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4408发布日期:2018-06-15 21:1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凝胶薄膜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气凝胶是一种低密度多孔材料,具有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和开放性纳米级多孔结构,具有低导热系数、高折射率、高孔隙率、高透光性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声学、光学、吸附催化、节能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气凝胶薄膜也具有这些优异的特点,特别是在保温节能玻璃,墙体保温,隔音降噪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制备气凝胶薄膜的方法主要是以玻璃或者硅片为基底,使用旋涂法或浸渍提拉法来获得气凝胶薄膜,效率低,限制了气凝胶薄膜的连续生产和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气凝胶薄膜生产效率低以及连续化生产困难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它包括低温反应釜和高温反应釜,低温反应釜和高温反应釜的相邻一侧以及高温反应釜的另一侧各开有条形传输孔,低温反应釜和高温反应釜相邻一侧的条形传输孔之间设置有传输通道;

低温反应釜内设置有多个滚轴,高温反应釜内设置有两个滚轴,滚轴由滚轴动力装置和控制器驱动控制;

由低温反应釜的多个滚轴、条形传输孔、传输通道和高温反应釜的两个滚轴组成一条单次浸泡传输线或者一条二次浸泡传输线。

进一步地,传输通道四周包覆有保温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低温反应釜和高温反应釜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密闭的空间,且低温反应釜和高温反应釜分别独立控制温度。

进一步地,低温反应釜和高温反应釜的长度均为0.5-10m,宽度均为0.5-10m,高度均为0.5-3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滚轴实现气凝胶膜基材从低温反应釜到高温反应釜的转移,从而完成一次浸泡或二次浸泡,实现气凝胶薄膜的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低温反应釜13和高温反应釜14,低温反应釜13和高温反应釜14的相邻一侧以及高温反应釜14的另一侧各开有条形传输孔11,低温反应釜13和高温反应釜14相邻一侧的条形传输孔11之间设置有传输通道12;

低温反应釜13和高温反应釜14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密闭的空间,且低温反应釜13和高温反应釜14分别独立控制温度;

低温反应釜13和高温反应釜14的长度均为0.5-10m,宽度均为0.5-10m,高度均为0.5-3m;

传输通道12四周包覆有保温隔热材料;

低温反应釜13内设置有第一滚轴1、第二滚轴2、第三滚轴3、第四滚轴4、第六滚轴6、第七滚轴7、第八滚轴8和第九滚轴9,高温反应釜14内设置有第五滚轴5和第十滚轴10,滚轴由滚轴动力装置和控制器15驱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的反应装置,工作原理是:气凝胶膜基材卷在低温反应釜13的第一滚轴1上经过第一滚轴1→第二滚轴2→第三滚轴3→第四滚轴4单向传输,完成一次浸泡,之后通过条形传输口11和传输通道12进入高温反应釜14,气凝胶膜基材表面的气凝胶溶液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形成湿凝胶薄膜,通过第五滚轴5和第十滚轴10以及高温反应釜14另一侧的条形传输口11将湿凝胶薄膜传输至外部干燥区进行干燥,得到气凝胶膜材。如果需要二次浸泡,气凝胶膜基材通过第一滚轴1、第二滚轴2、第三滚轴3、第四滚轴4和第五滚轴5,表面的气凝胶溶液形成一层湿凝胶薄膜,再将气凝胶膜基材依次通过第六滚轴6、第七滚轴7和第八滚轴8,传输至低温反应釜13,气凝胶膜基材在气凝胶溶液中进行二次浸泡,之后通过第九滚轴9、条形传输口11和传输通道12,再次进入高温反应釜14发生溶胶-凝胶反应,最后通过第十滚轴10以及高温反应釜14另一侧的条形传输口11传输至外部干燥区进行干燥,得到气凝胶膜材。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