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减震装置及包括该燃油泵减震装置的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713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燃油泵减震装置及包括该燃油泵减震装置的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2)包括泵芯支撑筒(22)和连接到所述泵芯支撑筒(22)上的减震支架(23),所述泵芯支撑筒(22)用于固定到燃油泵的泵芯(1)上以支撑所述泵芯(1),所述减震支架(23)用于固定到燃油泵的储油盒(3)上。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燃油泵的泵芯和储油盒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吸收或缓冲了泵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降低了燃油泵的震动和噪音并提高了燃油泵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燃油泵减震装置的燃油泵。
【专利说明】燃油泵减震装置及包括该燃油泵减震装置的燃油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泵,并尤其涉及燃油泵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燃油泵作为汽车供油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安装在汽车燃油箱内,用于将燃油箱内的燃油输送到汽车引擎。
[0003]目前市场上很多汽车燃油泵的泵芯通过泵支架与储油盒刚性连接在一起。但是,由于泵芯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震动,泵芯与储油盒之间的刚性连接使得泵芯产生的震动不能被很好地吸收或缓冲,这会导致泵芯的震动被直接传递到储油盒上,从而引起燃油泵震动和发出噪音并降低燃油泵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泵减震装置,该燃油泵减震装置安装在燃油泵的泵芯和储油盒之间,以吸收或缓冲泵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降低燃油泵的震动和噪音并提高燃油泵的可靠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油泵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包括泵芯支撑筒和连接到所述泵芯支撑筒上的减震支架,所述泵芯支撑筒用于固定到燃油泵的泵芯上以支撑所述泵芯,所述减震支架用于固定到燃油泵的储油盒上。由此,泵芯经由减震装置固定在储油盒上,从而降低了燃油泵的震动和噪音并提高了燃油泵的可靠性。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还可以单独地或以任意组合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07](I)所述减震支架包括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通过至少两个纵向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通过至少两个纵向支柱连接在一起;
[0008](2)所述第一环形部在其周向的至少两个位置处连接到所述泵芯支撑筒上;
[0009](3)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三环形部上的焊接支脚,所述第三环形部用于经由所述焊接支脚焊接到所述储油盒的内壁上;
[0010](4)所述第三环形部在其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突出部,所述限位突出部用于限制所述泵芯支撑筒的水平晃动;
[0011](5)所述纵向支柱在其上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环形部弯曲的钩状结构,所述钩状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泵芯支撑筒的向上窜动;
[0012](6)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所述纵向肋和所述纵向支柱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
[0013](7)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还包括附接在所述泵芯支撑筒的内壁上的泵芯卡爪,所述泵芯支撑筒用于经由所述泵芯卡爪卡接配合到所述泵芯上;[0014](8)所述泵芯卡爪、所述泵芯支撑筒、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所述纵向肋、所述纵向支柱和所述焊接支脚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
[0015](9)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包括三个焊接支脚。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油泵,其特征在于,该燃油泵包括泵芯、储油盒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燃油泵减震装置,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固定到所述泵芯和所述储油盒上,以吸收所述泵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参照附图经由非限制性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0018]图1是泵芯和储油盒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泵芯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0020]图3是泵芯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还未组装在一起的爆炸立体图;
[00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00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燃油泵减震装置。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0024]如图1所示,在使用状态下,燃油泵减震装置2安装在泵芯I和储油盒3之间,以吸收和缓冲泵芯I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降低泵芯-储油盒组件的震动和噪音并提高燃油泵的可靠性。
