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9455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为热风聚集装置或供水预热装置,所述热风聚集装置设置在回转窑的筒体外,包括壳体Ⅰ、集风管道和支架Ⅰ,所述壳体Ⅰ内设有导流叶片,壳体Ⅰ外设有隔热保温层Ⅰ,壳体Ⅰ的顶部与集风管道相连通,壳体Ⅰ固定在支架Ⅰ上,所述集风管道包括三通风阀和管道,所述三通风阀的进风口与壳体Ⅰ内部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的一个出风口通过管道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的另一个出风口接外部空间;所述供水预热装置设置在回转窑的筒体外,包括蓄换热体、管道阀、连接管道和支架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实用,可回收回转窑筒体的高温热辐射能,增大余热发电量20~50%,利于节能减排。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给水泥厂余热发电系统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泥厂现已普及釆用窑头篦冷机350°C?400°C废气余热和窑尾280°C?360°C废气余热发电,亦有考虑利用旁路放风废气余热发电,其余热发电系统普遍存在富余有发电提高的空间,缺的是热能,而水泥生产线的高温回转窑的筒体外表面温度高达200°C以上,筒体高温段外表面较稳定地在350°C?430°C,回转窑筒体大量的辐射热损失尚既无具体的方式又无装置可加以利用,并对环境造成热污染,且危害现场巡查人员健康及安全(经常造成热辐射灼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该装置可方便的将回转窑筒体的辐射热能收集供给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技术方案一: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为热风聚集装置,所述热风聚集装置设置在回转窑的筒体外,包括壳体1、集风管道和支架I,所述壳体I内设有导流叶片,所述壳体I外设有隔热保温层I,所述壳体I的顶部与集风管道相连通,所述壳体I固定在支架I上,所述集风管道包括三通风阀和管道,所述三通风阀的进风口与壳体I内部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的一个出风口通过管道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的另一个出风口接外部空间,三通风阀开启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的管道时,其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出风口关闭,聚集的200°C?380°C热风经余热锅炉进风管道供给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三通风阀关闭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的管道时,其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出风口开启,聚集的热风排入大气。
[0006]技术方案二: 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为供水预热装置,所述供水预热装置设置在回转窑的筒体外,包括蓄换热体、管道阀、连接管道和支架II,所述蓄换热体固定在支架II上,所述蓄换热体包括壳体I1、流体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体通道设于壳体II内,所述壳体II外侧设有隔热保温层II,所述进水口设于蓄换热体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设于蓄换热体的出水端,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阀与连接管道相连。
[0007]进一步,所述蓄换热体为两组以上,蓄换热体之间以连接管道串联。
[0008]技术方案三: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在回转窑的筒体外同时设置热风聚集装置和供水预热装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I)结构简单而实用,针对余热锅炉发电系统的特点,回收回转窑筒体的高温热辐射能,可增大余热发电量20?50%,利于节能减排;
[0011]2)利于回转窑筒体降温和筒体温度的相对均匀稳定,减轻温差波动的热膨冷缩疲劳;
[0012]3)可减轻热辐射污染,防止现场巡检人员的热辐射灼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热风聚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供水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同时设置热风聚集装置和供水预热装置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_热风聚集装置,101-壳体I,102-导流叶片,103-三通风阀,104-隔热保温层I,105-集风管道,106-支架I,107-管道,2-供水预热装置,201-蓄换热体,201a-壳体II,201b-流体通道,202-管道阀,203-进水口,204-出水口,205-连接管道,206-隔热保温层II,207-支架II,3-回转窑,301-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照图1,本实施例之热风聚集装置I设置在回转窑3的筒体301外,包括壳体
I101、集风管道105和支架I 106,所述壳体I 101内设有导流叶片102,所述壳体I 101外设有隔热保温层I 104,所述壳体I 101的顶部与集风管道105相连通,所述壳体I 101固定在支架I 106上,所述集风管道105包括三通风阀103和管道107,所述三通风阀103的进风口与壳体I 101内部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103的一个出风口通过管道107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103的另一个出风口接外部空间,三通风阀103开启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的管道时,其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出风口关闭,聚集的200°C?380°C热风经余热锅炉进风管道供给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三通风阀103关闭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的管道时,其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出风口开启,聚集的热风排入大气。
[0019]参照图2,本实施例之供水预热装置2设置在回转窑3的筒体301外,包括蓄换热体201、管道阀202、连接管道205和支架II 207,所述蓄换热体201固定在支架II 207上,所述蓄换热体201包括壳体II 201a、流体通道201b、进水口 203和出水口 204,所述流体通道201b设于壳体II 201a内,所述壳体II 201a外侧设有隔热保温层II 206,所述进水口 203设于蓄换热体201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 204设于蓄换热体201的出水端,所述进水口 203、出水口 204分别通过管道阀202与连接管道205相连。
[0020]当然,所述蓄换热体201可为两组以上,当蓄换热体201为两组以上时,蓄换热体201之间以连接管道205串联。
[0021]所述供水预热装置2将水预热至60°C?100°C后供给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
[0022]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回转窑3的筒体301外同时设置热风聚集装置I和供水预热装置2供应余热锅炉,如图3所示,其中,供水预热装置2为三组。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热风聚集装置,所述热风聚集装置设置在回转窑的筒体外,包括壳体1、集风管道和支架I,所述壳体I内设有导流叶片,所述壳体I外设有隔热保温层I,所述壳体I的顶部与集风管道相连通,所述壳体I固定在支架I上,所述集风管道包括三通风阀和管道,所述三通风阀的进风口与壳体I内部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的一个出风口通过管道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通,所述三通风阀的另一个出风口接外部空间,三通风阀开启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的管道时,其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出风口关闭,聚集的200°C?380°C热风经余热锅炉进风管道供给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三通风阀关闭与余热锅炉进风管道相连的管道时,其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出风口开启,聚集的热风排入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回转窑的筒体外还设有供水预热装置,所述供水预热装置包括蓄换热体、管道阀、连接管道和支架II,所述蓄换热体固定在支架II上,所述蓄换热体包括壳体I1、流体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体通道设于壳体II内,所述壳体II外侧设有隔热保温层II,所述进水口设于蓄换热体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设于蓄换热体的出水端,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阀与连接管道相连。
【文档编号】F22D1/00GK204085208SQ20142038087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尹小林 申请人:尹小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