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流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309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流道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


背景技术:

不论在临床医学上,或是食品检验上,皆有检测特定生物分子的需求。
具体而言,在于医学临床上,通过检测人体各种生物分子的含量,例如血液、
尿液等体液中的游离细胞、或各类型的蛋白质的含量,则可初步评估人体各
器官运作是否正常。而在食品检验上,更可通过检测食品原料或产品中的物
质,以初步评估食品中是否含有过量的致癌物质、农药残留、或是鉴定基因
改造食品等。然而,进行检测之前,必须对于检体样本(例如前述的血液、
尿液及食品原料或产品等)中的特定生物分子或物质进行分离或纯化
(purify),以提高特定标的物的浓度,有利于后续检测实验的进行。因此,
检体样本的处理与分离,是生医检测技术提升的首要目标。
目前已有将微流(microfluid)技术应用在分离或纯化检体样本中的物质,
例如离心式(centrifugal-based)微流装置。离心式微流装置通过旋转产生的
离心以分离或纯化检体样本中的物质。然而,离心式微流装置在操作上,每
次仅能注入少量的检体,故难以应用在处理大量的检体样本,亦无法检测检
体样本中含量较低的物质。因此,离心微流装置在商业成就上相当有限,一
般仅作为研究工具。
另外,虽目前有改良后的离心微流装置,可通过连续注入的方式,处理
大量的检体样本,但其对于大量经分离后的检体样本,仅设有排出通道,进
而使经分离后的检体样本因离心而喷洒到周缘,容易发生污染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其通过离
心作用搭配密度梯度的方式分离重量或大小不相同的物质,并通过收集单元

