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146发布日期:2018-11-09 20:1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数据线的生产厂家都是将数据线绕卷成一卷以方便存放、运输和销售,而数据线的卷绕大多是通过工人手动将数据线先绕成卷,再将绕卷好的数据线进行捆扎,这种卷绕方式绕出的数据线匝数不相等、形状各异,而且效率低,增加了劳动力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绕线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绕线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靠近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第二转轴穿出移动板;

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挡盘,所述挡盘位于箱体的外部,所述箱体上设有供第二转轴穿出的第一穿孔,所述挡盘上固定连接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关于挡盘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箱体外设有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动绕化线机使用时,通过脚踏开关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开机或停机。第一驱动电机转动时,带动丝杠转动,使得与丝杠螺纹连接的移动块沿着丝杠的轴线方向向第一驱动电机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与移动块固定连接的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移动过程中带动设置在移动板上的第二驱动电机移动。第一驱动电机转动的同时第二驱动电机同时转动,带动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挡盘和绕线杆同步转动。绕线时,工作人员两只手分别拿着数据线的一端,踩下脚踏开关,使得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同时运转,绕线杆在转动的同时随着移动板向箱体内部移动,使得数据线绕制的更加均匀。自动化绕线机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绕线效率,还降低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减少了工作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关于丝杠的轴线对称设置在移动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沿丝杠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歪斜,使得与固定块固定连接的移动板也产生偏移,使得绕制的数据线不整齐,需要人工重新整理,造成了时间的浪费。限位板可以对移动板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移动板直线移动,不易产生偏移,提高绕线效率,节省工作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耐磨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板在限位板之间移动时,移动板的两侧与限位板产生刚性接触,长时间使用后,移动板与限位板均产生磨损,使得移动板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变大,造成移动板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移,使得绕线不整齐。耐磨垫片使得移动板与限位板之间的接触为柔性接触,使得移动板不易磨损,延长了移动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绕线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挡盘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绕线杆的上方,所述固定块朝向绕线杆的一侧向内凹陷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贯穿固定块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分别与绕线杆的轴线垂直,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与第一限位槽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数据线的主体匹配,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数据线的网尾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前,将数据线的一端卡接到限位槽中,使得数据线的主体嵌入到第一限位槽中,数据线的网尾嵌入到第二限位槽中。绕线时,只需要一只手拿住数据线剩下的一端,另一只手就可以去拿数据线绑带,等数据线绕卷结束后,就直接用数据线绑带对数据线进行固定即可,不需要等数据线绕卷结束后,才去拿数据线绑带,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节省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杆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平面,所述平面沿绕线杆的轴线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面增大了绕线杆之间的距离,方便数据线绑带穿入到绕线杆中对绕卷整齐的数据线进行捆扎。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杆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固定块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从中部隔开数据线圈,使得数据线的上下不接触,方便将数据线的两端塞入到数据线的中部,满足数据线的绕制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部的四个侧棱上包覆有防撞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线绕制时,数据线的一端卡在限位槽中,另一端的数据线用手拿着,绕线过程中悬空的数据线容易产生晃动撞到箱体上的侧棱上,造成数据线的磨损和弯折。防撞海绵与数据线的接触时缓和数据线晃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且防撞海绵与数据线为柔性接触,对数据线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四个角落上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橡胶垫可以减轻因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震动而造成的箱体震动,同时还可以减少箱体底部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绕线杆,从而产生使绕线机实现自动化,提高绕线效率;

