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

文档序号:10522365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是将硫酸锰、高锰酸钾、浓硫酸按照摩尔比为1:6:36.8的比例加入反应釜,室温下搅拌20?30min,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得二氧化锰固体;将二氧化锰固体、改性桑枝粉、淀粉加入超声波反应器,再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50?60℃、功率为200?250W下超声波处理30?60min,得糊状物;再糊状物转移至马沸炉,在温度为400?600℃下焙1.5?3h,即可得到二氧化锰吸附剂。本发明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效果高、反应条件容易控制、耗能低、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制备达到吸附剂具有颗粒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吸附效率高等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化工行业的日益发展,有机污染物的数量与种类逐年增长,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河流中,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利用天然或合成的二氧化锰吸附可以降解环境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地下水、地表水及工业废水的目的。二氧化锰可用于去除水中的色度、C0D、砷、铀、铬、磷酸根、有机染料、苯酚、苯胺、阿特拉津、有机磷酸酯等。二氧化锰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颗粒大小、结构及形貌。目前大多数二氧化锰催化材料都具有颗粒孔径小、易团聚、比表面积小,吸附效率低等缺点,因此制备大比表面的、吸附效率高的二氧化锰是当今需要的技术难题。
[0003]目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有很多,如水热法、氧化还原法、微波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但这些方法一般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耗能高、反应条件难控制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二氧化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本方法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吸附剂,该吸附剂具有颗粒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吸附效率高等优点。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得吸附剂,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硫酸锰、高锰酸钾、浓硫酸按照摩尔比为1:6:36.8的比例加入反应釜,室温下搅拌20-30min,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得二氧化猛固体;
(2)将二氧化锰固体、改性桑枝粉、淀粉加入超声波反应器,再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50-60 °C、功率为200-250W下超声波处理30-60min,得糊状物;
(3)再将步骤(2)的糊状物转移至马沸炉,在温度为400-600°C下焙1.5-3h,即可得到二氧化锰吸附剂。
[0006]优选地,以上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制备是将桑枝粉碎至20-40目,加入浓度为30-40%的双氧水浸泡10-12h,过滤,取滤饼,用蒸馏水将滤饼洗涤至中性,烘干,即得改性桑枝粉。
[0007]优选地,以上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加入量为硫酸锰重量的1.5-2.5倍。
[0008]优选地,以上所述淀粉的加入量为硫酸锰重量的2-3倍。
[0009 ] 优选地,以上步骤(I)所述搅拌速度为150-300r/min。
[0010]优选地,以上所述步骤(3)的升温速率为5-8°C/min。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得颗粒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
[0012]2、本发明以废弃桑枝粉作为主要原料,实现了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效果好,降低了吸附材料的生产成本。
[0013]3、本发明使用双氧水对桑枝粉进行改性,制成的吸附材料易产生表面空穴,从而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0014]4、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效果高、反应条件容易控制、耗能低、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0015]5、本发明制备的吸附材料经过测试得颗粒的孔径大小为5-8nm,比表面积为400-600m2/g,对镉、砷、苯胺等污水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很好的净化水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7]实施例1
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得吸附剂,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50L的去离子水,然后再滴加2L的浓硫酸,再将1.69kg硫酸锰和0.9481^高猛酸钾,室温下在转速为15017/111;[11下搅拌301]1;[11,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得二氧化锰固体;;
