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325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中,壳体主体和壳体罩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合面结合并在被夹持于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之间的滤芯支承板设置有滤清器滤芯,能够在不对车辆的外观造成影响的同时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和结构的简化,并且在维护时防止滤芯支承板的脱落。在壳体主体(4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突出壁(61),该第一突出壁(61)朝向滤芯支承板(46)侧突出,该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与滤芯支承板(46)接近或抵接,在滤芯支承板(46)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壁(62),该第二突出壁至少从上方和下方与第一突出壁(61)抵接或接近并重合。
【专利说明】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具备:滤清器壳体,其由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以能够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合面分开的方式结合而成;滤芯支承板,其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以及滤清器滤芯,其设置于所述滤芯支承板,该滤清器滤芯与该滤芯支承板协作而将所述滤清器壳体内划分成未净化室和净化室。
【背景技术】
[0002]根据专利文献I已知有这样的机动两轮车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滤清器壳体构成为壳体主体和壳体 罩以能够在车宽方向沿左右分开的方式结合,滤清器壳体内被滤芯支承板和设置于该滤芯支承板的滤清器滤芯划分成未净化室和净化室。在该结构中,在滤芯支承板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以从外侧方与壳体主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壁面对置的方式向壳体主体侧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壁面突出设置有与形成于该凸部的被卡定孔卡合的卡定突起,利用由被卡定孔和卡定突起构成的卡合机构,与壳体主体卡合的滤芯支承板由上下的凸部从上下夹着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由此滤芯支承板被保持于壳体主体,利用这样的结构,在维护等的壳体罩相对于壳体主体装拆时,防止了滤芯支承板从壳体主体脱落。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393689号公报
[0004]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中,需要至少上下两组卡合机构,不仅卡合机构的个数增多、结构也复杂化,而且卡合机构是配设在滤清器壳体的外部,由此容易对车辆的外观造成影响。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中,虽然构成为利用从外侧覆盖滤清器壳体的罩来遮掩所述卡合机构,但导致了部件数量和重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能够在不对车辆的外观造成影响的同时实现部件数量的降低和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在维护时防止滤芯支承板的脱落。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具备--滤清器壳体,其由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以能够在延上下方向延伸的结合面分开的方式结合而成;滤芯支承板,其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以及滤清器滤芯,其设置于所述滤芯支承板,所述滤清器滤芯与该滤芯支承板协作而将所述滤清器壳体内划分成未净化室和净化室,所述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壁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壁,所述第一突出壁朝向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的状态下的所述滤芯支承板侧突出,所述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与所述滤芯支承板抵接或接近,在所述滤芯支承板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壁,在该滤芯支承板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突出壁至少从上方和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抵接或接近并重合。[0007]并且,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壁形成为一体地具有:上壁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重合;下壁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的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重合;以及连结壁部,其将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下壁部之间连结起来。
[0008]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滤芯支承板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以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支承壁部,所述支承壁部在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的所述结合面正交的方向上向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侧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壁的从所述结合面突出的突出量被设定成比所述支承壁部的从所述结合面向所述壳体主体侧突出的突出量大。
