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510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式焚化炉内废气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蓄热式焚化炉 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气体种类非常繁 多,通常在工业的生产制程中所排放的废气中可能混合许多种的有机挥发性气体,其成份 及浓度会随制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要如何妥善处理排放管路所排放出的有机挥发 性气体,成为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最常见也是最便利的解决方案为蓄热式焚化炉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RT0),利用高温氧化的原理,将各种工业制程所产生的 挥发性有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足够的温度及反应时间下,并在适当的焚化条件下操作, 经由加热而分解成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再将其排放到大气中,并将氧化所产生的高热量以 蓄热装置进行废热回收,来降低系统所需的热能燃料用量。然而,蓄热式焚化炉在两蓄热床燃烧与蓄热切换时,常会发生蓄热床中的欲处理 的废气会因尚未通过焚化而滞留于设备或管线中,因此会存在有周期性残留未处理废气, 又蓄热式焚化炉出口在每次阀件切换时,就会有残余未处理的废气排放污染的问题,另外, 若管件有破裂或脱落的情况发生时,则管线中未经处理的废气会外泄出四周环境中,而人 体若长时间或近距离接触则会有气体中毒之情况发生,此外泄的气体还很容易引发火灾或 爆炸等危害。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 该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可将一蓄热式焚化炉入口通道处的残留废气送至另 一蓄热式焚化炉进行热分解处理,有效解决了废气周期性残留未处理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 废气推进装置,蓄热式焚化炉包括第一、二蓄热床,该第一、二蓄热床分别设有第一、二入口 通道,残留废气推进装置设于蓄热式焚化炉内,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包括一废气导引通道,该废气导引通道两端分别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口通 道连通,该废气导引通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控制阀,该第一、二控制阀可分别控制废气 导引通道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口通道的通断,该废气导引通道上还设有一进出气
n ;—废气推进室,以使用方向为基准,其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的进出气口连通,该废 气推进室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气压板运动使气压板与废气推进室底端所 形成的密封空间增大时,可将一蓄热床入口通道处的残留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吸入废气 推进室,当气压板运动使气压板与废气推进室底端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减小时,又将通道残 留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送至另一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
3[0008]当蓄热式焚化炉工作时,风机将废气送至废气导引通道内,先将第一蓄热床的第 一控制阀打开,第二蓄热床的第二控制阀关闭,然后使该气压板运动使气压板与废气推进 室底端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增大,此时可将第一蓄热床的第一入口通道处的残留废气通过废 气导引通道吸入废气推进室,再将第一蓄热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并将第二蓄热床的第二 控制阀打开,接着气压板反向运动使气压板与废气推进室底端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减小,将 废气推进室内的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送至第二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反之,前述的抽 气、推气控制顺序亦可对调,而将第二蓄热床的第二入口通道处残留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 道吸入废气推进室内,再送入第一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这样就解决了废气周期性残留 未处理问题,即蓄热式焚化炉出口于每次阀件切换时,都不会再有残余未处理的废气排放 污染的问题,可有效防止管线中未经处理的废气外泄污染四周环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气推进室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 压板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内设有一气缸,该气缸缸体与废气推进室顶端固定,气缸活塞杆 与气压板上端固连,通过气缸活塞杆的运动带动气压板上下运动,进而起到吸入废气和推 出废气的作用,当然气压板也可以通过油缸或者电机带动凸轮结构实现,此为本领域技术 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详细介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气推进室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 压板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的进出气口背面形成一密封空间,该密封 空间内固设有气缸和第一惰轮,还设有至少两根拉绳、第二惰轮和两个定滑轮,其中,该第 二惰轮固设在废气推进室顶部的一端,两个定滑轮能够转动设于废气推进室顶部的另一 端;两根拉绳一端均与气缸活塞杆固连,拉绳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惰轮与第二惰轮,进一步 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并向下固连气压板,当气缸活塞杆运动时就带动拉绳沿其长度方向运 动,也就带着气压板上下运动,当然还可以设更多条拉绳和定滑轮带动气压板运动,此为普 通技术人员都能想到的,此处不详细介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气推进室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 压板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的进出气口背面形成一密封空间,该密封 空间内固设有气缸和第一惰轮,还设有至少一根拉绳和第二惰轮,其中,该第二惰轮固设在 废气推进室顶部的一端,气压板一端与废气推进室一端侧壁密封铰接,气压板另一端始终 