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459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缸发动机使用的进气歧管,属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气歧管是安装在节气门和缸体之间,用来将空气导入并分配到各个气缸 的部件,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输出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进气歧管一般 由带有进气口的稳压腔及与稳压腔连接的多个进气支管构成,每个进气支管与发动机缸盖 上的一个进气道相连接。由于进气支管较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整机及零部件的装配, 而且进气支管扭曲方式和长度不同,导致发动机各气缸充气效果一致性差,直接影响了发 动机的动力性能及燃油效率,因而传统进气歧管不能满足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 求。有鉴于此,设计合理的进气歧管、提高进气歧管的充气系数、进而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 提高动力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优越的发 动机进气歧管。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它包括一个渐开式稳压腔,所述渐开式稳压腔的一侧设置 有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接的进气口,另一侧设置一排与发动机缸盖进气道一一对应的供 气口,每个供气口上设置有与发动机缸盖相连接的法兰。上述发动机进气歧管,在渐开式稳压腔的进气口与中间供气口之间设有一个固定 螺栓孔。上述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渐开式稳压腔的腔壁上还设有碳罐控制阀连接管、曲 轴箱通风连接管、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增压器控制阀连接管和真空助力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使进气歧管结构简化,体积减小,不 仅便于整机布置及零部件的装配,而且空气由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气缸的压力损失更小, 进气效率更高。在渐开式稳压腔的进气口与中间供气口之间设置一个固定螺栓孔,目的是 减小中间供气口的供气量,使各缸进气更加均衡,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及燃油效 率。此外,本进气歧管成本较低,加工和安装更为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图3是A-A剖视图;图4是B-B剖视图;[0014]图5是C-C剖视图;图6是进气歧管在发动机上的安装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碳罐控制阀连接管;2、曲轴箱通风连接管;3-1、3-2、3-3、3_4、 3-5、固定螺栓孔;4、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5、稳压腔;6、发动机;7、增压器控制阀连接管; 8、真空助力连接管;9-1、9-2、9-3、9-4、供气口 ;10、进气口 ;11、进气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
图1 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渐开式的稳压腔5,上面设置有进气口 10、供 气口 9-1、9-2、9-3、9-4,各供气口通过法兰与发动机缸盖连接,供气口数量与发动机缸盖进 气道的数量相同;发动机空气滤清器排出的新鲜空气经进气口 10进入稳压腔5,再经各供 气口进入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本实用新型的稳压腔5为渐放式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压效果,且可运用其特殊结 构来调整进气效率;各供气口法兰厚度相等,供气口 9-1、9-4 (对应发动机一、四缸)离进气 口 10较远,凭借稳压腔的特殊结构进行壁面引导,可有效提高一、四缸进气效率。供气口 9-2、9-3从稳压腔5直接进气,进气距离短,拥有较高的进气效率,固定螺栓孔3-1的孔壁深 入稳压腔5内部,在稳压腔5内部形成凸起,可减小一、四缸与二、三缸的进气差别,提高进 气均勻性。进气歧管的进气口 10位于进气歧管的中心部位。进气歧管上集成有碳罐控制 阀连接管1、曲轴箱强制通风连接管2、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4、增压器控制阀连接管7、真空 助力连接管8等。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渐开式稳压腔(5),所述渐开式稳压腔 (5)的一侧设置有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接的进气口(10),另一侧设置一排与发动机缸盖 进气道一一对应的供气口,每个供气口上设有与发动机缸盖相连接的法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是,在渐开式稳压腔(5)的进气口(10) 与中间供气口之间设有一个固定螺栓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是,所述渐开式稳压腔(5)的腔壁 上还设置有碳罐控制阀连接管(1)、曲轴箱通风连接管(2)、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4)、增压 器控制阀连接管(7)和真空助力连接管(8)。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用于减小进气歧管的体积并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及燃油效率,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个渐开式稳压腔,所述渐开式稳压腔的一侧设置有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接的进气口,另一侧设置有一排与发动机缸盖进气道一一对应的供气口,每个供气口上设置有与发动机缸盖相连接的法兰。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使进气歧管结构简化,体积减小,不仅便于整机布置及零部件的装配,而且空气由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气缸的压力损失更小,进气效率更高,各缸进气更加均衡。此外,本进气歧管成本较低,加工和安装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1826992SQ20102055794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曹永伟, 李克俊, 梁呈兴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