[0009]在第一?第三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壁形成为具有利用周壁包围内部空间而成的截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周壁的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所述第二突出壁形成为用除所述开口部以外的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突出壁,使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净化室连通。
[0010]在第一?第四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支承板隔着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而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所述第一突出壁和所述第二突出壁的设计尺寸被设定成:在所述滤芯支承板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壳体罩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突出壁和所述第二突出壁之间存在间隙。
[0011]在第一?第五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壁部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和所述壳体罩之间,所述壁部以将入口室与所述未净化室划分开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罩和所述滤芯支承板之间,该入口室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罩的空气导入口连通,吸入导管支承于所述壁部,所述吸入导管将所述入口室和所述未净化室之间连通起来并以气密的方式贯通所述壁部,所述壁部在与所述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对应的部分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所述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在所述净化室侧与所述滤芯支承板抵接。
[0012]在第一?第六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壁以从所述壳体主体的下端壁向上方离开的方式突出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壁。
[0013]发明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朝向滤芯支承板侧突出的第一突出壁突出设置于壳体主体的内壁,该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与所述滤芯支承板抵接或接近,突出设置于滤芯支承板的第二突出壁至少从上方和下方与第一突出壁抵接或接近并重合,因此,在将壳体罩相对于壳体主体装拆时,即使滤芯支承板要从壳体主体脱落,也能够通过使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相互抵接并卡挂而将滤芯支承板保持在壳体主体侧,从而能够防止维护时滤芯支承板的脱落。并且,为了防止滤芯支承板的脱落,只要具有壳体主体侧的第一突出壁和滤芯支承板侧的第二突出壁即可,即使只有一组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也能够获得防止脱落效果,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和结构的简化。而且,由于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配设在滤清器壳体内,因此,不会对车辆的外观造成影响,能够不需要覆盖滤清器壳体的罩等并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性。
[0015]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第二突出壁一体地具有上壁部、下壁部和连结壁部,因此,能够确保第二突出壁的刚性。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一体地形成于滤芯支承板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的支承壁部被夹持在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之间,第二突出壁的从壳体主体和壳体罩的结合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支承壁部的从所述结合面向壳体主体侧突出的突出量大,因此,在以将滤芯支承板夹在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之间的方式进行安装时,即使在滤芯支承板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具有支承壁部,也能够从至少上方的外部容易地观察到第二突出壁,从而能够相互确认壳体主体侧的第一突出壁以及滤芯支承板侧的第二突出壁的位置并能够容易地将滤芯支承板安装到规定位置,维护时的作业效率提高。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第二突出壁在除第一突出壁的开口部以外的部分覆盖第一突出壁,该第一突出壁形成为具有利用周壁包围内部空间而成的截面形状,并且在周壁的一部分具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因此,在将壳体罩相对于壳体主体装拆时,能够增加滤芯支承板要从壳体主体脱落时的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的接触区域而可靠地保持滤芯支承板,并且,能够增大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的刚性。而且,由于第一突出壁内的内部空间与净化室连通,所以通过使第一突出壁内为净化室的一部分,能够确保净化室的容量。
[0018]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滤芯支承板隔着弹性材料制的密封部件而被夹持在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之间,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的设计尺寸被设定成:在滤芯支承板被夹持于壳体主体和壳体罩之间的状态下,在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即使在第一突出壁和第二突出壁之间存在尺寸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所述间隙吸收该尺寸误差。因此,在滤芯支承板隔着密封部件而被弹性支承于滤清器壳体的结构中,能够确保滤芯支承板的浮动自由度,能够确保充分的密封性。
