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脱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636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污泥脱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容器。



背景技术:

污泥脱水,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由于水分与污泥颗粒结合的特性,采用机械方法脱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灰分比例特别是絮凝剂的添加量对于最终含固率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脱水可以获得20%-30%的含固率,所形成的污泥也被称为泥饼。

但是,泥饼的含水率仍然较高,具有流体性质,其处置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减量。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自然风干之外,通过输入热量形成蒸发来实现大规模减量,也就是热干化。

其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1224943、申请日为2008年2月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容器式电渗淤泥再造土方法,该方法采用容器作为淤泥处理载体进行电渗脱水,然后根据需要可增设真空排水、真空预压和静载装置来辅助电渗脱水,提高脱水效率;容器的结构可设有多种结构,电渗装置的电极也有多种排布方式(如中阴壁阳式、上阴下阳式等),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脱水处理方式,即采用电渗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其具有较好的污泥脱水效果,但在使用中发现,在电渗过程中对污泥的脱水效果会逐渐下降,造成污泥脱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容器,具有提高污泥脱水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泥脱水容器,包括绝缘容器本体,所述绝缘容器本体包括容器侧壁、底部、顶部以及设于底部的阴极材料和设于顶部上的阳极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加碱装置,所述加碱装置包括有用于检测污泥导电率的检测单元、以及设于顶部用于向阳极材料供液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设置可堵住出液口并保持顶部内壁平整的防堵闸门,所述出液口上的防堵闸门受控于检测单元启、闭。

如此设置,在使用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对污泥进行电渗的同时,引入加碱装置,通过检测单元对污泥的导电率进行检测,即在电渗一段时间后,阳极材料和阳极材料附近的泥土会变干造成污泥导电率下降,并且伴随着酸碱极化现象的产生,会导致导电率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正常脱水效果,此时在阳极材料上适当的加入一点碱性溶液可以中和阳极、氧化还原氢原子,减缓酸碱极化现象,有效的提高导电效果,以此保证污泥的导电率以及电渗的脱水效果;另外,防堵闸门的设置可以对出液口进行保护,有效避免出液口被污泥堵塞。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检测单元为一插设于污泥内的含水量传感器或与脱水容器串联设置的电流表传感器。

由于污泥中含水量与电阻呈反比,即含水量越高,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导电率越好,因此导电率可以通过检测含水量来直接得出;另外,电流大小直接反应出导电率大小,因此电流传感器也能用于检测。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检测单元为含水量传感器,所述含水量传感器设于顶端。

在使用过程中,阳极导电率下降速度最快,而加碱的目的也主要在于对阳极材料的一端进行改善,如此设置,使得检测出的数据更加准确、快速,可以及时对阳极材料附近区域的导电率进行改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出液口设于顶部,所述防堵闸门包括用于堵塞出液口并与顶部内壁持平的堵头、以及设于顶部用于带动堵头上下移动以启、闭出液口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推动堵头上升开启出液口的复位件、用于克服复位件推力封闭出液口的推压转盘、以及用于驱动推压转盘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推压转盘上设置有用于按压堵头的凸起。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件带动推压转盘转动,在推压转盘转动过程中,凸起会在堵头上方移动,对堵头进行推压,当凸起的顶点与堵头接触时出液口封闭,凸起与堵头错开时,出液口打开。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凸起设置为若干个且围绕推压转盘的轴心设置,所述凸起于推压转盘上成波浪形结构;所述堵头的顶部呈圆弧形。

单向转动推压转盘既可以带动堵头往复升降,该设置,首先可以实现间断式加液,避免一次性加液过多;另外,由于在加液过程中在污泥仍必可避免的会被压入出液口中,所以采用往复升降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污泥堵塞的问题发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绝缘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泥口,所述顶部为可封闭进泥口的翻转式的顶盖或活塞式的顶盖,所述阳极材料设于顶盖上。

如此设置,进泥口设于顶端便于将污泥加入脱水容器中,而翻转式或活塞式的顶盖可以实现顶盖打开的同时,实现配重块和施力件的设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用于保持阳极材料与脱水容器内污泥接触的配重块,所述阳极材料设于配重块上。

如此设置,在配重块的作用下保持阳极材料与污泥的接触,避免发生断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部为活塞式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用于抬起顶盖的抬升气缸,所述配重块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抬升气缸的活塞杆插设于连接柱上形成一伸缩杆结构。

如此设置,使得抬升气缸可以将顶盖提起,另外,在使用时由于配重块会发生下移,所以需要设置成伸缩杆的结构,开始时抬升气缸上的活塞杆伸长使配重块与污泥接触,然后继续伸长,使得伸缩杆缩短,此时抬升气缸不会对配重块产生推力,又能够保证配重块在自重的作用下下移。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碱装置设于顶盖上且出液口设于配重块上且贯穿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碱液的溶液腔;所述推压转盘转动连接于连接柱上且其上设置有外齿轮,所述驱动件为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一传动齿轮与推压转盘啮合,所述复位件为一套设于堵头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堵头的顶端设置有挡片用于抵接压缩弹簧。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齿轮转动,再通过转动齿轮与推压转盘啮合来带动推压转盘转动,而在堵头与凸起错开时(即位于两凸起之间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堵头会抬起打开出液口,使得碱液流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绝缘容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底部为可封闭出泥口的翻转式的底盖或旋转式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滤网以及设有出水口的水容腔,所述阴极材料设于底盖上。