动密封紧顶废气推进室另一端;拉绳一端与气缸活塞杆固连,拉绳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二 惰轮最终与气压板另一端固连,当气缸活塞杆运动时就带动拉绳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也就 带着气压板绕铰接轴做掀动的动作运动,当气压板向上掀起时,气压板与废气推进室底端 之间的空间增大,将吸入废气,当气压板向下掀动时,气压板与废气推进室底端之间的空间 减小,将推出废气,当然还可以设更多条拉绳带动气压板运动,这样更为稳定,此为普通技 术人员都能想到的,此处不详细介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气导引通道呈狭长空心矩形管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气压板另一端始终动密封紧顶废气推进室另一端 的结构为所述废气推进室另一端设有以气压板铰接轴为圆心以气压板两端长度为半径的 圆弧形止顶面,气压板另一端密封紧顶于该圆弧形止顶面上,气压板在旋转时,其另一端的 运动轨迹恰与废气推进室的圆弧形止顶面重合,保证其连接面始终密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废气推进室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的进出气口连通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底端设有若干进出气孔,废气导引通道的进出气口恰完全覆盖该若 干进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废气导引通道和废气推进室配合 作用,通过控制该废气推进室的气压板运动,使废气推进室快速有效的将焚化炉及其管路 中所残留的废气通过废气通道导入废气推进室内,并将废气暂时存放于其内,然后再将该 废气输送至至另一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在此期间废气导引通道和废气推进室内的废气 无法逆流回到原管路中,可有效解决焚化炉管路中的废气残留且难以去除的问题,即可有 效解决废气残留及泄漏的问题。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种结构主视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种结构立体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种结构原理示意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种结构使用状态图;[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二种结构原理示意图;[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二种结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蓄热式焚化炉包括第一、二蓄热 床,该第一、二蓄热床分别设有第一、二入口通道31、32,残留废气推进装置设于蓄热式焚化 炉内,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包括一废气导引通道10,该废气导引通道10两端分别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 口通道31、32连通,该废气导引通道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控制阀11、12,该第一、二控制 阀11、12可分别控制废气导引通道10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口通道31、32的通断, 该废气导引通道10上还设有一进出气口 13;一废气推进室20,以使用方向为基准,其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 13连 通,该废气推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气压板21运动使气压板21 与废气推进室底端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增大时,可将一蓄热床入口通道处的残留废气通过废 气导引通道10吸入废气推进室20,当气压板21运动使气压板21与废气推进室20底端所 形成的密封空间减小时,又将通道残留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10送至另一蓄热床进行热 分解处理;当蓄热式焚化炉工作时,风机将废气送至废气导引通道10内,先将第一蓄热床的 第一控制阀11打开,第二蓄热床的第二控制阀12关闭,然后使该气压板21运动使气压板 21与废气推进室10底端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增大,此时可将第一蓄热床的第一入口通道31 处的残留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10吸入废气推进室20,再将第一蓄热床的第一控制阀11 关闭,并将第二蓄热床的第二控制阀12打开,接着气压板21反向运动使气压板21与废气 推进室20底端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减小,将废气推进室20内的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10送 至第二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反之,前述的抽气、推气控制顺序亦可对调,而将第二蓄热 床的第二入口通道32处残留废气通过废气导引通道10吸入废气推进室20内,再送入第一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这样就解决了废气周期性残留未处理问题,即蓄热式焚化炉出口 于每次阀件切换时,都不会再有残余未处理的废气排放污染的问题,可有效防止管线中未 经处理的废气外泄污染四周环境。所述废气推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的结构为废气推进 室20内设有一气缸22,该气缸22缸体与废气推进室20顶端固定,气缸22活塞杆与气压 板21上端固连,通过气缸22活塞杆的运动带动气压板21上下运动,进而起到吸入废气和 推出废气的作用,当然气压板21也可以通过油缸或者电机带动凸轮结构实现,此为本领域 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详细介绍。所述废气推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的结构为废气推进 室20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 13背面形成一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固设有气 缸22和第一惰轮23,还设有至少两根拉绳26、第二惰轮24和两个定滑轮25,其中,该第二 惰轮24固设在废气推进室20顶部的一端,两个定滑轮25能够转动设于废气推进室20顶 部的另一端;两根拉绳26 —端均与气缸22活塞杆固连,拉绳26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惰轮 23与第二惰轮24,进一步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25并向下固连气压板21,当气缸22活塞杆 运动时就带动拉绳26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也就带着气压板21上下运动,当然还可以设更多 条拉绳26和定滑轮25带动气压板21运动,此为普通技术人员都能想到的,此处不详细介 绍。