2.采用了固定块,从而对数据线的一端进行固定,只需要一只手拿着数据线,另一只手可以准备好数据线绑带,更加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3.采用了分隔板,从而使数据线的上下不接触,方便将数据线的两端塞入数据线的中部,满足数据线的绕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块、分隔板、绕线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脚踏开关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中,1、箱体;11、第一驱动电机;111、第一转轴;112、丝杠;113、移动块;114、移动板;12、第二驱动电机;121、第二转轴;122、挡盘;123、绕线杆;1231、平面;124、固定块;125、限位槽;1251、第一限位槽;1252、第二限位槽;126、分隔板;13、控制器;14、限位板;141、耐磨垫片;15、第一穿孔;16、导线;17、脚踏开关;2、防撞海绵;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自动绕线机,如图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2和控制器13,箱体1外设有脚踏开关17,且脚踏开关17的输入端通过导线16与控制器13电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电机11的第一转轴111上固定连接有丝杠112,丝杠11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13。移动块11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第二驱动电机12的移动板114,移动板114的形状为L型。第二驱动电机12的第二转轴121穿出移动板114。箱体1上设有供第二转轴121穿出的第一穿孔15(参见图1),第二转轴121穿出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盘122,挡盘122上固定连接有绕线杆123,且绕线杆123关于挡盘122的轴线对称设置。踩下脚踏开关17,使得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同时运转,丝杠112转动时,固定块124沿丝杠112的轴线方向向第一驱动电机11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114移动,使得移动板114上第二驱动电机12随着一起移动,第二驱动电机12移动的同时第二转轴121转动,带动绕线杆123转动,从而实现数据线的绕卷。

如图3所示,挡盘122(参见图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4,且固定块124位于绕线杆123的上方。固定块124朝向绕线杆123的一侧向内凹陷设有与绕线杆123轴线垂直的限位槽125,限位槽125贯穿固定块124相对的两侧。限位槽125包括与数据线的主体匹配的第一限位槽1251和与数据线的网尾匹配的第二限位槽1252。绕线前,数据线的主体嵌入到第一限位槽1251中,网尾嵌入到第二限位槽1252中,对数据线进行固定。绕线时,只需要一只手拿住数据线剩下的一端,另一只手就可以去拿数据线绑带,等数据线绕卷结束后,就直接用数据线绑带对数据线进行固定即可,不需要等数据线绕卷结束后,才去拿数据线绑带,节省了工作时间。

如图3所示,绕线杆123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平面1231,且平面1231沿绕线杆123的轴线方向设置。平面1231增大了绕线杆123之间的距离,方便数据线绑带穿入到绕线杆123中对绕卷整齐的数据线进行捆扎。

如图4所示,移动板114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造成数据线绕制不整齐,需要人工进行二次整理,浪费了工作时间。因此在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且限位板14关于丝杠112(参见图2)的轴线对称设置在移动板114的两侧。

如图4所示,移动板114在限位板14内移动时,移动板114与限位板14刚性接触,产生磨损,长时间使用后,移动板114与限位板14之间的距离变大,造成移动板114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移,使得绕线不整齐。在限位板14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耐磨垫片141,使得移动板114与限位板14之间的接触为柔性接触,降低了移动板114与限位板14的磨损,延长了移动板114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绕线效率。

如图3所示,绕线杆123之间设有分隔板126,分隔板126位于固定块124的下方。分隔板126从中部隔开数据线圈,使得数据线的上下不接触,方便将数据线的两端塞入到数据线的中部,满足数据线的绕制要求。

如图1所示,箱体1外部的四个侧棱上包覆有防撞海绵2。防撞海绵2与数据线的接触时缓和数据线晃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且防撞海绵2与数据线为柔性接触,对数据线进行保护。

如图2所示,箱体1底部四个角落上设有橡胶垫3。橡胶垫3可以减轻因箱体1因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震动而产生的震动,同时还可以减少箱体1底部的磨损。

具体实施过程:绕线机绕线前,将数据线主体嵌入到第一限位槽1251中,数据线网尾嵌入到第二限位槽1252中,对数据线的一端进行固定。数据线的另一端拿在手中。

踩下脚踏开关17,使得与脚踏开关17电连接的控制器13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启动,第一转轴111转动带动丝杠112转动,与丝杠112螺纹连接的移动块113沿丝杠112的轴线方向向远离第二驱动电机12的一端移动,从而带动与移动块113固定连接的移动板114移动,移动板114移动时带动设置在移动板114上的第二驱动电机12移动,第二驱动电机12移动的同时带动但挡盘122转动,与挡盘122固定连接的绕线杆123随挡盘122一起转动,从而将线圈绕制在绕线杆123上。

线圈绕制好后,将线圈的主体和网尾分别从第一限位槽1251和第二限位槽1252中取出,分别将数据线的两端分别塞入线圈的中部,最后用数据线绑带将绕制好的线圈固定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