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30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线缆生产过程中,包覆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步骤。包覆主要是通过挤出机来完成的,胶料在挤出过程中,由于挤出胶料的螺杆机械摩擦产生过多的热,容易造成胶料熔体在输送段过早熔融,造成胶料熔体粘黏螺杆,使螺杆运行不畅。为了将胶料的温度降低,大多数采用的方式都是在筒体的周围开设若干个腔体作为冷却水腔,加入冷却水后进行对螺杆的胶料进行冷却,由于这种冷却方式,在冷却水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需要重新注入新的冷却水,这样操作起来很麻烦,而且浪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包括机架、混料管、螺旋杆和水箱,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箱体,所述螺旋杆设置在箱体内,且混料管对应螺旋杆的输入端设置,所述螺旋杆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冷却腔体,所述水箱设置在螺旋杆的下方,所述冷却腔体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水泵,并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螺旋杆内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水管与水泵和水箱连接,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的侧边,所述螺旋杆的输出端设置有腔体,且腔体内对应螺旋杆输出端设置有穿孔。

优选的,所述机架对应箱体侧边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与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螺旋杆上下设置冷却腔体,冷却腔体在螺旋杆内温度过高时,打开电磁阀,对螺旋杆内降温处理,避免螺旋杆内温度过高影响线缆外表面包料的效率;螺旋杆内设置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通过水泵从水箱内抽取水为冷却水管冷却螺旋杆内温度做水源,冷却水管内的水通过水泵输出端流回水箱内,反复利用水资源,降低工人工作强度,该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有效的降低了螺旋杆运作产生的温度,提高本装置为线缆包料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箱体;12、承重板;2、混料罐;3、螺旋杆;31、冷却腔体;32、连接管;321、电磁阀;322、温度传感器;33、水泵;34、腔体;341、穿孔;35、驱动电机;4、水箱;41、冷却水管;42、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生产包料挤出装置,包括机架1、混料管2、螺旋杆3和水箱4,机架1上设置有箱体11,机架1对应箱体11侧边设置有承重板12,所述承重板12与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承重板12增加箱体11的承重能力,所述螺旋杆3设置在箱体11内,且混料管2对应螺旋杆3的输入端设置,螺旋杆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冷却腔体31,水箱4设置在螺旋杆3的下方,冷却腔体31通过连接管32连接有水泵33,并通过水泵33与水箱4连接,连接管32上设置有电磁阀321,螺旋杆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22,温度传感器322的输出端与电磁阀321电性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322监测螺旋杆3内的温度,当螺旋杆3内温度过高时,打开电磁阀321,冷却腔体31通过水泵33从水箱4内抽取水为螺旋杆3降温,螺旋杆3上下设置冷却腔体31,冷却腔体31在螺旋杆3内温度过高时,打开电磁阀321,对螺旋杆3内降温处理,避免螺旋杆3内温度过高影响线缆外表面包料的效率,螺旋杆3内设置有冷却水管41,所述冷却水管41的两端分别通过水管42与水泵33和水箱4连接,水泵33设置在水箱4的侧边,螺旋杆3内设置冷却水管41,冷却水管41通过水泵33从水箱4内抽取水为冷却水管41冷却螺旋杆3内温度做水源,冷却水管41内的水通过水泵33输出端流回水箱4内,反复利用水资源,降低工人工作强度,螺旋杆3的输出端设置有腔体34,且腔体34内对应螺旋杆3输出端设置有穿孔341,螺旋杆3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设置在机架1上,通过驱动电机35带动螺旋杆3转动,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运作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