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8720发布日期:2019-01-18 19:1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分离装置大多采用滤网式、迷宫式和旋风式。其中,1、滤网式油气分离器在发动机工作时,窜入曲轴箱的各种气体将经过滤网的过滤分离后再由出气口排出,该分离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过滤分离效果不显著、净化效率较低,随着排放要求的提高,导入大气中的可燃混合气体和机油蒸汽已无法达到排放要求。2、迷宫式油气分离器主要通过减缓曲轴箱混合气的流速,使混合气中的油雾冷凝,从而达到油气分离的效果,该分离器的过滤分离效果有所加强,但是仍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容易污染环境,且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3、旋风式油气分离器主要利用液体和气因做旋运动时所受到的离心力不同来实现分离,其分离效果较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但是该分离器需要额外元件来提供做旋运动的动力,需要额外消耗发动机的功率,产生更高的使用成本和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分离效果佳的油气分离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油气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至少一层截油层,每层截油层包括至少两个周向设置的截油丝;

所述截油丝与转动装置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改进:还包括固定件;所述截油丝通过固定件与转动装置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截油丝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到固定件的外侧;

所述固定件的中心位置与转动装置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相邻两个固定件之间设置有一层截油层。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上抵片和下抵片;固定件均位于上抵片和下抵片之间,固定件的上表面与上抵片的下表面抵接,固定件的下表面与下抵片的上表面抵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紧固装置;每个固定件上均设置有通孔,紧固装置穿过所有固定件的通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凹槽,截油丝一端的头部弯折后伸入凹槽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油丝为单根丝或者至少两根丝成束。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技术优势为:

1、无外圈和支架,重量减轻,成本降低,能耗和噪音降低;

2、增加固定件,就可以增加层次,提高截油效率;

3、通过截油丝的长短变化可制作成不同直径的分离盘,以适应不同客户不同机型对分离盘直径的要求,不需要开模制作外圈和支架;

4、生产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缠绕设备,生产效率高;

5、截油丝可粗可细,可用金属丝,也可用非金属丝,不受缠绕工艺的影响;

6、截油丝拦截油脂后,将油脂无阻力甩到集油口上,而有外圈的分离盘,容易遇到外圈阻力,形成滞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油气分离器,如图1-2所示,包括若干个截油丝3、三个固定件2和一个连接电机的转动装置1。

三个固定件2从上到下依次套设在转动装置1上,相邻两个固定件2之间沿着转动装置1的轴心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截油丝3。

截油丝3从两个固定件2之间沿着转动装置1的轴心向外侧的方向向外延展,截油丝3伸到两个固定件2的外侧。截油丝3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固定件2抵接,相邻两个固定件2固定住截油丝3,在转动装置1转动时,通过固定件2带动截油丝3共同转动。

每相邻两个固定件2之间的截油丝3形成一个截油层,三个固定件2共设置有两层截油层。在两层截油层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中,截油丝3同样为周向均匀设置,两层截油层的截油丝3依次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截油丝3更加彻底的清除油烟中的油,提供净化效果。

从下到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固定件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1,截油丝3位于相邻两个固定件2之间的一端弯折伸入凹槽21,这样可以增加截油丝3与凹槽21的固定效果,防止转动装置1在转动时将截油丝3甩出去。

转动装置1上从上到下套设有上抵片41和下抵片42,三个固定件2均位于上抵片41和下抵片42之间,最上方的固定件2的上表面与上抵片41下表面抵接,最下方的固定件2的上表面与下抵片42上表面抵接,上抵片41和下抵片42固定住三个固定件2和所有的截油丝3。

三个固定件2上均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22,三个固定件2的通孔22对齐,紧固装置5穿过三个固定件2的通孔22,从而固定三个固定件2。

截油丝3为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可以是单根丝,也可以是多根丝成束,固定件2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图2中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选用两个固定件2和一个截油层的形式,或者以此类推的其他形式,截油层的层数越多,截油效果越好。

另外,可以将所有的固定件2替换成一个四周开孔的固定件2,或者取消固定件2改为直接在转动装置1上开孔。截油丝3一端伸入固定件2(或转动装置1)的孔中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这样也能起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将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设置在油烟机或空气净化器等的油烟通道中,在油气分离器四周设置集油口,启动转动装置1的电机,转动装置1通过固定件2带动截油丝3转动;

油烟通过高速旋转的油气分离器时,油被截油丝3拦截,并甩向四周的集油口内,以此回收油,气体继续通过。

现有的产品由于采用有盘结构(即为在固定件2外侧套设有圆环形状的外盘,截油丝3固定设置在固定件2和圆环之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内外盘平衡,而截油丝3受制于外盘限制,需要增加更多层数才能获得较好的外盘吸附效果,制造成本增加,整体体积加大,噪声增大,不利于厂家配套。且有盘结构在改变截油丝3的长短时,需要同时更换外盘从而改变外盘的直径,较为麻烦,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外盘结构,由于无外盘限制,在改变截油丝3的长短时,只需要裁剪不同长短的截油丝3,即可给所有厂家配套,满足不同直径要求,制造成本降低,重量减轻,噪音降低,能耗减少。还可以做成多层次(从上到下设置多层截油层),提高净化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无外盘结构相较于有盘结构,因为去除了外盘,截油丝3转动时的能耗更低(在同样情况下,节省大约15%的能耗),效率更高。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