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折臂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2708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吊杆104—定的空间。
[0049]所述折臂组件包括主吊杆104和悬臂105。主吊杆104包括内端部104a、中间区域104b和外端部104c。主吊杆104在其内端部104a处可枢转地连接至起重机壳体103的下方部分,可围绕第一水平枢转轴线114旋转。
[0050]设置了悬臂105,其包括内端部105a、中间区域105b以及与悬臂的内端部105a相对的末端105c。悬臂的内端部105a以可围绕第二水平轴线116枢转的方式连接至主吊杆的外端部104c。
[0051]该实施方案中的折臂式起重机还包括起吊组件,用以起吊和下降负载物。所述起吊组件包括起吊缆索106 (其在图2至5中仅部分可见)。起吊缆索106从第一绞盘(不可见)经由一个或多个缆索轮(特别是在悬臂的末端105c处的缆索轮122)而延伸至负载物悬挂装置107,所述第一绞盘优选位于起重机的基座内或下方。
[0052]主吊杆104和悬臂105可为任意构造,例如它们中的一者或全部可具有桁架形状的框架,但是可替代地它们中的一者或全部形成为封闭的盒形也是可理解的。
[0053]根据本发明,为了将悬臂105相对于主吊杆104定位,设置了拉力构件IllaUllb和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拉力构件IllaUllb在起重机壳体103的上方部分115与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之间延伸。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拉力构件IllaUllb连接至上方部分115的中间区域115b。也可理解的是所述拉力构件IllaUllb连接至所述上方部分115的下端部,或连接至起重机壳体103的底部。可能但由于力的相互作用不为优选的是,拉力构件IllaUllb连接至上方部分115的上端部。
[0054]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拉力构件IllaUllb包括第一部分Illa和第二部分111b,所述第一部分Illa由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来引导,而所述第二部分Illb的长度可通过第二绞盘而改变,从而对悬臂定位。
[0055]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与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不同,其更多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结构。所述延伸引导件110包括弯曲部分110d,其安装至各个辐条110a,辐条IlOa从毂IlOb延伸。如图2的实施方案,所述辐条IlOa的长度可变化。在各个实施方案中的辐条的彼此尺寸可变化,并且可以调整成弯曲的引导构件的所期望的弯曲度,该弯曲度取决于船用折臂式起重机的整体尺寸。
[0056]在该实施方案中,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经由连接梁IlOc而安装至悬臂105,所述连接梁IlOc从弯曲部分IlOd的端部延伸至悬臂105c的末端。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可与悬臂105 —起围绕第二枢转轴线116枢转,毂IlOb也安装至第二枢转轴线116。
[0057]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拉力构件的第一部分Illa由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引导,并且从第二部分Illb延伸至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的顶部从而到达连接点110e。
[0058]拉力构件IllaUllb与弯曲的延伸引导件110的组合能够在一系列不同的位置处精确地控制悬臂105相对于主吊杆104的位置:从延伸位置到折叠位置,在延伸位置中末端105c从主吊杆主要向前延伸,如在图2和图4中所见,而在折叠位置中悬臂折回,基本平行于主吊杆,如在图3和图5中所见。
[0059]为了对主吊杆进行定位,设置了吊杆起落缆索112,其在主吊杆与起重机壳体之间延伸。所述吊杆起落缆索优选连接至主吊杆的外端部,特别是连接至连接到主吊杆的外端部的缆索轮,或者有利地如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连接至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116旋转的缆索轮。
[0060]吊杆起落缆索112延伸至起重机壳体103,该吊杆起落缆索112理论上可位于起重机壳体103靠近基座109的下方部分。为了允许主吊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吊杆起落缆索优选连接至起重机壳体的如下部分处:该部分远离主吊杆与起重机壳体连接的位置。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主吊杆104以可围绕枢转轴线114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起重机壳体。吊杆起落缆索112连接至伸长部分115的上方端部,尽可能地远离主吊杆的连接点。这样,主吊杆处于不同位置是可能的:从基本竖直的位置(如图2和图3中所示)到基本水平的位置(如图4和图5中所不)。
[0061]有利地,在主吊杆与悬臂之间设置张索120。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张索具体为能够通过绞盘(未示出)致动的缆索。可替代地,所述张索可具体为缸筒,但其就行程而言导致使用受限。
[0062]张索120连接至主吊杆(这里为主吊杆的中间区域104b)并连接至悬臂。能够理解的是所述张索连接至悬臂的中间区域105b,或者如该实施方案所示连接至悬臂的末端105co
[0063]在图2和图4中,所述张索的长度处于最大,允许折臂处于其延伸位置,在该延伸位置中末端105c从主吊杆主要向前延伸。在图3和图5中,所述张索120显示为处于其最小长度,完全收缩。这允许折臂处于其折叠位置,在折叠位置中悬臂105折回,基本平行于主吊杆104。
[0064]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位置上张索的作用在于固定悬臂105的位置,特别是防止悬臂向上移动。特别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中,由于海况导致的船只运动,因而主吊杆和悬臂有可能略微向上提升。通过重力(所述重力不仅施加在主吊杆和悬臂上而且也施加在通过起重机组件悬挂的负载物上)来防止这种情况。张索120有助于进一步阻止这种不期望的提升移动。
[0065]在图5中,所述张索120显示为处于其最小长度,允许折臂处于其折叠位置上,在该折叠位置上悬臂105折回,基本平行于主吊杆104。在该位置时张索的作用在于将悬臂105定位在折叠位置上,这是由于拉力构件IllaUllb与弯曲的引导组件110的组合能够将悬臂相对于主吊杆定位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位置上,但不能定位在图5中示出的位置上。为了到达该位置,必须对张索120致动从而将悬臂105带到并保持在该收缩位置。
[0066]在图6a至6c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折臂式起重机200的第三实施方案。与图1的实施方案类似,该船用折臂式起重机包括安装至船只201的甲板202的固定基座209。起重机壳体203设置成围绕竖直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209旋转。为此,在基座209与起重机壳体203之间设有水平旋转轴承。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平台209’连接至基座209。起重机壳体设有操作者的安置所203’。
[0067]起重机壳体203包括伸长部分215。在该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长部分形状为封闭的并且朝着顶部渐缩的竖直柱体。竖直的伸长部分的中心轴线以相对于竖直方向成大约20°的角度延伸,从而给予主吊杆204 —定的空间。
[0068]所述折臂组件包括主吊杆204和悬臂205。主吊杆204包括内端部204a、中间区域204b和外端部204c。主吊杆204在其内端部204a处可枢转地连接至起重机壳体203的下方部分,可围绕第一水平枢转轴线214旋转。
[0069]设置了悬臂205,其包括内端部205a、中间区域205b以及与悬臂的内端部205a相对的末端205c。悬臂的内端部205a以可围绕第二水平轴线216枢转的方式连接至主吊杆的外端部204c。
[0070]该实施方案中的折臂式起重机还包括起吊组件,用以起吊和下降负载物。所述起吊组件包括起吊缆索206 (其在图6a至图6e中仅部分可见)。起吊缆索206从第一绞盘(不可见)经由一个或多个缆索轮(特别是在悬臂的末端205c处的缆索轮222)延伸至负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