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缸盖涂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986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体缸盖涂油机。



背景技术:

在缸体、缸盖生产完成后,通常需要在缸体、缸盖成品上喷涂防锈油。

目前,喷油方式大多为人工喷油,操作者用喷油枪直接喷油,高压油枪形成油烟,直接散布到车间大气里面,长时间在此环境下工作,对车间操作者的肺部损伤很大,同时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既不利于工人身体健康,也对周围环境不友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环境污染小、同时对操作者健康影响小的缸体缸盖涂油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缸体缸盖涂油机,包括围合形成喷油室的壳体,所述喷油室内设置有组合喷油管路,所述组合喷油管路连接喷油泵;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喷油室相连通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内安装有排烟叶轮,所述排烟叶轮连接排烟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传送缸体或缸盖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穿过所述喷油室,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喷油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链轮、导向链轮以及套装于所述驱动链轮、导向链轮上的传送链条,所述驱动链轮传动连接有传送驱动电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整个喷油过程在密闭的喷油室内进行,避免了油烟直接散布到车间大气里,减少了对操作者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尺寸规格近似的缸体和缸盖具有通用性,可减少重复投资。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喷油室;3-组合喷油管路;4-排烟通道;5-排烟叶轮;6-排烟驱动电机;7-传送机构;71-上料工位;72-下料工位;73-驱动链轮;74-导向链轮;75-传送链条;76-传送驱动电机;8-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缸体缸盖涂油机,包括围合形成喷油室2的壳体1,所述喷油室2内设置有组合喷油管路3,所述组合喷油管路3连接喷油泵(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喷油室2相连通的排烟通道4,所述排烟通道4内安装有排烟叶轮5,所述排烟叶轮5连接排烟驱动电机6。

同时,为完成缸体或缸盖在喷油室内及进出喷油室的移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还包括用于传送缸体8或缸盖的传送机构7,所述传送机构7穿过所述喷油室2,所述传送机构7位于所述喷油室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工位71和下料工位72,通过传送机构7可以完成工件的自动流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7包括驱动链轮73、导向链轮74以及套装于所述驱动链轮73、导向链轮74上的传送链条75,所述驱动链轮73传动连接有传送驱动电机76,当然也可以采用带式传送结构等,不再进行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喷油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喷油时首先开启排烟驱动电机6,带动排烟叶轮5转动,喷油室2内形成一定的负压,确保在喷油过程中形成的油烟,沿排烟通道4排出车间或者进入烟气回收系统回收,回收后的油经过滤可再次利用;

步骤二、启动传送驱动电机76,传送驱动电机76带动传送链条75开始传送工作;将缸体8或缸盖吊装在传送机构7的上料工位71上,缸体或缸盖开始匀速移动并进入喷油室2;

步骤三、开启喷油泵,防锈油经喷油室2内的组合喷油管路3喷出并雾化,均匀的喷涂在缸体或缸盖上;

步骤四、在喷油室2内完成防锈油的喷涂后,工件自动移出喷油室到传送机构7的下料工位72上,人工吊装到包装区。

实验证明增加了此涂油机后,减少了对操作者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尺寸规格近似的缸体和缸盖具有通用性,可减少重复投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