(2)将二氧化锰固体、改性桑枝粉2.5kg、淀粉4kg加入超声波反应器,再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50°C、功率为250W下超声波处理60min,得糊状物;
(3)再将步骤(2)的糊状物转移至马沸炉,以5°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C,焙2h,SP可得到二氧化锰吸附剂。
[0018]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制备是将桑枝粉碎至20目,加入浓度为30%的双氧水浸泡10h,过滤,取滤饼,用蒸馏水将滤饼洗涤至中性,烘干,即得改性桑枝粉。
[0019]本实施例所制备的二氧化锰吸附剂采用孔隙度分析仪及比表面积测定,测得其孔径大小为5nm,比表面积为528.7m2/go
[0020]取上述制备的吸附剂lg,置于IL浓度为20mg/L的含镉溶液中,搅拌30min,测得溶液中镉的含量小于0.005mg/L,本发明吸附剂具有对镉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0021]实施例2
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得吸附剂,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50L的去离子水,然后再滴加2L的浓硫酸,再将1.69kg硫酸锰和0.9481^高猛酸钾,室温下在转速为20017/111;[11下搅拌201]1;[11,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得二氧化锰固体;;
(2)将二氧化锰固体、改性桑枝粉3.5kg、淀粉5kg加入超声波反应器,再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60°C、功率为250W下超声波处理40min,得糊状物;
(3)再将步骤(2)的糊状物转移至马沸炉,以10°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0°C,焙3h,即可得到二氧化锰吸附剂。
[0022]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制备是将桑枝粉碎至40目,加入浓度为35%的双氧水浸泡12h,过滤,取滤饼,用蒸馏水将滤饼洗涤至中性,烘干,即得改性桑枝粉。
[0023]本实施例所制备的二氧化锰吸附剂采用孔隙度分析仪及比表面积测定,测得其孔径大小为8nm,比表面积为589.4m2/g0
[0024]取上述制备的吸附剂lg,置于IL浓度为20mg/L的含砷溶液中,搅拌30min,测得溶液中砷的含量小于0.lmg/L,本发明吸附剂具有对砷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0025]实施例3
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得吸附剂,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50L的去离子水,然后再滴加2L的浓硫酸,再将1.69kg硫酸锰和
0.9481^高猛酸钾,室温下在转速为20017/111;[11下搅拌201]1;[11,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得二氧化锰固体;;
(2)将二氧化锰固体、改性桑枝粉4.2kg、淀粉3.5kg加入超声波反应器,再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60 0C、功率为200W下超声波处理30min,得糊状物;
(3)再将步骤(2)的糊状物转移至马沸炉,以8°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0°C,焙1.5h,即可得到二氧化锰吸附剂。
[0026]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制备是将桑枝粉碎至40目,加入浓度为40%的双氧水浸泡1h,过滤,取滤饼,用蒸馏水将滤饼洗涤至中性,烘干,即得改性桑枝粉。
[0027]本实施例所制备的二氧化锰吸附剂采用孔隙度分析仪及比表面积测定,测得其孔径大小为5nm,比表面积为517.6m2/g0
[0028]取上述制备的吸附剂lg,置于IL浓度为800mg/L的苯胺废水中,搅拌30min,测得溶液中苯胺的含量小于5mg/L,本发明吸附剂具有对苯胺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主权项】
1.一种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硫酸锰、高锰酸钾和改性桑枝粉为原料,通过淀粉自蔓延燃烧法制得吸附剂,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硫酸锰、高锰酸钾、浓硫酸按照摩尔比为1:6:36.8的比例加入反应釜,室温下搅拌20-30min,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得二氧化猛固体; (2)将二氧化锰固体、改性桑枝粉、淀粉加入超声波反应器,再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50-60 °C、功率为200-250W下超声波处理30-60min,得糊状物; (3)再将步骤(2)的糊状物转移至马沸炉,在温度为400-600°C下焙1.5-3h,即可得到二氧化锰吸附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制备是将桑枝粉碎至20-40目,加入浓度为30-40%的双氧水浸泡10-12h,过滤,取滤饼,用蒸馏水将滤饼洗涤至中性,烘干,即得改性桑枝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桑枝粉的加入量为硫酸锰重量的1.5-2.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的加入量为硫酸锰重量的2-3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搅拌速度为 150-300r/min。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二氧化锰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升温速率为 5-8°C/min。
【文档编号】C02F1/28GK105879830SQ20161049198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9日
【发明人】吴元花, 覃胜先, 许雄胜, 罗驰飞, 陈建强
【申请人】广西桂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