及废液槽的设计,以轻易的处理大量的检体样本,并可同时维持离心式流道
装置整体的清洁,并可避免污染发生。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包括一流道本体、
至少一收集单元以及一废液槽。流道本体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
二表面,流道本体包括一样本注入口、至少一样本流道、一分离槽、一试剂
注入口、至少一试剂流道及至少一混合流道。样本注入口配置于第一表面。
样本流道连接样本注入口。分离槽邻设于样本流道,并与样本流道连通。试
剂注入口配置于第一表面。试剂流道连接试剂注入口。混合流道的一端连接
样本流道及试剂流道。收集单元具有一开孔及至少一溢流孔,开孔与混合流
道的另一端连通。废液槽与收集单元的溢流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单元的溢流孔位于第二表面,且废液槽连接于流道
本体的第二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单元的溢流孔位于流道本体的外侧,且废液槽连接
于流道本体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槽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槽具有一内侧壁及一外侧壁,流道本体该第二表面
具有至少二卡勾,内侧壁的顶缘与外侧壁的顶缘各具有至少一卡槽,该二卡
勾卡合于该二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的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二凸部,自卡勾向二侧延
伸而成,以环绕流道本体的外周缘,该二卡勾与该二凸部共同设置于该废液
槽的该二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具有二弹性件,设置于该二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单元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具有一空腔或一开口,收集单元设置于空腔或
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具有二筒柱,分别设置于样本注入口及试剂注
入口的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呈圆形碟片状,废液槽为环形凹槽,设置于流
道本体的第二表面,或环绕设置于流道本体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样本流道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分离槽。
在一实施例中,样本注入口设置于流道本体的几何中心,且样本流道以
螺旋状向外延伸。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包括一流道本体、
至少一收集单元以及一废液槽。流道本体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
二表面,流道本体包括至少一样本流道、至少一试剂流道及至少一混合流道。
样本注入口设置于流道本体的内部,样本流道于第一表面形成一样本注入
口,且样本流道的局部向外延伸形成一分离槽。试剂流道设置于流道本体的
内部,试剂流道于第一表面形成一试剂注入口。混合流道的一端连接样本流
道及试剂流道。收集单元具有一开孔及至少一溢流孔,开孔与混合流道的另
一端连通。废液槽与收集单元的溢流孔连通。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包括一流道本体、
一废液槽以及至少一收集单元。流道本体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
二表面,流道本体包括一样本注入口、至少一样本流道、一分离槽、一试剂
注入口、至少一试剂流道、至少一混合流道及至少一第一连结部。样本注入
口配置于第一表面。样本流道连接样本注入口。分离槽邻设于样本流道,并
与样本流道连通。试剂注入口配置于第一表面。试剂流道连接试剂注入口。
混合流道的一端连接样本流道及试剂流道。第一连结部设置于第二表面。废
液槽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废液槽具有至少一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
与第二连结部相互配合。收集单元具有一开孔及至少一溢流孔,开孔与混合
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溢流孔与废液槽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结部为卡勾,第二连结部为一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槽具有一内侧壁及一外侧壁,流道本体的第二表面
具有至少二该卡勾,内侧壁的顶缘与外侧壁的顶缘各具有至少一该卡槽,该
二卡勾卡合于该二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的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二凸部,自卡勾向二侧延
伸而成,以环绕流道本体的外周缘,该二卡勾与该二凸部共同设置于该废液
槽的该二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具有二弹性件,设置于该二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呈圆形碟片状,废液槽为环形凹槽,设置于流
道本体的第二表面,或环绕设置于流道本体的外侧。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离心式流道装置,其通过流道的设计,尤其是
样本流道与分离槽的配置关系,使检体样本流经样本流道与分离槽的交界处
时,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以及密度梯度溶液的筛选,使重量较轻的细胞或分
子通过离心力的带动而流动至混合流道,而重量较重的细胞或分子则被冲刷
并沈降于分离槽,进而达到分离检体样本中的物质的功效。
又,废液槽与收集单元的溢流孔连通的设计,使废液槽可承接过多的检
体样本,进而可轻易的处理大量的检体样本,并可同时维持离心式流道装置
整体的清洁,以避免污染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立体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流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收集单元及部分混合流道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所示收集单元及部分废液槽的放大示意图。
图8C为图8B所示的收集单元及废液槽分解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9B为图9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侧视图。
图10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
图11A为图10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于A-A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11B为图11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2A为图10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于B-B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12B为图12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a、1b、1c、1d、1e、1f:流道本体
10a、10b、10c:开口
11:第一表面
12、12f:第二表面
13、13a、13b、13c、13d、13e、13f:样本注入口
14、14a、14b、14c、14d、14e、14f:样本流道
15、15a、15b、15c、15d、15e、15f:分离槽
16、16a、16b、16c、16d、16e、16f:试剂注入口
17、17a、17b、17c、17d、17e、17f:试剂流道
18、18a、18b、18c、18d、18e、18f:混合流道
181:汇流点
182:微结构
19e:筒柱
2、2a、2b、2c、2d、2e、2f:收集单元
21、21c、21d:开孔
22、22c、22d:溢流孔
23、23c、23d:容置空间
3、3a、3b、3c、3d、3e、3f:废液槽
31:顶面
32:凸部
33d、33f:内侧壁
331f、341f:卡槽
34f:外侧壁
A:低密度区
B:高密度区
C1、C2、C3、C4、C5、C6、C7:离心式流道装置
H:开孔
HC:大细胞
LC:小细胞
M1:第一流道本体
M11:凹槽
M11、M21:卡勾
M12、M22:凸部
M2:第二流道本体
O: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离心式流道装
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
所示。本实施例之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应用于处理不同种类的检体样本,
且检体样本为流体,其可例如但不限于血液样本、血浆流体、尿液或者其他
体液等流体状的生物检体样本。另外,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更可
应用在检测标的(特定生物分子或物质)浓度较低的检体样本中,亦即存在
于检体样本中的检测标的含量较少,故需通过输入大量的检体样本,以取得
足够量的检测标的,而本实施例之离心式流道装置C1即可应用在处理大量
的检体样本。
举例而言,在肿瘤转移(TumorMetastasis)的过程中,即指肿瘤细胞从
原发的部位,转移到身体其他远离原发的部位(例如其他组织或器官)继续
生长的过程中,肿瘤细胞须先越过或绕过邻近细胞,再进入循环系统中,例
如血管,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而转移至其他组织或器官,而在血液中游离的
肿瘤细胞被称之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循环
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低,亦即,在血液样本中,相较于其他血球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占血液样本整体组成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即使在已发生肿瘤转
移的病患的血液中,通常在每106~109个单核细胞中仅有一个循环肿瘤细
胞存在。因此,需通过处理大量的血液样本(检体样本),使得取得足够量
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标的),而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1是以分离血
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为例说明。
图2为图1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立体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
2所示。离心式流道装置C1包括一流道本体1、至少一收集单元2以及一废
液槽3。本实施例之流道本体1可呈碟片状,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表面

