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021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式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烘干及焙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焙烧炉。
技术背景干燥与焙烧是工业上常见的工序,目前常用于颗粒状物体的烘干及高温焙 烧的设备有回转窑、流化床、隧道窑、立式窑等,上述设备普遍存在能耗高、 结构复杂、附属设备多,占地面积大,工艺控制不精确等缺点,不能充分满足 工艺控制范围窄的颗粒状物体的烘干或焙烧,容易造成产品指标波动,出现不 合格品。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制粒机, 其结构简单、附属设备少、能耗低,在充分满足颗粒状物体的烘干及高温焙烧 工艺要求的同时,实现余热利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焙烧炉,包括外壳,外壳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外 壳中部下方设有进风口,上方设有出风口,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壳内上、 下部分别设有换热器,所述外壳内部从出风口到进风口之间设有若干分布器。上述分布器包括第一分布器、第二分布器、第三分布器、第四分布器和第 五分布器;所述第一分布器设置在第二分布器内,两个分布器之间的区域为加 热区;所述第四分布器设置在第一分布器的下方,第五分布器设置在第四分布 器的下方,第三分布器设置在第四分布器和第五分布器的外侧,第四分布器与 第三分布器之间的区域为烘干区,第五分布器与第三分布器之间的区域为焙烧区;第五分布器与下换热器之间的区域为保温区。上述第一分布器的上端和第四分布器与第五分布器之间均设有堵板。 上述第二分布器通过设置在其上端、下端的导料器固定在外壳上,所述第 三分布器固定在第二分布器下端导料器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布器的下端与第四 分布器的上端通过导料器连接;所述第五分布器的下端与进风口相连接。 上述外壳内部上换热器与进料口之间设有料仓。上述外壳外部上方设有水箱,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管与上换热器的出 水口及下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下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上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 循环水管相连接。上述水箱上设有排气口 ,排气口通过管道与上换热器进水口和下换热器出 水口之间的循环水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余热利用,能耗低;炉体内部的物料烘干或焙烧环境径向相同,轴向稳定,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完成精密烘干或焙烧,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各行业中的颗粒状物体的烘干和焙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l-排气口, 2-水箱,3-进水口、 4-第一分布器,5-第二分布器,6-出风口, 7-第三分布器,8-第四分布器,9-风道,10-风道,ll-堵板,12-第五分布器, 13-进风口, 14-下换热器出水口、 15-出料口, 16-下换热器进水口, 17-下换热器,18-保温区,19-外壳,20-循环水管,21-风道,22-焙烧区,23-烘干区,24-加热区,25-上换热器出水口, 26-上换热器, 27-水箱出水口, 28-料仓,29-进料口, 30-堵板,31-导料器,32-导料器, 33-导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包括外壳19,外壳19 上端设有进料口 29,下端i殳有出料口 15,外壳19中部下方设有进风口 13,上 方设有出风口 6,外壳19内包括上换热器26、下换热器17,上部的上换热器 26与进料口 29之间-没有料仓28。外壳19外部上方"i殳有水箱2,水箱出水口 27 通过循环水管20与上换热器26的上换热器出水口 25及下换热器17的下换热 器进水口 16相连接,下换热器出水口 14与上换热器进水口 3通过循环水管20 相连接。水箱2上设有排气口 1,排气口 1通过管道与上换热器进水口 3和下 换热器出水口 14之间的循环水管20连通。
所述外壳19内部^Mv出风口 6到进风口 13之间^没有第一分布器4、第二分 布器5、第三分布器7、第四分布器8和第五分布器12,分布器为许多条状零 件纵向排列成圆筒状后焊接而成的,分布器上各条状零件之间有一定间隙,能 够使空气顺利通过,又起到拦阻固体颗粒的作用。
所述第二分布器5通过其上端焊接的导料器31和下端焊接的导料器32焊 接在外壳19上,第三分布器7焊接在导料器32的中部;第一分布器4的下端 与第四分布器8的上端通过导料器33焊接起来,第五分布器12的下端与进风 口13焊接。第一分布器4的上端焊接堵板30,第四分布器8与第五分布器12 之间焊4妄堵才反11。
所述第一分布器4i殳置在第二分布器5内,两个分布器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区24;所述第四分布器8设置在第一分布器4的下方,第五分布器12设置在 第四分布器8的下方,第三分布器7设置在第四分布器8和第五分布器12的外 侧,第四分布器8与第三分布器7之间的区域为烘干区23,第五分布器12与 第三分布器7之间的区域为焙烧区22;第五分布器12与下换热器17之间的区 域为保温区18。第五分布器12与堵板11之间形成风道21,第三分布器7与外 壳19之间形成风道19,第四分布器8与堵板11之间形成风道9。
