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斜顶机构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5546发布日期:2020-10-28 11:2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细小斜顶机构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细小斜顶机构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模具对产品倒扣进行脱模时,一般是使用斜顶机构,其是通过在模具上设置一斜顶,使斜顶在顶出产品的同时能相对模具滑动,实现脱离倒扣。普通斜顶厚度一般是6~8mm(或者更大),在脱模过程中,斜顶直接提供了一较大的顶出力使产品脱模。因此,对于脱模空间较大的产品而言,普通斜顶较厚、较长,强度足够,可以直接顶出产品。

然而,当遇到产品倒扣脱模间狭小时,例如脱模空间小于斜顶厚度时,普通斜顶的尺寸就无法满足脱模的要求,普通的顶出方式便受到限制。如果直接将普通斜顶厚度减少到满足脱模的要求,那么便会导致斜顶的强度大大降低,无法顶出产品,因此同样无法满足脱模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小斜顶机构,其可使解决产品因倒扣脱模空间狭小而无法顺利脱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产品因倒扣脱模空间狭小而无法顺利脱模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小斜顶机构,适用于对产品倒扣脱模,包括模仁、斜顶及顶块;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块,滑动方向与脱模方向相交;所述模仁设有斜槽,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所述顶块沿脱模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模仁,以在脱模时顶出产品同时带动所述斜顶脱离产品倒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顶,并使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块,滑动方向与脱模方向相交;又在模仁上设置斜槽,使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从而在脱模时,使所述顶块顶出产品同时带动所述斜顶脱离产品倒扣。由于利用所述顶块直接顶出产品,而所述斜顶只需要在脱模时脱离倒扣即可,这样使得斜顶不会受到较大的顶出力,从而对强度的要求小,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厚度来适应狭小的脱模空间,进而保证能在狭小的脱模空间内顺利地脱模。

较佳地,所述顶块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所述斜顶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地配合。通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凸块配合,可以使所述斜顶能在所述顶块上准确、平稳地滑动,保证顺利地脱离产品倒脱。

较佳地,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块的滑动方向垂直。

较佳地,所述顶块向外延伸有限位部,所述模仁上设有沿所述顶块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利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可以使防止所述顶块过度地顶出,使脱模更加准确、平稳。

较佳地,所述斜顶的厚度为1.0mm至1.2mm,长度为小于或等于30mm。

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及所述细小斜顶机构,所述细小斜顶机构设置于所述后模,所述后模相对所述前模滑动。

较佳地,所述后模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相对所述后模滑动地设置并抵顶于所述顶块。

具体地,所述后模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相对所述后模滑动地设置且与所述顶针连接。通过所述顶针板将顶推力传递到各个顶针上可以使各个顶针的受力均匀,进而使产品顺利脱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细小斜顶机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细小斜顶机构在模具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细小斜顶机构对产品脱模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具,适用于对产品200倒扣201脱模,包括前模、后模及所述细小斜顶机构100,所述细小斜顶机构100设置于所述后模,所述后模相对所述前模滑动。

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细小斜顶机构100包括模仁1、斜顶2及顶块3;所述模仁1设置于所述后模,所述模仁1的上表面具有凹腔11,所述顶块3的上端具有一表面,所述顶块3的表面露出于所述凹腔11的底面,使得所述顶块3的表面,所述模仁1的凹腔11的壁面与前模的壁面之间形成用于注塑产品200的模腔。所述斜顶2可以根据产品200的倒扣201个数设置对应的数量,本实用新型所述斜顶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于产品200的四个角的倒扣201处,产品200的倒扣201的开口向内侧。所述斜顶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块3,滑动方向与脱模方向相交;具体地,所述顶块3上设有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的延伸方向与产品200的倒扣201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滑动槽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块3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斜顶2的一侧设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与所述滑动槽31滑动地配合。通过所述滑动槽31与所述凸块21配合,可以使所述斜顶2能在所述顶块3上准确、平稳地滑动,保证顺利地脱离产品200倒脱。所述模仁1设有斜槽12,所述斜槽12与所述滑动槽3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顶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12;所述顶块3沿脱模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模仁1,以在脱模时顶出产品200同时带动所述斜顶2脱离产品200倒扣201。

所述顶块3向外延伸有限位部32,所述限位部32呈柱状。所述模仁1上设有沿所述顶块3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3,所述限位部3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3。利用所述限位槽13与所述限位部32配合,可以使防止所述顶块3过度地顶出,使脱模更加准确、平稳。

所述斜顶2的厚度为1.0mm至1.2mm,长度为小于或等于30mm。

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后模设有顶针301,所述顶针301相对所述后模滑动地设置并抵顶于所述顶块3。所述后模设有顶针板302,所述顶针板302相对所述后模滑动地设置且与所述顶针301连接。通过所述顶针板302将顶推力传递到各个顶针301上可以使各个顶针301的受力均匀,进而使产品200顺利脱模。

结合图3所示,脱模时,所述后模离开所述前模,注塑机连杆顶推所述顶针板302,所述顶针板302带动顶针301向前顶出,所述顶针301推动所述顶块3滑动,所述顶块3带动所述斜顶2滑动,此时,所述顶块3将产品200顶出所述模仁1,同时所述斜顶2在所述斜槽12内滑动以及在所述滑动槽31内滑动,使得所述斜顶2与倒扣201对应的顶端向所述产品200的内部测动,使得所述斜顶2的顶端脱离所述倒扣201。当所述限位部32滑动到所述限位槽13的顶端时,脱模即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顶2,并使所述斜顶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块3,滑动方向与脱模方向相交;又在模仁1上设置斜槽12,使所述斜顶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12,从而在脱模时,使所述顶块3顶出产品200同时带动所述斜顶2脱离产品200倒扣201。由于利用所述顶块3直接顶出产品200,而所述斜顶2只需要在脱模时脱离倒扣201即可,这样使得斜顶2不会受到较大的顶出力,从而对强度的要求小,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厚度来适应狭小的脱模空间,进而保证能在狭小的脱模空间内顺利地脱模。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细小斜顶机构,适用于对产品倒扣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仁、斜顶及顶块;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块,滑动方向与脱模方向相交;所述模仁设有斜槽,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所述顶块沿脱模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模仁,以在脱模时顶出产品同时带动所述斜顶脱离产品倒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小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所述斜顶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地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小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块的滑动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小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向外延伸有限位部,所述模仁上设有沿所述顶块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小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的厚度为1.0mm至1.2mm,长度为小于或等于30mm。

6.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后模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细小斜顶机构,所述细小斜顶机构设置于所述后模,所述后模相对所述前模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相对所述后模滑动地设置并抵顶于所述顶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相对所述后模滑动地设置且与所述顶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细小斜顶机构,适用于对产品倒扣脱模,包括模仁、斜顶及顶块;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块,滑动方向与脱模方向相交;所述模仁设有斜槽,所述斜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斜槽;所述顶块沿脱模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模仁,以在脱模时顶出产品同时带动所述斜顶脱离产品倒扣。本实用新型细小斜顶机构可使解决产品因倒扣脱模空间狭小而无法顺利脱模的问题。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具有该细小斜顶机构的模具。

技术研发人员:谭柏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鸿特利塑胶制品(东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