[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壁部在与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对应的部分支承于滤芯支承板,该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在净化室侧与滤芯支承板抵接,该壁部以将与壳体罩的空气导入口连通的入口室与未净化室划分开的方式形成于壳体罩和滤芯支承板之间,并且该壁部支承吸入导管,因此,能够利用第一突出壁从净化室侧支承壁部,从而在壁部和滤芯支承板之间不易产生间隙,能够提高密封性而防止雨水从入口室侵入到未净化室,并且能够防止壁部产生松动。
[0020]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由于第一突出壁突出设置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的内壁,因此,在维护时,尤其是在将滤芯支承板安装到壳体主体侧时,能够从外部容易地观察到第一突出壁,从而能够相互确认滤芯支承板侧的第二突出壁以及壳体主体侧的所述第一突出壁的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滤芯支承板安装到规定位置,维护时的作业效率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2]图2是空气滤清器的局部切开的横截面图。
[0023]图3是沿图2和图4中的3-3线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的剖视图。
[0025]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
[0026]图6是壳体罩和吸入导管的分解立体图。[0027]标号说明
[0028]36:空气滤清器;
[0029]42:壳体主体;
[0030]43:壳体罩;
[0031]44:结合面;
[0032]45:滤清器壳体;
[0033]46:滤芯支承板;
[0034]46b:支承壁部;
[0035]47:滤清器滤芯;
[0036]48:未净化室;
[0037]49:净化室;
[0038]52、53:密封部件;
[0039]61:第一突出壁;
[0040]61a:第一突出壁的末端部;
[0041]62:第二突出壁;
[0042]62a:上壁部;
[0043]62b:下壁部;
[0044]62c:连结壁部;
[0045]63:开口部;
[0046]64:间隙;
[0047]65:空气导入口;
[0048]67:入口室;
[0049]68:壁部;
[0050]69:吸入导管;
[0051]E:内燃机;
[0052]L1:第二突出壁的从接合面突出的突出量;
[0053]L2:支承壁部的从接合面向壳体主体侧突出的突出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54]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是指从乘坐于机动两轮车的乘员观察的方向。
[0055]首先,在图1中,该鞍乘型车辆是轻便型机动两轮车,具有用于供乘坐于乘车用座椅16上的乘员放 置脚的低底板式的踏板10,该鞍乘型车辆的车架F具备:转向立管13,其将前叉11和转向把手12支承成能够转向,前叉11轴支承前轮WF,转向把手12与该前叉11连结;下行管14,其从该转向立管13向后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侧框架15…,它们的前端部与该下行管14的下端部接合。侧框架15由单一的管材弯曲成型而成,侧框架15 —体地具有:下行框架部15a,其从所述下行管14的下端部向下方垂下;底部框架部15b,其从该下部框架部15a的下端部在所述踏板10的下方朝后方延伸;立起框架部15c,其从底部框架部15b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以及座椅导轨部15d,其从立起框架部15c的上端向后方延伸。
[0056]在所述侧框架15…的底部框架部15b…之间以由踏板10从上方覆盖的方式支承有燃料箱17。并且,在所述侧框架15…的立起框架部15c…之间和座椅导轨部15d...之间,以被所述立起框架部15c…和座椅导轨部15d…支承的方式配置有收纳盒18,覆盖该收纳盒18的乘车用座椅16能够开闭地支承于所述收纳盒18。
[0057]在所述侧框架15…的底部框架部15b…和立起框架部15c…的连接设置部设置有托架19。动力单元P的前部经连杆机构20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托架19,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右侧配置的后轮WR轴支承于动力单元P的后部,在左侧的所述侧框架15的座椅导轨部15d的后端部和所述动力单元P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后减震单元21。
[0058]所述动力单元P由内燃机E、和设置在该内燃机E与后轮WR之间的传动装置M构成。所述内燃机E的内燃机主体23具备:曲轴箱25,其将曲轴24支承成能够旋转自如,该曲轴24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线;气缸体26,其具有稍向前上方延伸的气缸轴线C并与所述曲轴箱25的前部结合;气缸盖27,其与该气缸体26结合;以及气缸盖罩28,其从所述气缸体26相反的一侧与所述气缸盖27结合。
[0059]所述传动装置M收纳于传动壳体29,该传动壳体29连接设置于所述曲轴箱25并从该曲轴箱25向后方延伸出去,在该传动壳体29的后端部轴支承有所述后轮WR的车轴30。
[0060]在所述气缸盖27的面对前下方的侧面连接有排气管32的上游端,该排气管32通过内燃机主体23的下方并向所述后轮WR的右侧方延伸,与该排气管32 —起构成排气装置31的排气消声器33在所述 后轮WR的右侧方连接于所述排气管32的下游端。
[0061]在所述气缸盖27的面对后上方的侧面连接有进气装置35。该进气装置35由以下部分构成:空气滤清器36,其配置在所述内燃机主体23的后方、且在所述传动壳体29的上方;连接管37 (参照图2),其上游端突入到该空气滤清器36中;节气门体38,其连接于该连接管37的下游端;以及进气管39,其将该节气门体38和所述气缸盖27之间连结起来,在进气管39附设有燃料喷射阀(未图示)。
[0062]一并参照图2~图4,所述空气滤清器36具备:滤清器壳体45,其由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以能够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合面分开的方式结合而成;滤芯支承板46,其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以及滤清器滤芯47,其设置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该滤清器滤芯47与该滤芯支承板46协作而将所述滤清器壳体45内划分成未净化室48和净化室49,所述空气滤清器36配置在内燃机主体23的后方。