在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垂直安装,颗粒状物体依靠重力作用自进料口 29进入,经过料仓28、上换热器26的预热区,沿着分布器之间的物料通道自 上而下经过加热区24、烘干区23、焙烧区22、保温区18和下换热器17的冷 却区,从出料口 15排出。
热空气从保温区18的进风口 13进入炉内,为保温区的物料提供热量,保 持温度恒定;然后热空气进入风道21、径向穿透第五分布器12和第三分布器 之间的物料,进入风道10,实现颗粒状物体在焙烧区22的焙烧过程;此时热 空气沿着风道10上行,径向穿透第三分布器7和第四分布器8之间的物料,进 入风道9,实现颗粒状物体的烘干过程;最后,热空气沿着风道9上行,再次 径向穿透第一分布器和第二分布器之间的物料,从出风口6排出,实现颗粒状 物体的加热过程。热空气在穿过物料的过程中,因为轴向阻力大于径向阻力, 所以热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沿着径向穿透物料。
水从水箱2的水箱出水口 27流出,经过循环水管20通过下换热器进水口 16进入下换热器17,实现颗粒状物体的冷却过程,同时水温升高;热水沿着循 环水管20通过上换热器进水口 3进入上换热器26,实现颗粒状物体的预热过 程,同时水温降低,沿循环水管20下行再次进入下换热器17,如此循环往复。 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由排气口 l排入水箱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4交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焙烧炉,包括外壳,外壳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外壳中部下方设有进风口,上方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上、下部分别设有换热器,所述外壳内部从出风口到进风口之间设有若干分布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器包括第 一分布器、第二分布器、第三分布器、第四分布器和第五分布器;所述第一分 布器设置在第二分布器内,两个分布器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区;所述第四分布器 设置在第一分布器的下方,第五分布器设置在第四分布器的下方,第三分布器 设置在第四分布器和第五分布器的外侧,第四分布器与第三分布器之间的区域 为烘干区,第五分布器与第三分布器之间的区域为焙烧区;第五分布器与下换 热器之间的区域为保温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器的 上端和第四分布器与第五分布器之间均设有堵板。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布器通 过设置在其上端、下端的导料器固定在外壳上,所述第三分布器固定在第二分 布器下端导料器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布器的下端与第四分布器的上端通过导料 器连接;所述第五分布器的下端与进风口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上换 热器与进料口之间设有料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部上方 设有水箱,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管与上换热器的出水口及下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下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上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水管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设有排 气口 ,排气口通过管道与上换热器进水口和下换热器出水口之间的循环水管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烘干及焙烧设备中的一种立式焙烧炉。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附属设备多、耗能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焙烧炉,包括外壳,外壳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外壳中部下方设有进风口,上方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内上、下部分别设有换热器,所述外壳内部从出风口到进风口之间设有若干分布器,分布器将外壳内部分为加热区、烘干区、焙烧区、保温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余热利用,能耗低;炉体内部的物料烘干或焙烧环境径向相同,轴向稳定,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完成精密烘干或焙烧,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各行业中的颗粒状物体的烘干和焙烧。
文档编号F26B11/08GK201364014SQ200820124599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炜 李, 淳于向东, 胡旭东, 勇 赵, 峰 高 申请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