所述乘客输送机是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梯级的立体图。

图3是梯级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4是正常状态的梯级的侧视图。

图5是异常状态的梯级的侧视图。

图6是正常状态的后轮的放大纵剖剖视图。

图7是异常状态的后轮的放大纵剖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进行说明。

(1)自动扶梯10

参照图1,对自动扶梯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侧面观察自动扶梯10的示意图。

作为自动扶梯10的组架的桁架12跨越建筑物1的上层和下层,并使用支承角铁2、3支承在建筑物1的上层和下层。

在位于桁架12上端部的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置有使梯级30运行的驱动装置18、左右一对的驱动链轮24、24以及左右一对的扶手带链轮27、27。驱动装置18具有:电机20,由感应电机构成;减速机;输出链轮,安装于该减速机的输出轴;驱动链条22,通过该输出链轮驱动;以及盘式制动器,用于使电机20的旋转停止并且保持停止状态。驱动链轮24通过该驱动链条22旋转。左右一对的驱动链轮24、24与左右一对的扶手带链轮27、27通过未图示的连结带连结,并同步地旋转。另外,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置有控制部50,所述控制部50控制电机20和盘式制动器等。

在位于桁架12下端部的下层侧的机械室16内部设置有从动链轮26。在上层侧的驱动链轮24与下层侧的从动链轮26之间挂设有左右一对的环状的梯级链条28、28。即,在左右一对的梯级链条28、28上,等间隔地安装有多个梯级30的前轮301。梯级30的前轮301沿着固定于桁架12的前导轨100(参见图3、图4)运行,并与位于驱动链轮24外周部的凹部及位于从动链轮26外周部的凹部卡合,从而使梯级30上下反转。另外,后轮302在固定于桁架12的后导轨200上运行。

在桁架12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围裙板44、44和左右一对的扶手36、36。在扶手36的上部设置有扶手轨道39,扶手带38沿着该扶手轨道39移动。在扶手36的上层侧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上层侧的正面围裙板40,在下层侧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下层侧的正面围裙板42,作为扶手带38的出入口的入口部46、48分别从正面围裙板40、42突出。围裙板44设置在扶手36的侧面下部,梯级30在左右一对的围裙板44、44之间运行。在上下层的围裙板44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操作板52、56以及扬声器54、58。

扶手带38从上层侧的入口部46进入到正面围裙板40内,并借助导向辊群64挂在扶手带链轮27上,之后,借助导向辊群66在围裙板44内移动,并从下层侧的入口部48运行到正面围裙板42外。而且,通过扶手带链轮27与驱动链轮24的共同旋转,扶手带38与梯级30同步地移动。另外,在旋转的扶手带链轮27上具有按压部件68,所述按压部件68用于按压运行的扶手带38。

在位于上层侧的机械室14顶面的乘降口,水平设置有上层侧的乘降板32,在位于下层侧的机械室16顶面的乘降口,水平设置有下层侧的乘降板34。在乘降板32的顶端设置有使多个齿61等间隔地突出而形成的齿状的梳齿60,梯级30从该梳齿60移出或者进入。另外,在乘降板34上也设置有使多个齿61等间隔地突出而形成的齿状的梳齿62(其中,齿61参见图3、图4)。

(2)梯级30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7,对梯级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梯级30包括:三角形状的左右一对的梯级框架303、303;履带板面304,形成于该梯级框架303的上表面;以及竖板面305,形成于梯级框架303的后表面。通过铝压铸一体地形成梯级框架303、履带板面304和竖板面305。如图3所示,在履带板面304上每隔相等间隔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山部320,在相邻的山部320、320之间形成有谷部322。

在梯级框架303的前端部且位于履带板面304的下方,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前轮301、301。如图3所示,左右一对的前轮301、301设置于旋转轴306的两端部,所述旋转轴306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梯级框架303的前端部。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前轮301上连接着环状的梯级链条28,通过梯级链条28的移动,前轮301一边旋转一边使梯级30移动。

供前轮301运行的前导轨100固定于桁架12。如图3所示,前导轨100是通过折弯金属板而形成的,其包括:水平部102,用于载置前轮301并供前轮301运行;以及外壁104,从该水平部102的外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外壁104的高度被设定为不会与安装于前轮301的梯级链条28接触的高度。为了不使前轮301从水平部102上脱轨而设置了外壁104。