11及一第二表面12,具体而言,若将第一表面11称为正面,第二表面12
则为背面。需说明的是,由于图2所呈现的视角,故将第二表面12标示于
第二表面12的边缘,而其所指者为流道本体1的背面(第二表面12),特
此叙明。在结构上,流道本体1包括一样本注入口13、至少一样本流道14、
至少一分离槽15、一试剂注入口16、至少一试剂流道17及至少一混合流道
18。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样本流道14、分离槽15、试剂流道17、
混合流道18及收集单元2的数量,本实施例系以一样本流道14、一分离槽
15、一试剂流道17、一混合流道18及一收集单元2为例说明。在其他实施
例中,亦可以多个样本流道14、分离槽15、试剂流道17、混合流道18及收
集单元2,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呈碟片状,即具有厚度的碟片状,使样本流道14、
分离槽15、试剂流道17及混合流道18可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而样本
注入口13及试剂注入口16位于流道本体1的第一表面11。且流道本体1的
材质可以是塑胶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酯(PC)
或其它热塑性塑料。流道本体1的直径可以在6~18公分之间,较佳为12
公分。
具体而言,样本注入口13配置于第一表面11,亦即于第一表面11具有
开口结构的样本注入口13,样本流道14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并连接样
本注入口13。较佳的,样本注入口13位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更有利
于在离心式流道装置C1运转的过程中,可持续性的注入血液样本。需说明
的是,本实施例所称之几何中心非为一中心点,而是邻近几何中心的区域。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与旋转平台搭配使用,通过旋
转平台驱动离心式流道装置C1旋转而产生分离检体样本内容物所需的离心
力。离心式流道装置C1更具有贯穿的定位孔O,本实施例是以三个定位孔
O为例。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通过定位孔O固定于旋转平台,而当离心式
流道装置C1受到旋转平台的驱动而旋转时,由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的
位置不变,不会因旋转而偏离,故可持续性的于样本注入口13注入检体样
本,进而可应用于需分离大量检体样本的实验或检测方法。而本发明不限制
流道本体1的构型,仅需可稳定的旋转以产生离心力,而较佳的,流道本体
1可呈圆形碟片状。
同样的,试剂注入口16配置于第一表面11,亦即于第一表面11具有开
口结构的试剂注入口16,而试剂流道17同样于设置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并
连接试剂注入口16。较佳的,试剂注入口16亦可位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
亦即邻近几何中心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样本注入口13与试剂注入口16
为相同形状但不同尺寸,使样本注入口13与试剂注入口16可同时设置在流
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而样本注入口13在内侧、试剂注入口16在外侧的态
样。较佳的,样本注入口13与试剂注入口16皆为圆形开口,并以同心
(concentric)的方式配置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因此,除了可持续性的
注入检体样本以外,亦可以持续性的注入试剂。在操作上,可于离心式流道
装置C1运转时,在样本注入口13中注入检体样本,例如血液样本,并可在
试剂注入口16注入试剂,使得血液样本及试剂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分
别载入样本流道14及试剂流道17中。
本实施例的样本流道14的一端连接于设置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的
样本注入口13,另一端则是以螺旋状向外延伸,以形成环绕样本注入口13
的弧形结构,并配置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的内部亦
具有分离槽15,且分离槽15邻设于样本流道14,并与样本流道14连通。
分离槽15亦可与样本流道14相同,呈现环绕样本注入口13的弧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样本流道14的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分离槽15,故样本
流道14的中间区域与分离槽15形成相互连通的态样。具体而言,样本流道
14与分离槽15的整体结构呈现二端较窄,而中间区域较宽的非均匀宽度,
即邻近样本注入口13及混合流道18处较窄,而中间区域因有分离槽15的
结构而呈现较宽的态样。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可于样本流道14及分离槽15中,
筛选出细胞重量较轻的细胞,其细节内容于后详述。
同样的,试剂流道17亦可以试剂注入口16呈现环绕试剂注入口16的
弧形结构。而本实施例之混合流道18的其中一端更具有一汇流点181,以连
接样本流道14与试剂流道17,使经分离后的血液样本与试剂可在汇流点181
汇流后进入混合流道18。混合流道18的另一端与收集单元2连通,使血液
样本与试剂的混合溶液可流通至收集单元2,同样的,其他细节内容于后详
述之。
本实施例的分离槽15是用于容置密度梯度溶液,由于本实施例是以分