所述废气推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的结构为废气推进 室20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 13背面形成一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固设有气 缸22和第一惰轮23,还设有至少一根拉绳26和第二惰轮24,其中,该第二惰轮24固设在 废气推进室20顶部的一端,气压板21 —端与废气推进室20 —端侧壁密封铰接,气压板21 另一端始终动密封紧顶废气推进室20另一端;拉绳26 —端与气缸22活塞杆固连,拉绳26 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二惰轮最终与气压板21另一端固连,当气缸22活塞杆运动时就带动 拉绳26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也就带着气压板21绕铰接轴做掀动的动作运动,当气压板21 向上掀起时,气压板21与废气推进室20底端之间的空间增大,将吸入废气,当气压板21向 下掀动时,气压板21与废气推进室20底端之间的空间减小,将推出废气,当然还可以设更 多条拉绳26带动气压板21运动,这样更为稳定,此为普通技术人员都能想到的,此处不详 细介绍。所述废气导引通道10呈狭长空心矩形管状。所述气压板21另一端始终动密封紧顶废气推进室20另一端的结构为所述废气 推进室20另一端设有以气压板21铰接轴为圆心以气压板21两端长度为半径的圆弧形止 顶面27,气压板21另一端密封紧顶于该圆弧形止顶面27上,气压板21在旋转时,其另一端 的运动轨迹恰与废气推进室20的圆弧形止顶面27重合,保证其连接面始终密封。所述废气推进室20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 13连通的结构为废气推 进室20底端设有若干进出气孔,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 13恰完全覆盖该若干进出气 孔。
权利要求一种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蓄热式焚化炉包括第一、二蓄热床,该第一、二蓄热床分别设有第一、二入口通道(31、32),残留废气推进装置设于蓄热式焚化炉内,其特征在于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包括一废气导引通道(10),该废气导引通道(10)两端分别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口通道(31、32)连通,该废气导引通道(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控制阀(11、12),该第一、二控制阀(11、12)可分别控制废气导引通道(10)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口通道(31、32)的通断,该废气导引通道(10)上还设有一进出气口(13);一废气推进室(20),以使用方向为基准,其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13)连通,该废气推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废气推 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20)内设有一 气缸(22),该气缸(22)缸体与废气推进室(20)顶端固定,气缸(22)活塞杆与气压板(21) 上端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废气推 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20)底端与废 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13)背面形成一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固设有气缸(22)和 第一惰轮(23),还设有至少两根拉绳(26)、第二惰轮(24)和两个定滑轮(25),其中,该第二 惰轮(24)固设在废气推进室(20)顶部的一端,两个定滑轮(25)能够转动设于废气推进室(20)顶部的另一端;两根拉绳(26)—端均与气缸(22)活塞杆固连,拉绳(26)另一端依次 绕过第一惰轮(23)与第二惰轮(24),进一步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25)并向下固连气压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废气推 进室(20)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21)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20)底端与废 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13)背面形成一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固设有气缸(22)和 第一惰轮(23),还设有至少一根拉绳(26)和第二惰轮(24),其中,该第二惰轮(24)固设在 废气推进室(20)顶部的一端,气压板(21) —端与废气推进室(20) —端侧壁密封铰接,气 压板(21)另一端始终动密封紧顶废气推进室(20)另一端;拉绳(26) —端与气缸(22)活 塞杆固连,拉绳(26)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二惰轮最终与气压板(21)另一端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废气导 引通道(10)呈狭长空心矩形管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特征是气压板(21) 另一端始终动密封紧顶废气推进室(20)另一端的结构为所述废气推进室(20)另一端设 有以气压板(21)铰接轴为圆心以气压板(21)两端长度为半径的圆弧形止顶面(27),气压 板(21)另一端密封紧顶于该圆弧形止顶面(2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特征是废气推进室 (20)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13)连通的结构为废气推进室(20)底端设 有若干进出气孔,废气导引通道(10)的进出气口(13)恰完全覆盖该若干进出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焚化炉之残留废气推进装置,其设于蓄热式焚化炉内,包括与第一、二蓄热床的第一、二入口通道连通的废气导引通道和底端与废气导引通道的进出气口连通的废气推进室,废气导引通道两端设有可控制其与第一、二蓄热床通断第一、二控制阀,其还设有一进出气口,废气推进室内部动密封设有一能够运动的气压板,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有效的将焚化炉及其管路中所残留的废气导入废气推进室内,并将废气暂时存放于其内,然后再将该废气输送至至另一蓄热床进行热分解处理,在此期间废气导引通道和废气推进室内的废气无法逆流回到原管路中,可有效解决焚化炉管路中的废气残留且难以去除的问题,即可有效解决废气残留及泄漏的问题。
文档编号F23G7/06GK201748443SQ20102029421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2日
发明者施丽兴 申请人: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