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0112发布日期:2019-07-10 09:3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油气分离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石化领域,通常需要使用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由于井口气介质成份复杂,轻烃吸出严重,一般分离器对介质中大量的油、水等杂质分离不出,容易将上一级中的油水等杂质带入到下一级,直接影响下一级压缩机运行,甚至影响各级易损件寿命最终导致整个机组允许不畅。

CN207734657U公开了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进口管以及气通道管,其中进口管采用切边偏进口管,即气液分离器本体为粗管,进口管为细管,细管切粗管边部与粗管连通;分离器本体经进口管接入被测介质,分离器本体下部为液出口侧,连接液管线,上部为气出口侧,连接气管线;气通道管设于分离器本体的内腔中。捕雾器(如CN207734657U中的捕雾板)是分离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是由波形叶片、板片、卡条等部件组成,当雾气通过捕雾装置时,雾气中混杂的液滴、固形物等撞击到波形板上,这些液滴、固形物在惯性作用下与气体分离,从而实现气、雾分离。又如CN202096829U公开的捕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捕雾单元,捕雾单元包括:多个波纹网,彼此叠置以形成多层捕雾填料;骨架,形成固定的框架结构以容纳所述多层捕雾填料;固定网,包覆容纳有多层捕雾填料的骨架的整个外表面。

如前所述分离器虽然能够实现气液分离,但其用于井口气分离时,经捕雾板分离后的油、水等杂质容易对捕雾板下方首次分离后的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增加捕雾板分离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对首次分离后的气体(初分离气)造成二次污染的分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器,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污口,在进气口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首次气雾分离的进气分离组件,在筒体内且位于出气口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再次分离的捕雾装置;其中,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竖直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相邻波形板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其中,框架包括一顶板、一底板和位于波形板对侧的两侧板,在底板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波形板位于由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的敞口空间内,其中一敞口作为初分离气进口、另一敞口作为二次分离气出口。

进一步地,顶板完全遮盖波形板并自初分离气进口向外伸出后固定在筒体内壁,底板完全托住波形板并自二次分离气出口向外伸出后固定在筒体内壁,排料口位于底板的伸出部位。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利用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便于气雾流动,使气雾混合气更好地汇聚于波形板之间进行再次气雾分离。

进一步地,底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5°,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分离后的油、水等杂质排除;作为优选,底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8°。

进一步地,在底板下方设置有与排料口连通的第一排液管。

更进一步地,第一排液管与进气分离组件的第二排液管连通。

作为优选,底板上表面呈波形结构,且波形结构的沟槽交汇于排料口。

进一步地,出气口轴线重合于捕雾装置水平方向的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分离器一方面解决了分离过程中的油、水等杂质进行回收的技术问题,

进气分离组件首次对气雾混合气进行气雾分离,首次分离后的油、水等杂质经第二排液管排除,首次分离后的气体(初分离气)进入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对初分离气进行再次分离,再次分离出的油、水等杂质经第一排液管排至第二排液管,从而防止对捕雾装置下方的初分离气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便于利用分离器内部空间,使初分离气能够更好地汇聚于捕雾装置的波形板之间进行再次气雾分离。本实用新型分离器内捕雾装置的底板和顶板在波形板上下两侧错开延伸,不仅方便波形板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在其初分离气进口和二次分离气出口分别安装过滤网,还方便滤网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分离器的主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分离器的C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分离器的B-B向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分离器的A-A向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分离器的底板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分离器的主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分离器的主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分离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筒体7,设置于筒体7上的进气口701、出气口702和排污口703,在进气口701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首次气雾分离的进气分离组件,在筒体7内且位于出气口702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再次分离的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竖直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1,相邻波形板1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框架包括一顶板201、一底板202和位于波形板1对侧的两侧板203,在底板202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3,波形板1位于由顶板201、底板202和侧板203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的敞口空间内,其中一敞口作为初分离气进口4、另一敞口作为二次分离气出口5。