如此设置,使得污泥内脱出的水既能从低端排出,同时也能通过低端进行排污泥,便于将污泥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电渗的过程中,通过碱液的滴加来减缓导电率的下降,延长有效的电渗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顶盖和底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加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施例中加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缘容器本体;11、出泥口;12、进泥口;2、顶盖;21、连接柱;3、底盖;31、水容腔;32、滤网;33、握持部;34、出水口;4、电极材料;5、伸缩气缸;6、抬升气缸;7、加碱装置;71、溶液腔;72、检测单元;73、出液口;74、堵头;741、挡片;75、控制机构;751、复位件;752、推压转盘;7521、凸起;753、驱动电机;76、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污泥脱水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绝缘容器本体1,绝缘容器本体1为立方体结构(其中,不局限于立方体,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等),绝缘容器本体1包括有容器侧壁、底部、顶部以及分别设于底部和顶部上的两电极材料4,两电极材料4与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形成上阳下阴或上阴下阳两种情形,其中,上阴下阳用于对泥浆进行絮凝,上阳下阴用于对絮凝后的污泥进行深度脱水。

如图1和图2所示,绝缘容器本体1的底端呈开口设置形成有一出泥口11,底部为一可以封闭出泥口11的翻转式的底盖3,底盖3的一侧边铰接于容器侧壁的底部,底盖3与容器侧壁间连接有用于控制底盖3翻转的伸缩气缸5,伸缩气缸5一端转动连接于容器侧壁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底盖3上,通过控制气缸的伸缩来带动底盖3的转动,从而控制出泥口11的打开和封闭。

其中,在绝缘容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用于保证底盖3封闭出泥口11后的密封性。

参照图2和图3,底盖3上设置有滤网32和水容腔31,水容腔31与绝缘容器本体1内部连通,滤网32位于水容腔31和绝缘容器本体1之间,使污泥里的水通过滤网32过滤后进入水容腔31中,在水容腔31上设置有一贯穿底盖3侧壁的出水口34,出水口34与管道连通将水排出。其中,底部上的电极材料4设于底盖3上,且安装在滤网32的上方。

参照图2,绝缘容器本体1的顶端呈开口设置形成有一进泥口12,可以通过管道导入或人工填充的方式进行填泥,顶部是一个可封闭进泥口12的活塞式的顶盖2。

其中,顶盖2的上方设置有一竖直设置的抬升气缸6用以控制顶盖2的升、降,顶盖2为一个由绝缘材质制成的配重块,位于顶部的电极材料4设置在配重块的底端端面上。在配重块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一连接柱21,抬升气缸6的活塞杆插设在连接柱21上并与连接柱21间形成一伸缩杆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配重块上设置有加碱装置7,加碱装置7包括溶液腔71、检测单元72和出液口73,溶液腔71设于配重块的上方用于储存碱液,检测单元72为一插设于污泥内的含水量传感器,含水量传感器固定在配重块上且突出电极材料4为1-2公分,使其在使用时插入到污泥中。出液口73贯穿配重块设置,在出液口73上设置可堵住出液口73并保持配重块底端端面平整的防堵闸门,防堵闸门受控于检测单元72控制出液口73启、闭。

防堵闸门包括堵头74和控制机构75,堵头74插设于出液口73上,出液口73呈上大下小设置为两部分,堵头74的直径与出液口73下方直径小的一段相配合。控制机构75包括复位件751、推压转盘752和驱动件,复位件751为一套设于堵头74上的压缩弹簧,在堵头74的顶部设置有一挡片741,挡片741头部呈半圆形设置,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配重块和挡片741上。

上述连接柱21的横截面呈圆柱形,推压转盘752转动连接在连接柱21上且其上设置有外齿轮,在推压转盘752转动朝向堵头7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按压堵头74封闭出液口73的凸起7521,凸起7521围绕推压转盘752的轴心一周设置,且于推压转盘752上成波浪形结构,在推压转盘752转动过程中堵头74做往复升降动作。

驱动件为一驱动电机753,驱动电机753通过一传动齿轮76与推压转盘752啮合来带动推压转盘752转动,驱动件的转动受控于检测单元72。

脱水容器上的两电极材料4连接到一间歇式电源设备上,通过间歇式电源设备进行间歇式供电。

使用时,控制抬升气缸6伸长,使得配重块与污泥抵触,此时继续控制抬升气缸6伸长,使伸缩杆收缩,使得配重块全部重力都作用在污泥上,以上阳下阴的方式通电进行电渗,使得污泥中水从底盖3上的滤网32进入到水容腔31中排出,在该过程中,检测单元72测量污泥的导电率,当检测到污泥导电率每降低预设值A的大小时,检测单元72控制驱动电机753转动,控制堵头74做往复升降,依此进行间断式的向顶部上的电极材料4滴加碱溶液,在完成电渗后打开底盖3,控制抬升气缸6伸长将污泥推出脱水容器即可,将抬升气缸6复位后进行下一轮的脱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