[0063]所述壳体主体42形成为向所述后轮WR的相反侧敞开的碗状并配置在所述传动壳体29的上方,所述壳体主体42支承于所述传动壳体29的上部。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在与所述结合面44正交的方向上一体地设置有向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侧突出的支承壁部46b,所述滤芯支承板46 —体地具有滤芯支承部46a,该滤芯支承部46a形成为矩形的筒状并收纳、支承所述滤清器滤芯47,在该实施方式中,遍布所述滤芯支承板46整周的筒状支承壁部46b —体地设置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的外周缘。另外,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的周缘部分别形成有槽50、51,所述槽50、51与所述支承壁部46b的两端部对应地呈环状相连。而且,所述支承壁部46b的一端部以与壳体主体42之间夹设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密封部件52的方式插入于所述槽50,所述支承壁部46b的另一端部以与所述壳体罩43之间夹设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密封部件53的方式插入于所述槽51,将壳体罩43利用在其周缘部的多个部位配置的螺纹部件54、54...紧固到所述壳体主体42,由此,所述滤芯支承板46隔着所述密封部件52、53而被夹持、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之间。
[0064]在所述壳体主体42的前部设置有贯通孔55,连接管37以气密的方式贯通所述贯通孔55并支承于壳体主体42,该连接管37的上游端开口于净化室49内,该连接管37的下游端与节气门体38连接。在所述壳体主体42的前部一体地设置有与所述净化室49连通的连接管部56,窜漏气体管57与所述连接管部56连接,该窜漏气体管57用于引导从所述内燃机主体23的气缸盖罩28导出的窜漏气体。
[0065]一并参照图5,以从所述壳体主体42的下端壁向上方离开的方式在所述壳体主体42的上部的内壁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壁61,该第一突出壁61朝向处于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的所述滤芯支承板46侧突出,该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或接近,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壁62,在该滤芯支承板46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该第二突出壁62至少从上方和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抵接或接近并重合。
[0066]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壁61的所述末端部61a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而且,第一突出壁61形成为具有利用周壁包围内部空间60而成的截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周壁的一部分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60连通的开口部63,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壁61形成为具有朝向下方敞开的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
[0067]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壁62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上方、下方及侧方接近所述第一突出壁61并重合,该第二突出壁62 —体地具有:上壁部62a,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重合;一对下壁部62b、62b,它们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重合;以及一对连结壁部62c、62c,它们将所述上壁部62a和所述两下壁部62b、62b之间连结起来,该第二突出壁62形成为在除所述开口部63以外的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突出壁61,使所述第一突出壁61内的所述内部空间60与所述净化室49连通,所述第一突出壁61和所述第二突出壁62的设计尺寸被设定成: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突出壁61和所述第二突出壁62之间存在间隙64。
[0068]另外,所述第二突出壁62的从所述壳体主体42与所述壳体罩43的结合面44突出的突出量LI被设定成:比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外周缘的支承壁部46b的从所述结合面44向所述壳体主体42侧突出的突出量L2大。
[0069]—边参照图6,在所述壳体罩43的前部形成有具有百叶窗66的空气导入口 65,壁部68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该壁部68以将与该空气导入口 65连通的入口室67和所述未净化室48划分开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罩43和所述滤芯支承板46之间,吸入导管69支承于所述壁部68,该吸入导管69将所述入口室67和所述未净化室48之间连通起来并以气密的方式贯通所述壁部68。
[0070]所述吸入导管69以随着从所述入口室67朝向所述未净化室48侧而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地配置,以防止雨水等从所述入口室67侵入到所述未净化室48侧,所述壁部68以周缘部被所述壳体罩43和所述滤芯支承板46支承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导管69形成为一体。
[0071]在所述壁部68的周缘以无端状相连的方式形成有嵌合槽70,在所述壳体罩43的内壁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嵌合突部71和一对夹壁部72、73,该嵌合突部71与所述嵌合槽70嵌合,该一对夹壁部72、73从两侧夹着所述壁部68的周缘部,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 —体地突出设置有嵌合突部74和一对夹壁部75、76,该嵌合突部74与所述嵌合槽70嵌合,该一对夹壁部75、76从两侧夹着所述壁部68的周缘部。即在壁部68的周缘的整周形成有嵌合槽70,因此如图4所示,嵌合槽70能够与滤芯支承板46和壳体罩43双方嵌合。
[0072]而且,所述壁部68在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所述末端部61a对应的部分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该第一突出壁61在所述净化室49侧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的所述嵌合突部74和所述夹壁部75、76被配置在与抵接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的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所述末端部61a对应的部分。S卩,在周缘部被所述壳体罩43和所述滤芯支承板46支承的所述壁部68的前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所述末端部61a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
