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秕子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101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稻秕子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稻秕子分离器,属于农用打稻机附件。
现有打稻机没有稻秕子分离器,致使稻粒中含有不饱满的实粒(俗称稻秕子),降低了稻粒质量,影响农民收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稻秕子分离器,它可以在打稻机进行脱粒作业的过程中,将稻粒中的稻秕子分离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稻秕子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前、后壁板(1)、(2)与顶、底壁板(3)、(4)相连接组成的筒体,在筒体左侧设有与打稻机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的进口(8),右侧设有非秕子出口(5),在筒体内的顶部设置斜挡板(6),底部设置稻秕子回收口(7)。
所述的斜挡板(6)与顶壁板(4)的夹角α为140°-160°。
所述筒体底部回收口(7)左、右侧的底壁板(4)为倾斜板。
本实用新型的稻秕子分离器接于打稻机风机的出风口,风机的吸风口设置于筛子的上方、且吸风口的周壁为封闭状,吸风口将脱落在筛子上、混合于稻粒中的稻秕子和非稻秕子从风机的吸风口经出风口进入分离器,由于分离器中斜挡板的阻挡作用,重的稻秕子经回收口进行回收,轻的非稻秕子则从非稻秕子出口吹出。具有结构简单,易制造,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利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稻秕子分离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稻秕子分离器与打稻机风机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示意图。
参照
图1,稻秕子分离器具有前、后壁板(1)、(2),顶、底壁板(3)、(4),前、后壁板(1)、(2)形状、尺寸相同,底壁板(4)的两边形状与前、后壁板(1)、(2)底边的形状相同,前、后壁板(1)、(2)和顶、底壁板(3)、(4)采用焊接组成筒体结构,在筒体左侧形成方口,方口(8)作为分离器的进口(8),在筒体右侧形成方口(5),方口(5)作为分离器的非秕子出口(5),在筒体内的顶部设置斜挡板(6),斜挡板(6)与顶壁板(3)之间的夹角α为140°-160°,斜挡板(6)是由顶壁板(3)的一端剪断、另一端向筒体内弯折而成的,在筒体的底部形成方口(7),方口(7)作为分离器的稻秕子回收口(7),筒体底部回收口(7)左、右侧的底壁板(4)为倾斜板。
参照图2和3,稻秕子分离器在使用时,将分离器的进口(8)与打稻机风机(11)的出风口(10)连接即可。在现有打稻机风机(11)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将风机(11)的吸风口(9)由四周壁的一侧为开式改制成四周壁为封闭式结构,从而提高了风机(11)出风口(10)的压力,以满足脱落在筛子(12)上稻粒中的稻秕子吸入分离器,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稻秕子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前、后壁板(1)、(2)与顶、底壁板(3)、(4)相连接组成的筒体,在筒体左侧设有与打稻机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的进口(8),右侧设有非秕子出口(5),在筒体内的顶部设置斜挡板(6),底部设置稻秕子回收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秕子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挡板(6)与顶壁板(4)的夹角α为140°-1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秕子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回收口(7)左、右侧的底壁板(4)为倾斜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稻秕子分离器,它包括由前、后壁板与顶、底壁板相连接组成的筒体,在筒体两端形成的进口、出口,在筒体内的顶部置有斜挡板,在底部置有稻秕子回收口。使用时,将稻秕子分离器的进口与打稻机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风力作用下,脱粒中的稻秕子、非稻秕子等杂物一起从风机的吸风口吸入风机内,经风机出风口进入分离器内进行分离回收。具有结构简单、易制造、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B07B11/00GK2402412SQ9924331
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8日
发明者贾凤祥 申请人:贾凤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