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005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能的输送、转换中枢设备,在电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安装和检修工艺质量对设备投运后的运行状况带来明显影响,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而抽真空及注油是变压器安装和大修中的重要工序。在变压器抽真空注油时,抽真空的阀门,位于变压器的顶部,变压器的油加入到离变压器顶部10-20cm时,会关闭阀门,停止注油,以防止变压器中的油进入真空泵中。但是传统的变压器上没有观察孔,无法观察变压器的油离变压器顶部的距离,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导致变压器油进入真空泵内部,使真空泵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有在变压器上设置检测装置,以检测油量,但是装置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219477a公开了一种定量真空注油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油箱,工作台上设有容器,工作台上设有能够往容器内注入定量的油液的油泵,本定量真空注油机还包括两位三通阀,两位三通阀包括端口一、端口二以及端口三,容器与端口一相连通,端口二通过连通管与工件的腔体相连通,端口三与一真空泵的端口相连通,端口二能够分别与端口一或端口三中的其中一个相连通。本定量真空注油机具有能够精确控制注油量且结构较为简单的优点。它解决了现有的真空注油机不能够精确控制往产品内注入的油量且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定量真空注油机可避免出现油进入真空泵的状况,但是需要设计定量真空注油机,成本比较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80049a公开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监控装置,包括与变压器本体的抽气口密封连接的抽气接头,抽气接头通过抽气管与抽真空器连接在一起,变压器本体的注油口通过注油管连接有真空注油器,真空注油器的输入端与储油罐对应连接在一起,抽气管上安装有由控制器控制的真空阀门,注油管上安装有由控制器控制的注油阀门,抽气接头上安装有延伸到变压器本体内并与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的油面传感器,抽气接头上还安装有检测变压器本体内腔真空度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真空度传感器,抽真空器和真空注油器的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本变压器真空注油监控装置,能够辅助监控注油量、准确可靠,能有效降低真空注油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真空注油效率。该检测设置可以检测变压器中的油量,但是装置比较复杂,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当变压器抽真空注油时油位过高,变压器油进入该装置,浮漂会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并起到密封作用,且密封可采用树脂密封垫,机械性能高,能阻止变压器油进入真空泵内,从而起到对真空泵的保护,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成本低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顶部的阀门一和设置在箱体底部的阀门二,所述阀门一与真空泵连接,所述阀门二与变压器连接,所述阀门一底部周向设置密封垫一;所述箱体内与所述阀门一对应位置上设置浮漂导向支架,所述浮漂导向支架内设置浮漂,所述浮漂顶部设置密封垫二;所述箱体下部设置防溅油隔板,所述防溅油隔板侧边设置油气导流孔,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排油阀。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侧边设置检修孔,所述箱体侧边与所述检修孔对应位置设置检修手孔盖。

进一步的,所述浮漂侧边设置浮漂导向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浮漂导向支架内壁两侧设置导轨,所述浮漂导向滚轮位于所述导轨内。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和防溅油隔板均采用厚度为4-6mm的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为不锈钢密封垫或树脂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20-30份、聚丙乙烯20-30份、聚醚醚酮树脂10-20份、玻璃纤维1-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10份、引发剂2-5份,溶剂20-30份。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在重量比1-2:1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混合8-12min,经挤出机在175-190℃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70-90℃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00-220℃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公开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顶部的阀门一和设置在箱体底部的阀门二,其中阀门一与真空泵连接,阀门二与变压器连接,阀门一底部周向设置密封垫一;箱体内与阀门一对应位置上设置浮漂导向支架,浮漂导向支架内设置浮漂;其中浮漂导向支架为圆柱型空心支架,不影响油的进入,还能限定浮漂的位置,而浮漂为空心结构,在力的作用下可在浮漂导向支架内上下移动。

2、浮漂顶部设置密封垫二,当变压器内油位过高时,变压器油会从阀门二中进入本发明中,当油量较多时,浮漂3会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浮漂导向支架向上移动,浮漂顶部的密封垫二会与阀门一1底部周向固定的密封垫一相互接触并密封,防止箱体中的油进入真空泵。