[0073]另外,在所述未净化室48侧的所述吸入导管69的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具有支承孔78的筒部79,与所述支承孔78嵌合的支承突部80 —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壳体罩43的内壁。
[0074]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壳体主体42的内壁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壁61,该第一突出壁61朝向被夹持在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的滤芯支承板46侧突出,该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在滤芯支承板46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壁62,在该滤芯支承板46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该第二突出壁62至少从上方和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抵接或接近并重合,因此,在将壳体罩43相对于壳体主体42装拆时,即使滤芯支承板46要从壳体主体42脱落,也能够通过使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相互抵接并卡挂,而将滤芯支承板46保持在壳体主体42侧,从而能够防止滤芯支承板46在维护时脱落。并且,为了防止滤芯支承板46的脱落,只要具有壳体主体42侧的第一突出壁61和滤芯支承板46侧的第二突出壁62即可,即使只有一组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也能够获得防止脱落效果,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和结构的简化。而且,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配设在滤清器壳体45内,因此,不会对车辆的外观造成影响,能够不需要覆盖滤清器壳体45的罩等并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
[0075]并且,第二突出壁62形成为一体地具有:上壁部62a,其从第一突出壁61的上方与第一突出壁61重合;一对下壁部62b、62b,它们从第一突出壁61的下方与第一突出壁61重合;以及一对连结壁部62c,它们将上壁部62a和下壁部62b、62b之间连结起来,因此,能够确保第二突出壁62的刚性。
[0076]并且,在滤芯支承板46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所述滤芯支承板46的外周缘的整周),以被夹持在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之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支承壁部46b,该支承壁部46b在与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的结合面44正交的方向上向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侧突出,第二突出壁62的从结合面44突出的突出量LI被设定成比支承壁部46b的从结合面44向壳体主体42侧突出的突出量L2大,因此,在将滤芯支承板46以夹在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之间的方式进行安装时,即使在滤芯支承板46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具有支承壁部46b,也能够从至少上方的外部容易地观察到第二突出壁62,从而能够相互确认壳体主体42侧的第一突出壁61和滤芯支承板46侧的所述第二突出壁62的位置,并能够容易地将滤芯支承板46安装到规定位置,维护时的作业效率提高。
[0077]并且,第一突出壁61形成为具有利用周壁包围内部空间60的截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周壁的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60连通的开口部63,第二突出壁62形成为在除所述开口部63以外的部分覆盖第一突出壁61,以使第一突出壁61内的内部空间60与净化室49连通,因此,在将壳体罩43相对于壳体主体42装拆时,能够增加滤芯支承板46要从壳体主体42脱落时的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的接触区域而可靠地保持滤芯支承板46,并且,能够增大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的刚性。而且,由于第一突出壁61内的内部空间60与净化室49连通,因此,通过使第一突出壁61内为净化室49的一部分,能够确保净化室49的容量。
[0078]另外,滤芯支承板46隔着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52、53而被夹持在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之间,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的设计尺寸被设定成:在滤芯支承板46被夹持于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在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之间存在间隙64,因此,即使在第一突出壁61和第二突出壁62之间存在尺寸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所述间隙64吸收该尺寸误差。因此,在滤芯支承板46隔着密封部件52、53而被弹性支承于滤清器壳体45的结构中,能够确保滤芯支承板46的浮动自由度,能够确保充分的密封性。
[0079]并且,壁部68支承于滤芯支承板46和壳体罩43之间,该壁部68以将入口室67和未净化室48划分开的方式形成于壳体罩43和滤芯支承板46之间,该入口室67与设置于壳体罩43的空气导入口 65连通,吸入导管69支承于所述壁部68,该吸入导管69将入口室67和未净化室48之间连通起来并气密地贯通所述壁部68,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在净化室49侧与滤芯支承板46抵接,所述壁部68在与该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对应的部分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因此,能够利用第一突出壁61从净化室49侧支承壁部68,在壁部68和滤芯支承板46之间不易产生间隙,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性而防止雨水从入口室67侵入到未净化室48,并且能够防止壁部68产生松动。
