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助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638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助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包括外圆环以及与外圆环同轴的外套筒、内套筒和内圆环,所述内圆环位于所述内套筒中,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中,外套筒的外侧围绕所述外圆环,其中,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导流带,所述外圆环与所述内圆环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二导流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加快了空气活化速度,改善了空气中氢氧分子的助燃能力,提高了燃油的燃烧率,产生了助燃的效果,实现了节能环保、改善燃烧效率的目的,同时,该助燃器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可靠性高,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方便用户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助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助燃器。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通过燃烧汽缸内燃油和空气的混合产生能量,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活塞在汽缸内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汽车正常行驶。但是,由于发动机气缸内存在燃油和空气混合不充分或不均匀的现象,导致了燃油燃烧不充分,使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气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既不利于节能环保,又增加了碳排放量污染环境。
[0003]传统结构形式的助燃器,可以改善燃烧不充分问题,但是,仍存在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作用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尤其是在助燃器结构与进气效果之间难以平衡,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助燃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助燃器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具有结构简单、助燃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特点,具有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减少汽车废气排放、节能环保的有益效果。
[000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包括外圆环以及与外圆环同轴的外套筒、内套筒和内圆环,所述内圆环位于所述内套筒中,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中,外套筒的外侧围绕所述外圆环,其中,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导流带,所述外圆环与所述内圆环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二导流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带与所述第二导流带在径向方向位于不同的平面,在轴向方向相互交错。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带设有若干个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带设有若干个第二导流孔。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带为6条,所述第二导流带为6条,所述第一导流孔的数量在3个至5个范围内,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数量在4个至6个范围内。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二导流孔均为圆形通孔。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带设有沿每一个所述第一导流带一侧侧壁向外延伸的分流挡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上设有径向导流孔,所述径向导流孔均匀分布于内套筒上,径向导流孔的数量为6个。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内套筒、外圆环、内圆环均为轴向贯通结构,外套筒与内套筒的高度相同,内圆环与第一导流带、第二导流带的高度相同。
[0014]更进一步地,外套筒与外圆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0015]优选地,该助燃器由尼龙玻纤材料制成。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加快了空气活化速度,改善了空气中氢氧分子的助燃能力,提高了燃油的燃烧率,产生了助燃的效果,实现了节能环保、改善燃烧效率的目的,同时,该助燃器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可靠性高,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方便用户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助燃器的主视结构图。
[0018]图2是图1发动机助燃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助燃器的后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和结构,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21]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包括外圆环100、外套筒200、内套筒300和内圆环400,其中,该外圆环100、外套筒200、内套筒300和内圆环400均为轴向贯通的结构,装配后呈同轴分布,内圆环400位于内套筒300中,内套筒300位于外套筒200中,外套筒200的外侧围绕外圆环100,外套筒200与内套筒300的高度相同;夕卜套筒200与内套筒300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导流带210,外圆环100与内圆环400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二导流带110,且内圆环400与第一导流带210、第二导流带110的高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燃器采用尼龙玻纤材料制成,还可以在外表面涂覆纳米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能将经过该助燃器的空气中氢氧分子迅速活化和微细化,当活化空气进入发动机气缸后,空气中氢氧分子与燃油接触充分,从而提高燃油的燃烧率。
[0022]第一导流带210与第二导流带110在径向方向位于不同的平面,在轴向方向相互交错,第一导流带210设有若干个第一导流孔211,第二导流带110设有若干个第二导流孔111,其中,第一导流带210为6条,第二导流带110为6条,第一导流孔211的数量在3个至5个范围内,第二导流孔111的数量在4个至6个范围内。该第一导流孔211与第二导流孔111均为圆形通孔,同时,内套筒300上设有径向导流孔310,该径向导流孔310均匀分布于内套筒300上,径向导流孔310的数量为6个。当空气穿过该助燃器时,先穿过第二导流孔111的空气产生涡流,穿过内圆环400和内套筒300的空气产生径向脉动,涡流与径向脉动在外套筒200内混合后,使得空气活化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外套筒200包裹着内圆环400和内套筒300,形成一种封闭式结构,加快了空气活化速度,从而提高了空气中的氢氧分子的助燃能力,当活化后的空气即将流出该助燃器时,交错分布的第一导流孔211使得活化后的空气流速更加均匀,实现助燃的功能。
[0023]与此同时,第一导流带210设有沿第一导流带210 —侧侧壁向外延伸的分流挡板212,该分流挡板212的形状与第一导流带210侧壁的形状一致,位于第一导流带210的上方,并且在每一条第一导流带21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分流挡板212。当空气经过该助燃器活化后,从第一导流带210流出助燃器时,分流挡板212能够减少流经空气的扰动性,同时,相邻的两个分流挡板212之间构成一个扇形空气流经区域,提高空气的活化效率,从而达到更佳的助燃效果。
[0024]该助燃器的各个结构之间相互紧密连接,而且外套筒200与外圆环10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0,具有连接强度高,结构稳定的特点,能有效地避免因发动机振动而对助燃器造成的结构损坏,延长助燃器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本助燃器时,第二导流带110端为空气进口,第一导流带210端为空气出口,拆分进气装置处的空气滤清器,再将该助燃器的第一导流带210端面向进气装置的进气管,将该助燃器平行地固定在进气装置的进气口处或进气管内。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加快了空气活化速度,改善了空气中氢氧分子的助燃能力,提高了燃油的燃烧率,产生了助燃的效果,实现了节能环保、改善燃烧效率的目的,同时,该助燃器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可靠性高,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方便用户使用。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助燃器,包括外圆环(100)以及与外圆环(100)同轴的外套筒(200)、内套筒(300)和内圆环(400),所述内圆环(400)位于所述内套筒(300)中,内套筒(300)位于所述外套筒(200)中,外套筒(200)的外侧围绕所述外圆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00)与内套筒(300)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导流带(210),所述外圆环(100)与所述内圆环(400)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第二导流带(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带(210)与所述第二导流带(110)在径向方向位于不同的平面,在轴向方向相互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带(210)设有若干个第一导流孔(211),所述第二导流带(110)设有若干个第二导流孔(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带(210)为6条,所述第二导流带(110)为6条,所述第一导流孔(211)的数量在3个至5个范围内,所述第二导流孔(111)的数量在4个至6个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211)与所述第二导流孔(111)均为圆形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带(210)设有沿每一个所述第一导流带(210) —侧侧壁向外延伸的分流挡板(2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00)上设有径向导流孔(310),所述径向导流孔(310)均匀分布于内套筒(300)上,径向导流孔(310)的数量为6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00)、内套筒(300)、外圆环(100)、内圆环(400)均为轴向贯通结构,外套筒(200)与内套筒(300)的高度相同,内圆环(400)与第一导流带(210)、第二导流带(110)的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外套筒(200)与外圆环(10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发动机助燃器,其特征在于,该助燃器由尼龙玻纤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F02M29/04GK204239096SQ20142062383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姚海宁, 郑贤即 申请人:姚海宁, 郑贤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