离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为例,故密度梯度溶液可例如但不限于
Ficoll-Paque溶液(Ficoll-paqueTMplusGEHealthcare)。而密度梯度溶液需
在注入血液样本之前,先注入分离槽15内。而在流道本体1被驱动而旋转
的期间,密度梯度溶液可在分离槽15中形成密度梯度,并可通过密度梯度
的形成筛选血液样本中不同重量的细胞。
图3为图1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流道示意图,在此利用图3所绘制
的流道示意图,说明分离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的情形,请同时参考图
1及图3所示。首先,密度梯度溶液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在分离槽15中形成
密度梯度,且越靠近流道本体1的内缘,密度较低,在本实施例称为低密度
区A,而越靠近流道本体1的外缘,密度较高,在本实施例称为高密度区B。
需说明的是,分离槽15由内缘至外缘的密度梯度是连续的由低到高,而图3
则是为求图式简单明了,直接区分为低密度区A与高密度区B。另外,概略
而言,血液样本中包含重量较重的细胞(Heavycells)及重量较轻的细胞(Light
cells),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称为大细胞HC及小细胞LC,其中,大细胞HC
例如红血球、白血球等,而小细胞LC例如循环肿瘤细胞等。当流道本体1
被驱动而旋转的期间,离心力可驱动血液样本自样本注入口13往流道本体1
的外侧方向流动(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同样可驱动试剂自试剂注入口16
往流道本体1的外侧方向流动,并分别沿着螺旋状(或弧形)的样本流道14
与试剂流道17流动。
在样本流道14中,当血液样本流经样本流道14与分离槽15的交界处
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以及密度梯度溶液的筛选,小细胞LC或小分子悬浮
在低密度区A中,并通过离心力的带动而进一步流动至混合流道18,而大
细胞HC或大分子则被冲刷并沈降于高密度区B。简言之,血液样本的流径
起始于样本注入口13,沿着样本流道14流动,其中小细胞LC通过离心力
的作用而流向混合流道18,而大细胞HC则同时受到离心力及密度梯度的筛
选而停留在分离槽15的高密度区B,进而将小细胞LC与大细胞HC分离,
使进入混合流道18的血液样本中仅含有小细胞LC(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及
其他小分子。而经分离后的血液样本流经混合流道18后,再进入收集单元2
中,藉此达到分离并收集血液样本中之循环肿瘤细胞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试剂流道17中,试剂注入口16注入试剂后,即可通过离

心力的作用,使试剂流经试剂流道17后进入混合流道18,进而与经分离后
的血液样本混合。其中,试剂可以为缓冲溶液,或是试剂中具有可标记循环
肿瘤细胞(即检测标的)的材料,而可标记循环肿瘤细胞的材料可例如但不
限于萤光染料(fluorescentdye)、抗体(antibody)、免疫标示物
(immuno-marker)、或磁珠(magneticbead)等。因此,循环肿瘤细胞可在
混合流道18中被标记后,进入收集单元2,而循环肿瘤细胞亦可能在收集单
元2中被标记,藉此达到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含量的效果。
图4为图2所示的收集单元及部分混合流道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
较佳的,混合流道18更可具有多个微结构182,且该些微结构182不连续的
设置于混合流道18的内部。微结构182的设置可增加试剂与经分离后的血
液样本的混合程度,使循环肿瘤细胞可确实的被标记。需说明的是,为求图
面简洁,微结构182仅在放大图中绘制。
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收集单元2具有一开孔21、至
少一溢流孔22及一容置空间23,开孔21与混合流道18连通,废液槽3与
收集单元2的溢流孔22连通,而容置空间23设置于开孔21与溢流孔22之
间。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单元2设置于呈圆形碟片状的流道本体1的外周缘,
而收集单元2可直接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且收集单元2的溢流孔22
位于流道本体1的第二表面12。较佳的,本实施例之废液槽3为环形凹槽,
并连接于流道本体1的第二表面12,即设置于流道本体1的下方,而废液槽
3可直接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第二表面12,或是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1,
本发明并不限制。因此,收集单元2的开孔21可自混合流道18接收经分离
及混合后的血液样本,并容置于容置空间23中,而使用者可直接将离心式
流道装置C1移动至可供观察的装置,以观察经分离及混合后的血液样本(含
有被标记循环肿瘤细胞)。又,由于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稀少,故
进行此类实验时,需注入大量的血液样本,而在收集单元2收集过多的血液
样本时,可通过溢流孔22将过多的血液样本排除。另外,更可通过与溢流
孔22连通的废液槽3承接过多的血液样本,以避免直接排除过多的血液样
本所造成血液样本喷洒四周的污染情形,故可维持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及其
配合使用的实验平台的整体清洁。
较佳的,如图2所示,废液槽3结构的中央部分更包含有一顶面31,而

