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743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反应釜的高效气液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目前,现有的化工试剂反应釜无法将气液完全、均匀有效的接触混合,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气泡弥散度低,大大降低了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搅拌装置,有效实现气液的均匀混合,大大提高了气体的弥散度及气体的利用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出釜体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横截面为腰形,在所述转动轴内开有用于输入气体的气体流通腔,在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开有与所述气体流通腔相连通的空心腔体,于所述搅拌叶的腰部均开设多个与所述空心腔体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以搅拌叶腰部中心向搅拌叶腰部两侧呈递减,所述气孔的数量以搅拌叶腰部中心向所述搅拌叶腰部两侧呈递减;于所述搅拌叶的前后内壁之间还设置转动轴固定座,在所述转动轴固定座的中心出还设置用于贯穿转动轴的转动轴贯通孔,沿所述转动轴固定座的外周还连接一对搅拌刃,在各搅拌刃的刃口设置多个搅拌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各搅拌刃以所述转动轴固定座为中心对称布置,各搅拌刃的刃口方向互为相反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转动轴及搅拌叶内设置互为连通的气体流通腔及空心腔体,同时在搅拌叶上密集布置多个气孔,由压缩气体从气孔流出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转动轴及搅拌叶的自转,无需动力源,使本发明设计更为简单,气孔的孔径由搅拌叶腰部向搅拌叶两侧呈逐渐递减,因此能形成孔径不同大小的气泡,有效提高了气泡的弥散度,通过将气孔数量设置成递减,使得搅拌叶在旋转时在其背面形成的压力减小,减小了气体给入的功耗、大大节省了能源,搅拌叶、搅拌刃及搅拌齿匀速转动,使从气孔内流出的压缩气体更容易与液体原料混合,提高了气液的均匀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搅拌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搅拌叶;101、转动轴固定座;102、转动轴贯通孔;103、搅拌刃;104、搅拌齿;2、转动轴;3、气体流通腔;4、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轴2,转动轴2的一端伸出釜体与驱动机构连接,转动轴2的另一端连接搅拌叶1,搅拌叶1横截面为腰形,在转动轴2内开有用于输入气体的气体流通腔3,在搅拌叶1的内部开有与气体流通腔3相连通的空心腔体,如图3所示,于搅拌叶1的腰部均开设多个与空心腔体连通的气孔4,气孔4的孔径以搅拌叶1腰部中心向搅拌叶1腰部两侧呈递减,气孔4的数量以搅拌叶1腰部中心向搅拌叶1腰部两侧呈递减;于搅拌叶1的前后内壁之间还设置转动轴固定座101,在转动轴固定座101的中心出还设置用于贯穿转动轴2的转动轴贯通孔102,沿转动轴固定座101的外周还连接一对搅拌刃103,在各搅拌刃103的刃口设置多个搅拌齿104。各搅拌刃103以转动轴固定座101为中心对称布置,各搅拌刃103的刃口方向互为相反布置。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液体原料从原料进口进入到釜体的内部形成液位面,然后将压缩气体原料通入转动轴2的气体流通腔3内,压缩气体沿气体流通腔3进入搅拌叶1的空心腔体内,当压缩气体从多个密集布置的气孔4中流出时,由于该压缩气体从气孔7流出时会在相反方向产生大小相等反作用力,该作用力传递至转动轴4自身,使转动轴2受力沿圆周方向产生旋转,由此带动与转动轴2连接的搅拌叶1转动,在搅拌叶1转动过程中,各搅拌刃103同时将搅拌叶1内部的原料持续搅拌,搅拌齿104的布置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实现了对原料的高速高效率搅拌。由于气孔4密集分布在搅拌叶1上,各压缩气体在搅拌叶1高速搅拌的同时充入液体原料内,由搅拌叶1搅拌后均匀混合,有效实现气液的均匀混合。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