其中,如图1所示,顶板201完全遮盖波形板1并自初分离气进口4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底板202完全托住波形板1并自二次分离气出口5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同时通过支架10将框架固定在筒体7内壁,排料口3位于底板202的伸出部位。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利用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便于气雾流动,使气雾混合气更好地汇聚于波形板1之间进行再次气雾分离。

其中,如图1所示,在底板202下方设置有与排料口3连通的第一排液管6。

其中,如图1所示,出气口702轴线重合于捕雾装置水平方向的中心线。

实施例2

一种分离器,参见图4,如图6所示,包括筒体7,设置于筒体7上的进气口701、出气口702和排污口703,在进气口701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首次气雾分离的进气分离组件,在筒体7内且位于出气口702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再次分离的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竖直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1,相邻波形板1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框架包括一顶板201、一底板202和位于波形板1对侧的两侧板203,在底板202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3,波形板1位于由顶板201、底板202和侧板203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的敞口空间内,其中一敞口作为初分离气进口4、另一敞口作为二次分离气出口5。

其中,如图6所示,顶板201完全遮盖波形板1并自初分离气进口4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底板202完全托住波形板1并自二次分离气出口5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同时通过支架10将框架固定在筒体7内壁,排料口3位于底板202的伸出部位。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利用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便于气雾流动,使气雾混合气更好地汇聚于波形板1之间进行再次气雾分离。

其中,如图6所示,在底板202下方设置有与排料口3连通的第一排液管6,且第一排液管6向下延伸并与进气分离组件的第二排液管8连通。

其中,如图5所示,底板202上表面呈波形结构,且波形结构的沟槽2021交汇于排料口3。

其中,如图6所示,出气口702轴线重合于捕雾装置水平方向的中心线。

实施例3

一种分离器,参见图4,如图7所示,包括筒体7,设置于筒体7上的进气口701、出气口702和排污口703,在进气口701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首次气雾分离的进气分离组件,在筒体7内且位于出气口702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再次分离的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竖直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1,相邻波形板1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框架包括一顶板201、一底板202和位于波形板1对侧的两侧板203,在底板202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3,波形板1位于由顶板201、底板202和侧板203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的敞口空间内,其中一敞口作为初分离气进口4、另一敞口作为二次分离气出口5。

其中,如图7所示,顶板201完全遮盖波形板1并自初分离气进口4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底板202完全托住波形板1并自二次分离气出口5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同时通过支架10将框架固定在筒体7内壁,排料口3位于底板202的伸出部位。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利用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便于气雾流动,使气雾混合气更好地汇聚于波形板1之间进行再次气雾分离。

其中,底板20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5°,该夹角包括但不限于0°、3°、5°、8°、10°、12°、15°;作为优选,底板20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8°。

其中,如图7所示,在底板202下方设置有与排料口3连通的第一排液管6,且第一排液管6向下延伸并与进气分离组件的第二排液管8连通。

其中,参见图5,底板202上表面呈波形结构,且波形结构的沟槽2021交汇于排料口3。

其中,出气口702轴线重合于捕雾装置水平方向的中心线。

原理: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组件首次对气雾混合气进行气雾分离,首次分离后的油、水等杂质经第二排液管8排除,首次分离后的气体(初分离气)进入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对初分离气进行再次分离,再次分离出的油、水等杂质经第一排液管6排至第二排液管8,从而防止对捕雾装置下方的初分离气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分离器采用“顶板201完全遮盖波形板1并自初分离气进口4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底板202完全托住波形板1并自二次分离气出口5向外伸出后焊接固定在筒体7内壁,排料口3位于底板202的伸出部位”的结构,初分离气能够更好地汇聚于捕雾装置的波形板之间进行再次气雾分离,其具体流向参见图1、图6、图7中箭头9所示。此外,本实用新型分离器内捕雾装置的底板202和顶板201在波形板1上下两侧错开延伸,不仅方便波形板1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在其初分离气进口4和二次分离气出口5处分别安装过滤网,方便滤网安装和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