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8968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活塞环部位有少量的漏气进入发动机机体内,漏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含有大量水汽、燃烧生成的尾气、汽油等,混合气体经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机油,而汽油、燃烧尾气、水汽等将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再次循环燃烧,以减少排放污染。

常见的油气分离器设计在发动机顶部的气缸盖罩内,并在油气分离器的出口设计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用于调整发动机机体内部的气体压力。这样的设计存在如下问题:(1)油气分离器会使发动机高度增加,装配空间需求大;(2)分离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连接管路等)连接管路较长;(3)压力调节阀需要单独装配和密封,容易失效;(4)在极寒环境下,气缸盖罩顶部受到冷空气的吹拂,会导致分离系统中的汽油和水汽冷凝无法排出,甚至结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以减少装配空间,省略连接管路,同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右壳体和左壳体,右壳体与左壳体连接为一体,中间形成油气分离腔,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油气分离挡板;所述右壳体的右壁右侧具有压力调节盒、右壁左侧具有排气槽,右壳体的右壁开设有位于排气槽外且与压力调节盒直接连通的阀室进气口,排气槽内开设有与压力调节盒连通的阀室出气口,一压力调节阀安装在压力调节盒内与所述阀室出气口配合,一盒盖盖在压力调节盒的右端,与压力调节盒形成压力调节阀室;所述左壳体的左壁开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底壁开设有回油口。

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阀座和位于阀座内的阀芯、弹簧,弹簧套在阀芯上,阀芯插在所述阀室出气口内,阀座焊接在所述压力调节盒内,阀座用来限制阀芯和弹簧的位置。通过弹簧和阀芯来调节气体压力大小,随着气体压力的变化,弹簧形变发生变化,从阀室出气口流出的气体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压力调节阀可以控制油气分离腔内部气体流量大小和发动机机体内部的曲轴箱压力。

所述左壳体焊接在右壳体的左侧,所述盒盖焊接在压力调节盒的右端。

所述油气分离挡板集成在所述右壳体的右壁左侧。

所述右壳体的左边缘开设有一圈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密封油气分离器与缸体之间的平面。

缸体上集成有油气分离器布置腔、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油气分离器布置腔连通。在使用时,上述油气分离器的左壳体伸入油气分离器布置腔内,右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上,排气槽与排气通道的排气入口对应,油气分离器布置腔通过油气混合气入口与油气分离腔连通,发动机活塞泄漏的油气混合气经过进气通道、油气分离器布置腔、油气混合气入口进入油气分离腔内,在油气分离腔内通过油气分离挡板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通过阀室进气口进入压力调节阀室,通过压力调节阀调节压力大小,并经阀室出气口流出压力调节阀室,经排气槽、排气入口进入排气通道,然后排出缸体,进入进气系统再次燃烧,而分离后的机油通过回油口、进气通道流回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1)内置压力调节阀的油气分离器节省了装配空间,在使用时,油气分离器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上,无需外部再通过管路连接,简化了产品的装配工艺,降低了整机的成本。

(2)压力调节单元(即压力调节阀室和压力调节阀)集成在油气分离器中,压力调节阀不需要单独安装,也不需要单独进行密封,可靠性更好。

(3)现有的安装在气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器,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整个发动机配气机构及发动机顶部的密封和布置;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气分离器的设计仅需考虑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因而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小的特点。

(4)油气分离器的左壳体位于油气分离器布置腔内,缸体热量能够提高油气分离器内温度;另外,在油气分离器以外,缸体上还要装配进气歧管、电机、中冷器等等零件,在车辆运行时,外部零件遮挡了大部分吹向油气分离器的冷空气,有利于油气分离器的保温,避免了油气分离器在极寒环境下遇冷冷凝或者结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右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缸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右壳体1、左壳体2、压力调节阀和盒盖4,压力调节阀包括阀座5和位于阀座5内的阀芯6、弹簧7;右壳体1、左壳体2、盒盖4、阀座5、阀芯6都为塑料注塑成型件,左壳体2位于右壳体1的左侧,右壳体1与左壳体2通过摩擦焊焊接为一体,中间形成油气分离腔;左壳体2的左壁开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21、底壁开设有两个回油口22;右壳体1的左边缘开设有一圈安装槽15,该安装槽15内安装有密封圈8,右壳体1的右壁右侧具有压力调节盒11、右壁左侧具有排气槽12和油气分离挡板3(即压力调节盒11、排气槽12和油气分离挡板3都注塑集成在右壳体1上),右壳体1的右壁开设有位于排气槽12外且与压力调节盒11直接连通的阀室进气口13,排气槽12内开设有与压力调节盒11连通的阀室出气口14,弹簧7套在阀芯6上,阀芯6插在阀室出气口14内,阀座5通过超声波焊接在压力调节盒11内,盒盖4通过超声波焊接在压力调节盒11的右端,盒盖4与压力调节盒11形成压力调节阀室。

如图5所示,缸体9上集成有油气分离器布置腔91、两个进气通道92和一个排气通道93,两个进气通道92与油气分离器布置腔91连通。在使用时,上述油气分离器的左壳体2伸入油气分离器布置腔91内,右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9上,排气槽12与排气通道93的排气入口94对应,油气分离器布置腔91通过油气混合气入口21与油气分离腔连通,发动机活塞泄漏的油气混合气经过两个进气通道92、油气分离器布置腔91、油气混合气入口21进入油气分离腔内,在油气分离腔内通过油气分离挡板3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通过阀室进气口13进入压力调节阀室,通过弹簧7和阀芯6调节压力大小,并经阀室出气口14流出压力调节阀室,经排气槽12、排气入口94进入排气通道93,然后排出缸体9,进入进气系统再次燃烧,而分离后的机油通过两个回油口22、两个进气通道92流回油底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