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14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进气歧管,尤其是涉及ー种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带副谐振腔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由于进气系统长度与管径的影响,在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宽广工作转速范围,充气效率的变化也很剧烈。根据研究与试验结果,在进气歧管长度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发动机转速频率的不同,充气效率必然会在某段转速内出现降低的情況。因为进气谐振的影响无法在某段转速频率内在进气门处形成一个高压区,无法利用谐振提升该段转速内的充气效率。解决此类情况,一般会采用多套进气歧管的长度和管径的组合试验方案进行开发,得出最佳组合。开发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ー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外特性性能无法避免在某一段转速范围内会出现下降,这是由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谐振引起的,现阶段只能通过优化进气歧管长度或者管径等手段弥补性能损失,难免顾此失彼。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在进气歧管上设有主谐振腔(I)和副谐振腔(2),主谐振腔(I)具有气流入ロ和气流出ロ,主谐振腔(I)还与副谐振腔(2)相连通。进一歩,主谐振腔(I)与副谐振腔(2)通过连接通道(3)连通。进ー步,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连接通道(3)的长度和直径为可变的。进ー步,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变化,副谐振腔(2)体积为可变的。进ー步,副谐振腔(2)体积与汽油发动机转速频率存在以下关系V=Nf,其中V表示副谐振腔体积,f表示汽油发动机转速频率,N表示常数。该副谐振腔进气歧管与传统的进气歧管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发明根据Helmholtz原理,在最佳长度进气歧管上増加一个副谐振腔,増加某一段转速范围的谐振能量,増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谐振能量,提高充气效率,但不影响其他转速的充气效率。(2)本发明设计简单,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技术,不需要改变进气歧管本体,设计简单可靠,而且周期短,成本低。


图I :本发明副谐振腔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 图2 :本发明副谐振腔进气歧管的外形 图3 :本发明副谐振腔进气歧管的剖视图;图4 :本发明中主谐振腔与副谐振腔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一主谐振腔;2—副谐振腔;3—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I至图4,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
如图I所示,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在进气歧管上设有主谐振腔I和副谐振腔2,主谐振腔I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主谐振腔I还与副谐振腔2相连通。副谐振腔2只与主谐振腔I连通,因而在在发动机某段转速范围内,会提高谐振能量,提高充气效率,但并不 影响其他转速的充气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发动机某段转速性能需求改变副谐振腔体积、副谐振腔与主谐振腔连接通道的长度和直径,不需要为了提升某一小段转速的性能而大范围更改进气歧管设计。如图4所示,主谐振腔I与副谐振腔2通过连接通道3连通。在满足发动机最佳性能的进气歧管主谐振腔上増加一个副谐振腔,结构和エ艺都相当简单。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气歧管上设有主谐振腔(I)和副谐振腔(2),主谐振腔(I)具有气流入ロ和气流出ロ,主谐振腔(I)还与副谐振腔(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主谐振腔(I)与副谐振腔(2)通过连接通道(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连接通道(3)的长度和直径为可变的。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变化,副谐振腔(2)体积为可变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副谐振腔(2)体积与汽油发动机转速频率存在以下关系=V=Nf,其中V表示副谐振腔体积,f表示汽油发动机转速频率,N表示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变化,副谐振腔(2)体积为可变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副谐振腔(2)体积与汽油发动机转速频率存在以下关系=V=Nf,其中V表示副谐振腔体积,f表示汽油发动机转速频率,N表示常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气歧管上设有主谐振腔(1)和副谐振腔(2),主谐振腔(1)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主谐振腔(1)还与副谐振腔(2)相连通。本发明根据Helmholtz原理,在最佳长度进气歧管上增加一个副谐振腔,增加某一段转速范围的谐振能量,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谐振能量,提高充气效率,但不影响其他转速的充气效率。
文档编号F02B29/02GK102678401SQ2012101674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伟, 陈伟国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