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3790发布日期:2020-10-20 13:0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的总称。在完成产品注塑后,产品一般经由推板将其推出。对于外观面的产品,注塑要求高。例如材料透明的pc料且产品三九点强脱出扣1.5mm,目前产品推出采用的是四周倒扣出模结构。参考图1所示,在后模入子四边内行位4出扣,四个角落采用斜顶3出扣,四角加十字骨位针2,中间加顶针1二次顶出。相当于是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尤其是在下模内设置四边内行位与四角斜顶出扣,内行位/斜顶从下模内往壳体件内部斜向外顶,让壳体件出模,而这样,无可避免地在产品内表面留下行位与斜顶的痕迹,由于以往都是正面喷涂不透明漆,在内表面留下的斜顶痕迹并不会在外观上体现出来,因而不会造成产品外观不良的影响,但产品改变外表,采用透明材质和反面喷涂工艺之后,斜顶的顶出产品所留下的痕迹就会显现无遗,严重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利用后模芯推板设计具有退模功能的边框,使得在退模过程中与产品边沿形成倾斜配合,从而顶出产品,无需顶针伸入产品内部,可避免刮花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包括前模芯、内模芯、后模芯推板、b板、二次旋转顶针和推板杆;

所述内模芯位于后模芯推板内与所述前模芯配合形成注塑腔,所述后模芯推板上开设有与内模芯配合的出模边框,出模边框与注塑产品边沿倾斜配合;

所述b板上安装所述推板杆,用于将所述后模芯推板向上顶出使之与所述内模芯分离;

所述后模芯推板上开设有与注塑腔导通的注塑通道,所述二次旋转顶针下端安装在b板并穿过所述后模芯推板伸入到注塑通道中,用于将注塑通道内的水口顶出。

和传统的使用顶针将产品顶出的方式相比,本方案将传统的后模芯设计为内模芯和后模芯推板两部分,其中后模芯推板上开设出模边框,在注塑过程中出模边框扮演注塑腔的侧壁角色,在触摸过程中,利用出模边框与产品边沿的倾斜配合,当推板杆推动后模芯推板向上顶出使,产品即与内模芯分离,同时前模芯在推杆作用下与后模芯推板分离(该部分为现有技术),最后完成了产品出模,在这个过程不会造成产品的刮花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出模边框内侧边沿设计为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芯推板四角设置有与所述前模芯配合的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通道底部开设贯穿所述后模芯推板的通道,注塑状态下,所述二次旋转顶针伸入到该通道内将该通道填充,出模时,二次旋转顶针沿通道伸出将所述水口顶出。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旋转顶针由压杆、弧形旋转部和顶针组成,所述弧形旋转部中部设置转轴,弧形旋转部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b板上;

所述弧形旋转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杆和顶针,所述顶针穿过后模芯推板与所述注塑通道导通;

退模过程中,气缸向下挤压所述压杆,使得所述弧形旋转部绕转轴向上翘起,从而推动顶针向上顶出所述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与b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顶针归位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旋转顶针数目为两根,两根二次旋转顶针的顶针分别位于注塑通道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旋转部为月牙形,其凹面朝上。

进一步的,该模具设置有两个内模芯,所述后模芯推板开设有与之对应的两个出模边框,两内模芯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通道位于两内模芯之间,注塑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模芯、后模芯推板、前模芯形成的注塑腔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将后模和内模芯之间设计了整体围边推板件,使得后模上有一个与产品边沿吻合的出模边框,能够对应着壳体外围边缘推动产品,不需要伸入到壳体件内部去顶动出模的斜顶/内行位结构,避免在壳体件内部留下斜顶痕迹,采用整体围边推板件沿着产品边缘整体推动产品出模,利用产品变形使产品出模完整强脱出扣,使内外面均整洁光亮无镶件、顶针痕迹、拖伤痕迹,水口增加二次旋转顶针用于顶出,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产品顶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是后模芯推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二次旋转顶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包括前模芯100、内模芯700、后模芯推板200、b板300、二次旋转顶针400和推板杆600。内模芯700位于后模芯推板200内与前模芯100配合形成注塑腔,后模芯推板200四角设置有与前模芯100配合的限位块203。b板300上安装推板杆600,用于将后模芯推板200向上顶出使之与内模芯700分离。该设计与目前的模具基本一致,其中前模芯100推杆在本实施例中为进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前模芯100在退模过程中亦需要气缸推动使其与内模芯700、后模芯推板200分离。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改进,后模芯推板200上开设有与内模芯700配合的出模边框201,相当于是在注塑产品m四周形成了一圈围板,退模过程中对注塑产品整体围边顶出。优选的,出模边框201内侧边沿设计为倒角202,使得出模边框201与注塑产品m边沿倾斜配合。后模芯推板200上开设有与注塑腔导通的注塑通道204,二次旋转顶针400下端安装在b板300并穿过所述后模芯推板200伸入到注塑通道204中,用于将注塑通道204内的水口500顶出。相当于是在注塑通道204内向下开设一条通道,注塑状态下,所述二次旋转顶针400伸入到该通道内将该通道填充,出模时,二次旋转顶针400沿通道伸出将所述水口500顶出。如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旋转顶针400由压杆401、弧形旋转部402和顶针403组成,弧形旋转部402中部设置转轴404,弧形旋转部402通过转轴404安装在b板300上;弧形旋转部402两端分别连接压杆401和顶针403,顶针403穿过后模芯推板200与注塑通道204导通,即顶针403伸入通道内将其填充,保证注塑过程中的密封状态。退模过程中,气缸向下挤压压杆401,使得弧形旋转部402绕转轴404向上翘起,从而推动顶针403向上顶出水口500。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针403与b板300之间设置有用于顶针403归位的复位弹簧405,使得顶针403顶出水口后可以在复位弹簧405的作用自动复位实现连续注塑。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板强脱二次旋转顶出模具,包括前模芯100、内模芯700、后模芯推板200、b板300、二次旋转顶针400和推板杆600。其中设置有两个内模芯700,后模芯推板200开设有与之对应的两个出模边框201,两内模芯700对称分布。对应的,二次旋转顶针400数目为两根,两根二次旋转顶针400的顶针403分别位于注塑通道204的左右两端。弧形旋转部402为月牙形,其凹面朝上。注塑通道204位于两内模芯700之间,注塑通道204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模芯700、后模芯推板200、前模芯100形成的注塑腔导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