[0025]如图2至图5所示,燃油泵减震装置2包括上泵芯卡爪21、下泵芯卡爪21'、泵芯支撑筒22、减震支架23和焊接支脚24。上泵芯卡爪21附接在泵芯支撑筒22的上内壁上,下泵芯卡爪21'附接在泵芯支撑筒22的下内壁上。优选地,燃油泵减震装置2包括三个上泵芯卡爪21和三个下泵芯卡爪21,,它们以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方式附接到泵芯支撑筒22上。泵芯支撑筒22在其外周的至少两个位置处连接到减震支架23上。优选地,泵芯支撑筒22在其外周的两个相对的位置处连接到减震支架23上,从而在泵芯支撑筒22和减震支架23之间提供足够稳定和牢固的连接并有助于形成柔性的减震结构。减震支架23与焊接支脚24连接在一起。优选地,燃油泵减震装置2包括三个焊接支脚24,这三个焊接支脚24以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方式连接到减震支架23上。与设置更多个焊接支脚或形成连续焊接带的方案相比,设置三个焊接支脚能够简化焊接过程并有助于提供柔性的减震结构。[0026]下面参照图4和图5更详细地描述减震支架23的具体结构。减震支架23包括第一环形部231、第二环形部232和第三环形部233,第一环形部231和第二环形部232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纵向肋234连接在一起,第二环形部232和第三环形部233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纵向支柱235连接在一起。由此,第一环形部231、第二环形部232、第三环形部233、纵向肋234和纵向支柱235形成了柔性的减震支架23,该减震支架23能有效地吸收震动。
[0027]第一环形部231在其周向的两个相对位置25处连接到泵芯支撑筒22上,从而有助于提供柔性的减震结构。当然,第一环形部231也可以在其周向的更多个位置处连接到泵芯支撑筒22上。第三环形部233与焊接支脚24连接在一起。
[0028]优选地,第一环形部231、第二环形部232、第三环形部233、纵向肋234和纵向支柱235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更优选地,上泵芯卡爪21、下泵芯卡爪21'、泵芯支撑筒22、焊接支脚24与上述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的减震支架23也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
[0029]如图4最清楚地示出的,第三环形部233在其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突出部2331,例如四个限位突出部2331。限位突出部2331与泵芯支撑筒2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从而允许泵芯支撑筒22在泵芯I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水平运动,但限制其过度水平晃动。
[0030]如图5最清楚地示出的,纵向支柱235在其上端部形成有朝向第一环形部231弯曲的钩状结构2351,钩状结构2351与第一环形部23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从而允许泵芯支撑筒22在泵芯I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竖向运动,但限制其过度向上窜动。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在使用状态下,上泵芯卡爪21卡接配合到泵芯I的上凸缘11上,下泵芯卡爪21,卡接配合到泵芯I的下凸缘12上,焊接支脚24焊接到储油盒3的内壁上,由此泵芯I经由燃油泵减震装置2保持在储油盒3上。泵芯I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经由上泵芯卡爪21和下泵芯卡爪21,传递到泵芯支撑筒22上,然后经由减震支架23吸收或缓冲。由此,最终传递到焊接支脚24并继而传递到储油盒3上的震动显著降低。
[003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例如,泵芯卡爪、焊接支脚、限位突出部的数目可以更多或更少,其位置也可以变化。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2)包括泵芯支撑筒(22)和连接到所述泵芯支撑筒(22)上的减震支架(23),所述泵芯支撑筒(22)用于固定到燃油泵的泵芯(I)上以支撑所述泵芯(1),所述减震支架(23)用于固定到燃油泵的储油盒(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架(23)包括第一环形部(231)、第二环形部(232)和第三环形部(233),所述第一环形部(231)和所述第二环形部(232)通过至少两个纵向肋(23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环形部(232)和所述第三环形部(233)通过至少两个纵向支柱(235)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部(231)在其周向的至少两个位置(25)处连接到所述泵芯支撑筒(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2 )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三环形部(233 )上的焊接支脚(24 ),所述第三环形部(233 )用于经由所述焊接支脚(24)焊接到所述储油盒(3)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形部(233)在其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突出部(2331),所述限位突出部(2331)用于限制所述泵芯支撑筒(22)的水平晃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柱(235)在其上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环形部(231)弯曲的钩状结构(2351 ),所述钩状结构(2351)用于限制所述泵芯支撑筒(22)的向上窜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部(231)、所述第二环形部(232)、所述第三环形部(233)、所述纵向肋(234)和所述纵向支柱(235)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2)还包括附接在所述泵芯支撑筒(22)的内壁上的泵芯卡爪(21,2广),所述泵芯支撑筒(22)用于经由所述泵芯卡爪(21,21')卡接配合到所述泵芯(I)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所述泵芯卡爪(21,2广)、所述泵芯支撑筒(22)、所述第一环形部(231)、所述第二环形部(232)、所述第三环形部(233)、所述纵向肋(234)、所述纵向支柱(235)和所述焊接支脚(24)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2)包括三个焊接支脚(24)。
11.一种燃油泵,其特征在于,该燃油泵包括泵芯(I)、储油盒(3)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泵减震装置(2),所述燃油泵减震装置(2)固定到所述泵芯(I)和所述储油盒(3)上,以吸收所述泵芯(I)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文档编号】F04B53/00GK203614382SQ20132085010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海林, 汤弼君 申请人: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