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纸浆输送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911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接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堵塞纸浆输送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在造纸过程中,需要将混合纸浆由输送管道输送至接受端进行作用,一般输送管道过长时需要通过接头将两个连接管连接,以满足使用的要求,但是在管道接头使用过程中,纸浆中的大颗粒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会粘黏至管道接头端内壁,在长期过程中,会形成大面积的粘黏杂质,这样会造成管道的堵塞,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堵塞纸浆输送管连接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纸浆输送管连接装置,该管道接头通过打碎疏通大颗粒杂质来避免管道堵塞的现象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纸浆输送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接头套侧壁且延伸至接头套内,所述接头套沿口内侧壁设有第一橡胶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延伸至接头套内的一端套接有第一橡胶管,所述接头套外侧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卡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接头套侧壁且延伸至接头套内,所述转轴位于接头套内的部分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接头套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有第二连接管,所述接头套接近第二连接管一端的沿口内侧壁设有第二橡胶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延伸至接头套内的一端套接有第二橡胶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端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固定于第二橡胶管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和接头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接头套内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卡头,且卡头呈U字形,所述第一橡胶管两侧边设有和卡头相对应的卡头槽。

优选的,所述接头套上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有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内设有可插拔密封塞。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上都设有刀片,所述刀片和接头套呈垂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方的连接管管口端设过滤板,避免大颗粒杂质流入管内造成堵塞的现象产生,同时将大颗粒杂质通过搅拌轴的搅拌作用,将大颗粒杂质打碎后可以重新从过滤板中通过,避免杂质的过量堆积,同时可以将密封塞打开,将管道接头内的沉积杂质清理出,避免杂质过多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管、2第一橡胶管、3卡头、4接头套、5第一搅拌轴、6转轴、7第二搅拌轴、8电机、9支撑板、10过滤板、11第二橡胶管、12第二连接管、13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纸浆输送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一连接管1贯穿接头套4侧壁且延伸至接头套4内,接头套4沿口内侧壁设有第一橡胶管2,第一连接管1延伸至接头套4内的一端套接有第一橡胶管2,第一连接管1位于接头套4内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卡头3,且卡头3呈U字形,第一橡胶管2两侧边设有和卡头3相对应的卡头槽,将第一连接管1和第一橡胶管2稳定连接,接头套4外侧边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卡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上设有电机8,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贯穿接头套4侧壁且延伸至接头套4内,转轴6位于接头套4内的部分设有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上都设有刀片,刀片和接头套4呈垂直设置,通过刀片割碎大颗粒杂质,接头套4远离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贯穿有第二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12均和接头套4螺纹连接,方便接头套4的安装与拆卸,接头套4接近第二连接管12一端的沿口内侧壁设有第二橡胶管11,第二连接管12延伸至接头套4内的一端套接有第二橡胶管11,第二连接管12上端设有过滤板10,过滤板10固定于第二橡胶管11内侧壁上,接头套4上位于第二连接管12的一侧设有排废口,排废口内设有可插拔密封塞13,可以将密封塞13打开,将管道接头内的沉积杂质清理出,避免杂质过多造成堵塞。

工作原理:纸浆从第一连接管1经过接头套4,在第一搅拌轴6和第二搅拌轴7的刀片作用下,将大颗粒物质打碎,一定粒径范围的颗粒经过过滤板10,从第二连接管12中输送出,在输送结束后,可以将密封塞13拔下,清洗接头套4内,将吸附于接头套4内壁的大颗粒杂质清理后从排废口流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