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仓式出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923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封仓式出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密封仓式出灰装置,涉及各类石灰竖炉的炉底出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建材及有色行业,活性石灰竖炉的炉底出灰装置,虽然有较成熟的星形出灰阀和三段出灰阀等出灰装置,但受结构上的限制,星形出灰阀易磨损、易漏风,维修量大,对炉子的正常生产影响大。三段出灰阀虽然在结构上有大的改进,但受工作原理的限制,尤其是三段阀中的第一段是在有料流的工况下开闭,密封圈损坏较快,更换较频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仓式出灰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不堵料、无磨损、密封好,可在各种石灰竖炉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密封仓式出灰装置主要由驱动装置、壳体、密封装置、支承架组成。驱动装置主要由气缸、支座、连接套、摇臂构成,是出灰装置的动力源。壳体是具有一空腔的焊接件,设置有进料口、出灰口和检查孔。密封装置分别用来关启上下料口,主要由橡胶圈、密封压盖、摇臂、传动轴、调整螺栓组成,是出灰装置的执行部分。支承架为焊接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所有重量,并将重力传递至土建基础。
本密封仓式出灰装置可根据不同的竖炉容积及不同的出灰量设置相应的空腔容积,其动作顺序为工作时将下部料口关闭,上部料口打开,开启炉子的卸灰装置将炉内的成品灰卸至出灰装置的空腔内,一定时间后关闭卸灰装置,而后关闭上部进料口,打开下部料口出灰,出灰完毕后关闭下部料口,出灰工作完成。如此可以看到,该密封仓式出灰装置可以做到不停风出灰,能确保竖炉的正常生产。且密封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存在密封圈和料之间相互挤压的现象,因此密封圈的使用寿命相应提高,维修量相应降低,采用的是卸灰和出灰相分离的理念,有效改善了环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仓式出灰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驱动装置, 2-壳体, 3-密封装置,4-支承架,11-气缸,12-支座, 13-连接套, 14-摇臂,21-进料口, 22-出灰口,23-检查孔, 31-橡胶圈,32-密封压盖,33-摇臂, 34-传动轴, 35-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密封仓式出灰装置主要由两套(分别用来控制上下密封装置3,安装在壳体的同一侧,呈上下布置)驱动装置1,壳体2,两套(分别用来开关启上下料口,安装在壳体内部,分上下布置)密封装置3,支承架4(两根)组成。驱动装置1主要由气缸11、支座12、连接套13、摇臂14构成,是出灰装置的动力源。壳体2为具有一空腔的焊接件,设置有进料口21、出灰口22和检查孔23。密封装置3主要由橡胶圈31、密封压盖32、摇臂33、传动轴34和调整螺栓35组成,密封装置3分别用来关启上下料口的,是出灰装置的执行部分。支承架4为焊接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所有重量,并将重力传递至土建基础。
如附图所示,安装时先将驱动装置1和密封装置3安装在壳体2上,支承架4焊接在土建预埋件上,将壳体2坐在支承架上,并将壳体2上部进料口联接法兰和炉料出口法兰对接,找正找平后将壳体2和支承架4焊接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不同炉容石灰竖炉炉底的密封仓式出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仓式出灰装置由两套驱动装置(1),壳体(2),两套密封装置(3)和两根支承架(4)组成;所述驱动装置(1)分别用来控制上下密封装置(3),安装在壳体的同一侧,呈上下布置,所述驱动装置(1)主要由气缸(11)、支座(12)、连接套(13)、摇臂(14)构成;所述壳体(2)为具有一空腔的焊接件,设置有进料口(21)、出灰口(22)和检查孔(23);所述密封装置(3)主要由橡胶圈(31)、密封压盖(32)、摇臂(33)、传动轴(34)和调整螺栓(35)组成,所述密封装置(3)分别用来关启上下料口;所述支承架(4)为焊接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密封仓式出灰装置,涉及各类石灰竖炉的炉底出灰装置。本密封仓式出灰装置主要由两套驱动装置1,壳体2,两套密封装置3,支承架4组成。驱动装置1主要由气缸11、支座12、连接套13、摇臂14构成。壳体2为具有一空腔的焊接件,设置有进料口21、出灰口22和检查孔23。密封装置3主要由橡胶圈31、密封压盖32、摇臂33、传动轴34和调整螺栓35组成。支承架4为焊接件,用来承重,并将重力传递至土建基础。本密封仓式出灰装置能做到不停风出灰,确保竖炉的正常生产。
文档编号F27D3/00GK2814165SQ20052010327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8日
发明者王占松, 马志仁, 张清江, 瞿熙鼎, 李昕, 熊艳丽, 梁高亮 申请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