在梯级框架303的后下端部、即竖板面305的下方,左右一对的安装部307朝向后方突出。在形成梯级框架303时一体地形成了安装部307。如图3和图6所示,在左右一对的安装部307、307的顶端部的外侧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后轮302、302。

在安装部307的顶端部的外侧设置有水平突出的中心轴308。在中心轴308的外端部固定有轴承309的内轮部310。在轴承309的外轮部311的外周部固定有橡胶或者合成树脂制成的辊312,该轴承309的外轮部311与内轮部310隔着由多个球体构成的滚轮315设置。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后轮302包括辊312和轴承309。

在中心轴308的顶端部,圆板状的圆板固定部313通过螺栓314固定于中心轴308。合成树脂制成的圆板固定部313的直径(外径)形成为与辊312的内径相同,并且大于中心轴308的直径。如图6所示,圆板固定部313防止轴承309的内轮部310脱落。此外,圆板固定部301的直径(外径)如果比轴承309的内轮部310大,则可以小于辊312的内径。

供后轮302运行的后导轨200固定于桁架12。后导轨200是通过折弯金属板而形成的,其包括:水平部202,供后轮302运行;以及外壁204,从水平部202的外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

后轮302的圆板固定部313被设定成位于外壁204的上方。另外,如图6所示,在外壁204的上端部与圆板固定部313之间设置有空隙S。

在后导轨200的上方,与后导轨200平行地设置有上后导轨206。上后导轨206通过上水平部208和从该上水平部208的外侧部向下方突出的上外壁210形成为纵截面呈倒L字状。后导轨200与上后导轨206之间的距离形成为略微大于后轮302的辊312的直径,后轮302被设定成在后导轨200与上后导轨206之间运行。上后导轨206、后导轨200的外壁204防止后轮302从后导轨200的水平部202上脱轨。

(3)梯级30的正常运行状态

参照图3、图4、图6,对梯级30正常运行的状态进行说明。

当驱动梯级链条28时,梯级30的前轮301在前导轨100的水平部102上一边旋转一边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外壁104,因此前轮301不会朝外侧脱轨。

对于梯级30的后轮302来说,通过轴承309,使辊312在水平部202上一边旋转一边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圆板固定部313与后导轨200的外壁204之间存在空隙S,因此会顺利地旋转,而不会发生接触。另外,由于存在外壁204、上后导轨206,因此后轮302不会朝外侧脱轨。

在这样正常运行时,梯级30的履带板面304以水平的姿态运行,如图3以及图4所示,梳齿60的齿61进入形成于履带板面304上的谷部322,从而排除存在于履带板面304上的异物。

(4)梯级30的异常运行状态

参照图3、图5、图7,对梯级30异常运行的状态进行说明。

例如,后轮302的轴承309损坏,如图7所示,当辊312与滚轮315及外轮部311一起脱离中心轴308时,梯级30以圆板固定部313载置在后导轨200的外壁204上的状态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轮301为正常状态,因此,如图5所示,后轮302以前轮301为中心下降,圆板固定部313载置到外壁204上。即,虽然梯级30的后部会下降空隙S的距离,但是由于该空隙S形成得较小,因此几乎没有下降。因此,即使没有辊312,圆板固定部313也载置在外壁204上,因此梯级30的后部不会像以往那样大幅下降,梯级30的前部也几乎不会上升。因此,梯级30能够基本维持水平的姿态,即使梯级30向梳齿60运行,齿61也与正常状态同样地进入谷部322,梳齿60不会损坏。

(5)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后轮302为正常状态时,由于在圆板固定部313与外壁204之间存在空隙S,因此,后轮302能够顺利地旋转,梯级30能够顺利地运行。

另外,在后轮302的辊312因某种原因发生脱落时,圆板固定部313载置到外壁204上,梯级30的后部几乎不会向下方移动。因此,梯级30的前部不会上升,不会与梳齿60的齿61发生碰撞。另外,不会出现梯级30的竖板面305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或者竖板面305损坏而导致梯级30在损坏的状态下运行的情况。

另外,由于圆板固定部313在后导轨200的外壁204上运行,因此会在乘客的脚下产生异常声音或振动,因而能够立刻知晓自动扶梯10处于异常状态。

(6)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自动扶梯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应用在自动人行道中。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宗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