顶面31上设置有凸部32,且凸部32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流道本体1的样本注
入口13、样本流道14、分离槽15、试剂流道17及混合流道18等结构。另
外,凸部32可例如但不限于O型环(O-ring),当流道本体1与废液槽3
组合时,可通过凸部32的设计,以防止前述流道内的液体溢流,具有防漏
的功效。
而本实施例之流道本体1、收集单元2及废液槽3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实
施态样,以下以不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C2的示意图,请参考
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单元2a亦可为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1a。
其中,流道本体1a具有一空腔或一开口,本实施例是以开口10a为例,使收
集单元2a可拆卸的设置于开口10a(或空腔)内,且本实施例的开口10a的
长轴方向与流道本体1a的长轴方向平行,使收集单元2a能以侧边滑入的方
式置放于流道本体1a。收集单元2a为可拆卸的设计,令使用者可仅取出收
集单元2a以进行观察。而离心式流道装置C2的其他元件的细节特征,可直
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所记载的内容,在此不加赘述。
另外,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C3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口10b的长轴方向与流道本体1a的长轴方
向垂直,使收集单元2a能以直接从流道本体1b的上方置放于开口10b。而
离心式流道装置C3的其他元件的细节特征,可直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
式流道装置C1所记载之内容,在此不加赘述。
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收集单元2(2a、2b)是以平放的方式设置
于流道本体1(1a、1b),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垂直的方式设置于流道
本体。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C4的示意图,如图7
所示,本实施例的收集单元2c是以垂直的方式设置于流道本体1c。本实施
例的收集单元2c的开孔21c设置于收集单元2c的上缘,溢流孔22c则设置
于收集单元2c的下缘,而流道本体1c对应具有一开口10c,且开口10c贯
穿流道本体1c。是以,收集单元2c容置于流道本体1c时,位于收集单元2c
上缘的开孔21c可以与混合流道18c连通,而溢流孔22c可直接对应于废液
槽3c,使废液槽3c可承接过多的血液样本。而离心式流道装置C4的其他元

件的细节特征,可直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所记载的内容,
在此不加赘述。
图8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C5的示意图,图8B
为图8A所示收集单元及部分废液槽的放大示意图,图8C为图8B所示的收
集单元及废液槽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8A至图8C所示,本实施例的废
液槽3d环绕设置于流道本体1d的外侧,本实施例所述的流道本体1d的外
侧表示流道本体1d的侧壁外,如图8B及图8C所示。本实施例的收集单元
2d的溢流孔22d位于流道本体1d的外侧,即设置于流道本体1d的侧壁,且
废液槽3d的内侧壁33d具有对应于溢流孔22d的开孔H,使废液槽3d连接
于流道本体1d的外侧,废液槽3d可直接形成于流道本体1c的外侧,或是
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1d的外侧,本发明并不限制。因此,溢流孔22d
可与废液槽3d连通,废液槽3d亦可承接过多的血液样本。同样的,离心式
流道装置C5的其他元件的细节特征,可直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
装置C1所记载的内容,在此不加赘述。
图9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C6的示意图,图9B
为图9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9A及图9B所示。
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e更可具有二筒柱19e,分别设置于样本注入口13e及
试剂注入口16e的周缘。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是通过在样本注入口13e及试
剂注入口16e的周缘向上凸起以形成挡墙,而挡墙即为本实施例所称的筒柱
19e。本实施例可通过筒柱19e的设置,以避免血液样本在进行进入样本流道
14e前就先与试剂相混合的污染情形。离心式流道装置C6的其他元件的细节
特征,可直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所记载的内容,在此不
加赘述。
图10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图10B
为图10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请参考图10A及图10B所示。
本实施例的样本注入口13f、样本流道14f、分离槽15f、试剂注入口16f、试
剂流道17f及混合流道18f皆设置于流道本体1f,且收集单元2f亦设置于流
道本体1f的外周缘,而废液槽3f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1f。在本实施例
中,流道本体1f是由二碟片状的塑胶片所堆迭而成,其中,称上层为第一流
道本体M1,下层为第二流道本体M2。前述的该些流道及该些注入口可设置