[0080]而且,以从壳体主体42的下端壁向上方离开的方式在所述壳体主体42的上部的内壁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壁61,因此,在维护时,尤其是在将滤芯支承板46安装到壳体主体42侧时,能够从外部容易地观察到第一突出壁61,从而能够相互确认滤芯支承板46侧的第二突出壁62以及壳体主体42侧的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滤芯支承板46安装到规定位置,维护时的作业效率提高。
[0081]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082]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壁61具有向下方敞开的横截面形状,但也可以是具有向侧方敞开的横截面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具备:滤清器壳体(45),其由壳体主体(42)和壳体罩(43)以能够在延上下方向延伸的结合面(44)分开的方式结合而成;滤芯支承板(46),其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以及滤清器滤芯(47),其设置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所述滤清器滤芯(47)与该滤芯支承板(46)协作而将所述滤清器壳体(45)内划分成未净化室(48)和净化室(49), 所述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主体(42)的内壁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壁(61),所述第一突出壁(61)朝向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的所述滤芯支承板(46)侧突出,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或接近, 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 壁(62),在该滤芯支承板(46)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突出壁(62)至少从上方和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抵接或接近并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壁(62)形成为一体地具有:上壁部(62a),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重合;下壁部(62b),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下方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重合;以及连结壁部(62c),其将所述上壁部(62a)和所述下壁部(62b)之间连结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的至少上部的外周缘,以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支承壁部(46b),所述支承壁部(46b)在与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的所述结合面(44)正交的方向上向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侧突出, 所述第二突出壁(62)的从所述结合面(44)突出的突出量(L1)被设定成比所述支承壁部(46b)的从所述结合面(44)向所述壳体主体(42)侧突出的突出量(L2)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壁(61)形成为具有利用周壁包围内部空间(60)而成的截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周壁的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60)连通的开口部(63), 所述第二突出壁(62)形成为用除所述开口部(63)以外的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突出壁(61),使所述内部空间(60 )与所述净化室(49 )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芯支承板(46)隔着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52、53)而被夹持在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 所述第一突出壁(61)和所述第二突出壁(62)的设计尺寸被设定成:在所述滤芯支承板(46)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42)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突出壁(61)和所述第二突出壁(62)之间存在间隙(6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壁部(68)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和所述壳体罩(43)之间,所述壁部(68)以将入口室(67)与所述未净化室(48)划分开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罩(43)和所述滤芯支承板(46 )之间,该入口室(67 )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罩(43 )的空气导入口( 65 )连通,吸入导管(69)支承于所述壁部(68),所述吸入导管(69)将所述入口室(67)和所述未净化室(48)之间连通起来并以气密的方式贯通所述壁部(68), 所述壁部(68)在与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对应的部分支承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所述第一突出壁(61)的末端部(61a)在所述净化室(49)侧与所述滤芯支承板(46)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壁(61)以从所述壳体主体(42)的下端壁向上方离开的方式突出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42)的内壁。
【文档编号】F02M35/024GK103967659SQ20141003497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中内洪太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