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扣脱模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29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扣脱模的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倒扣脱模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塑胶模具通常包括定模和动模,以及用于顶出成型后的制件的顶出机构。其中,顶出机构通常包括顶针和针板,所述顶针一端穿过动模支撑位于定模和动模之间的制件,另一端固定在针板上,脱模时,注塑机上的斜顶杆推动针板,以带动顶针向上顶起制件。

而现有技术中,制件成型后往往需要利用斜顶来将其顶出,传统的斜顶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往往钢性与硬度性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且容易发生斜顶断裂、滑轮卡死、运动不平稳、顶出不顺等问题,导致在大规模量产时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运行平稳、顶出顺畅,可实现快速脱模,且斜顶的钢性与硬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倒扣脱模的模具,其可大规模应用到倒扣脱模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扣脱模的模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顶针底板、顶针面板、固定面板、B板与后模仁,还包括依次贯穿于固定面板、B板与后模仁中的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杆、导滑块及固定座,所述顶针面板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固定座设置于顶针面板的凹槽之中,所述导滑块设置在B 板内部,所述斜顶杆包括顶杆部、设置于顶杆部下端的斜杆部、及设置于斜杆部下端的导滑轮,所述固定座上端设置有一卡槽,所述导滑块开设有一与斜杆部直径大小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斜杆部下端贯穿导滑块的通孔且卡设于固定座上端的卡槽之中,所述顶杆部一侧设置有一向下弯折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包括嵌入顶针底板中的垫板、设置于垫板上端且位于顶针面板中的耐磨片、及设置于耐磨片上端且位于顶针面板中的压板,所述垫板下端设置有第一顶针,所述耐磨片内部设置有一导轮轴,所述导滑轮套设于导轮轴上且导滑轮与导轮轴相配合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面板中设置有一运水组件,所述运水组件包括水管固定座、及套设于水管固定座端部的软管,所述水管固定座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所述软管套设于出水口处,所述软管前端套设有一接口,所述软管通过接口与斜顶杆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水组件与顶针面板之间通过一第二顶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顶杆的宽度为4-8mm,所述斜顶杆的倾斜角度为0°-8°,所述斜顶杆采用耐磨钢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简洁,运行平稳、顶出顺畅,可实现快速脱模,且斜顶的钢性与硬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大规模应用到倒扣脱模领域;满足要求高精度斜顶的需求,增强其导向性,且运行时阻力小,运行更顺畅;减少塑模的冷却时间,使塑模尺寸更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运水组件的安装与维修方便;增加了斜顶的强度,同时延长了模具寿命。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倒扣脱模的模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顶针底板1、顶针面板2、固定面板3、B板4与后模仁5,还包括依次贯穿于固定面板3、B板4与后模仁5中的斜顶机构6,所述斜顶机构6包括斜顶杆61、导滑块62及固定座63,所述顶针面板2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固定座63设置于顶针面板2的凹槽之中,所述导滑块62设置在 B板4内部,所述斜顶杆61包括顶杆部611、设置于顶杆部611下端的斜杆部612、及设置于斜杆部612下端的导滑轮613,所述固定座63上端设置有一卡槽,所述导滑块62开设有一与斜杆部612直径大小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斜杆部612下端贯穿导滑块62的通孔且卡设于固定座63上端的卡槽之中,所述顶杆部611一侧设置有一向下弯折部614。该结构设计合理简洁,运行平稳、顶出顺畅,可实现快速脱模,从而斜顶杆61的钢性与硬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大规模应用到倒扣脱模领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63包括嵌入顶针底板1中的垫板631、设置于垫板631上端且位于顶针面板2中的耐磨片632、及设置于耐磨片632上端且位于顶针面板2中的压板633,所述垫板631下端设置有第一顶针634,所述耐磨片632内部设置有一导轮轴635,所述导滑轮613套设于导轮轴635 上且导滑轮613与导轮轴635相配合使用。采用垫板631、耐磨片632及压板633的结构设计,所述的压板631及垫板632均采用加硬至HRC38°~42°的SKD61材料,斜顶杆的钢度与硬度;采用导轮轴635和导滑轮613相结合的结构设计,所述的导轮轴635采用加硬至HRC48°~52°的SKD61材料制成,这样的设计满足要求高精度斜顶的需求,增强其导向性,且运行时阻力小,运行更顺畅。

请参照图3,所述固定面板3中设置有一运水组件5,所述运水组件5 包括水管固定座51、及套设于水管固定座51端部的软管52,所述水管固定座5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进水口53及一出水口54,所述软管52套设于出水口54处,所述软管52前端套设有一接口55,所述软管42通过接口45与斜顶杆61相连通。采用运水组件4的结构设计,减少塑模的冷却时间,使塑模尺寸更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所述运水组件5固定在固定面板3上,方便运水组件5的安装与维修,且软管预留了一定的长度运动空间,从而不会影响斜顶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运水组件5与顶针面板2之间通过一第二顶针56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顶杆61的宽度为4-8mm,所述斜顶杆61的倾斜角度为0°-8°,所述斜顶杆61采用耐磨钢材制成。

优选地,斜顶杆61的宽度选取8mm,将斜顶杆61的宽度加大到8mm 这样的结构设计,增加了斜顶杆61的强度,同时延长了模具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主要在于,结构设计合理、简洁,运行平稳、顶出顺畅,可实现快速脱模,且斜顶的钢性与硬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大规模应用到倒扣脱模领域;满足要求高精度斜顶的需求,增强其导向性,且运行时阻力小,运行更顺畅;减少塑模的冷却时间,使塑模尺寸更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运水组件的安装与维修方便;增加了斜顶的强度,同时延长了模具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