于第一流道本体M1,而下层的塑胶片则直接盖合于第二流道本体M2的底
侧,可搭配参考图11A所示。
图11A为图10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于A-A剖面线的剖面图,图11B
为图11A所示离心式流道装置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1A及图11B
所示。在流道本体1f的第二表面12f具有至少二卡勾M11、M21,亦即,卡
勾M11形成于第一流道本体M1的底侧,而卡勾M21形成于第二流道本体
M2的底侧。废液槽3f具有一内侧壁33f及一外侧壁34f,内侧壁33f的顶缘
与该外侧壁34f的顶缘各具有至少一卡槽331f、341f,卡勾M11卡合于卡槽
341f,且卡勾M21卡合于卡槽331f,进而使废液槽3f以卡合的方式可拆卸
的设置于流道本体1f。因此,更可依据所注入血液样本的容量大小,选择不
同容积的废液槽3f。
如图10B所示,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f,分别具有多个卡勾M11(或卡
勾M21)间隔设置,而在相邻二卡勾M11(或相邻二卡勾M21)之间更具
有凸部M12(或凸部M22)。换言之,流道本体1f的第二表面12f具有至
少二凸部M12、M22,分别自卡勾M11、M21向二侧延伸而成,使凸部M12、
M22与卡勾M11、M21共同环绕流道本体1f的外周缘。图12A为图10A所
示的离心式流道装置于B-B剖面线的剖面图,图12B为图12A所示的离心
式流道装置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2A及图12B所示。而凸部M12、
M22同样设置于废液槽3f的卡槽331f、341f,另请搭配图11A所示,故本
实施例的卡勾M11、M21与凸部M12、M22共同设置于卡槽331f、341f。
而卡槽331f、341f的构型亦可配合卡勾M11、M21或凸部M12、M22的构
型而有所变化,例如卡槽331f、341f对应于卡勾M11、M21的位置可具有
缺口,以容置卡勾M11、M21的勾部(如图11A);而对应于凸部M12、
M22的位置则无需有缺口的结构。
请参考图11A及图11B所示,流道本体1f更具有二定位孔O,本实施
例系以O型环为例,其分别设置于卡槽331f、341f内,进而夹设于卡勾M11、
M21与卡槽331f、341f之间,及夹设于凸部M12、M22与卡槽331f、341f
之间(如图12A所示),使流道本体1f与废液槽3f可更紧密的结合,以达
到防漏的功效。
另外,本发明更提出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其包括一流道本体、至少一

收集单元以及一废液槽。流道本体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
面,且流道本体包括样本流道、试剂流道、及混合流道,其中,样本注入口
设置于流道本体的内部,样本流道于第一表面形成一样本注入口,且样本流
道的局部向外延伸形成一分离槽。试剂流道设置于流道本体的内部,试剂流
道于第一表面形成一试剂注入口。而样本注入口、分离槽及试剂注入口与其
他元件之间的连结关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可直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
流道本体1。而当收集单元的溢流孔位于第二表面,废液槽则连接于流道本
体的第二表面(如第一实施例),而当收集单元的溢流孔位于流道本体的外
侧,且废液槽则连接于流道本体的外侧,如第四实施例,故收集单元及废液
槽的对应关系可直接参考第四实施例之离心式流道装置C4,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其包括一流道本体、一废液槽以及
至少收集单元。流道本体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流道本
体包括一样本注入口、至少一样本流道、一分离槽、一试剂注入口、至少一
试剂流道、至少一混合流道及至少一第一连结部。样本注入口配置于第一表
面。样本流道连接样本注入口。分离槽邻设于样本流道,并与样本流道连通。
试剂注入口配置于第一表面。试剂流道连接试剂注入口。混合流道的一端连
接样本流道及试剂流道。第一连结部设置于第二表面。废液槽可拆卸的设置
于流道本体,废液槽具有至少一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相互
配合。收集单元具有一开孔及至少一溢流孔,开孔与混合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溢流孔与废液槽连通。
其中,流道本体的样本注入口、样本流道、分离槽、试剂注入口、试剂
流道、及混合流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而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的第二表面更
设置有第一连结部,废液槽具有对应的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
部相互配合,例如第一连结部可以为卡勾,而第二连结部可以为卡槽。因此,
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可参考前述第七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7,而
其它的元件、及其详细的连结关系及变化态样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
赘述。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离心式流道装置,其通过流道的设计,尤其是
样本流道与分离槽的配置关系,使检体样本流经样本流道与分离槽的交界处
时,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以及密度梯度溶液的筛选,使重量较轻的细胞或分

子通过离心力的带动而流动至混合流道,而重量较重的细胞或分子则被冲刷
并沈降于分离槽,进而达到分离检体样本中的物质的功效。
又,废液槽与收集单元的溢流孔连通的设计,使废液槽可承接过多的检
体样本,进而可轻易的处理大量的检体样本,并可同时维持离心式流道装置
整体的清洁,以避免污染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
畴,而对其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