3、箱体下部设置防溅油隔板,而防溅油隔板侧边设置油气导流孔,将油气导流孔设置在防溅油隔板的侧边,气体经过侧边的油气导流孔缓冲后,后会在箱体内均匀分布,不会对浮漂产生冲击力。

4、箱体底部设置排油阀,在真空注油后可将箱体内的油排放出去。箱体侧边设置检修孔,用于观察箱体内的情况,并进行检修,箱体侧边与检修孔对应位置设置检修手孔盖,可起到密封作用。

5、浮漂导向支架内壁两侧对称位置上设置导轨,浮漂侧边对称位置上设置浮漂导向滚轮,浮漂导向滚轮位于导轨内,因此浮漂导向滚轮可沿着导轨运动,阻力小,更精确。

6、为了增强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的抗冲击性以及耐油性能,本发明公开一种树脂密封垫,采用abs树脂、聚丙乙烯和聚醚醚酮树脂为基料,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它抗酸、碱、盐的腐蚀能力比较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有机溶剂溶解,且成形性好,耐冲击;而聚丙乙烯机械性能好,耐化学腐蚀,耐油,耐热,不吸水不吸油。聚醚醚酮树脂是在主链结构中含有一个酮键和两个醚键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高聚物,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药品腐蚀、自润滑、耐磨损和抗疲劳、阻燃性等特性,但是它的冲击强度较差。因此本发明将abs树脂、聚丙乙烯和聚醚醚酮树脂共混,目的在于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由于abs树脂、聚丙乙烯和聚醚醚酮树脂相容性不好,因此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对abs树脂和聚丙乙烯进行接枝改性,提高相容性,进而提高机械性能。接枝改性的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混合,接枝效果好,材料的机械性能高。另外产品中还添加有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当受到外来的负荷或能量时,负载沿着玻璃纤维向四周传递,应力被迅速地扩散了,从而阻止了裂纹的增长,具有增韧和抗冲击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浮漂导向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门一,2-浮漂导向支架,3-浮漂,4-防溅油隔板,5-油气导流孔,6-检修手孔盖,7-箱体,8-排油阀,9-阀门二,10-密封垫一,11-密封垫二,12-浮漂导向滚轮,13-检修孔,14-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泵防吸油装置,包括箱体7、设置在箱体7顶部的阀门一1和设置在箱体7底部的阀门二9,其中阀门一1与真空泵连接,阀门二9与变压器相连接;在阀门一1底部周向固定密封垫一10。

箱体7内与阀门一1对应位置上设置浮漂导向支架2,浮漂导向支架2为圆柱型空心支架,浮漂导向支架2内设置浮漂3,其中浮漂3为空心结构,浮漂3在力的作用下可在浮漂导向支架2内上下移动。浮漂3顶部设置密封垫二11;箱体7下部设置防溅油隔板4,而防溅油隔板4侧边设置油气导流孔5,将油气导流孔5设置在防溅油隔板4的侧边,是为了防止浮漂3在气流的作用下上浮,气体经过侧边的油气导流孔5缓冲后,后会在箱体7内均匀分布,不会对浮漂3产生冲击力。箱体7底部设置排油阀8,用于将箱体7内的油排放出去。

箱体7侧边设置检修孔13,用于观察箱体内7的情况,并进行检修,箱体7侧边与检修孔13对应位置设置检修手孔盖6,可起到密封作用。

箱体7和防溅油隔板4均采用厚度为4-6mm的钢板,本实施例中箱体7和防溅油隔板4均采用厚度为4mm。

本实施例中密封垫一10和密封垫二11均为不锈钢密封垫,强度大。

使用本实施例的真空泵防吸油装置时,首先将真空泵与阀门一1相连接,变压器与阀门二9相连接,对变压器进行真空注油时,当变压器内油位过高时,变压器油会从阀门二9中进入本发明中,当油量较多时,浮漂3会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浮漂导向支架2向上移动,浮漂3顶部的密封垫二11会与阀门一1底部周向固定的密封垫一10相互接触并密封,从而阻止变压器油进入真空泵内,从而起到对真空泵的保护,杜绝环境污染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浮漂导向支架2内壁两侧对称位置上设置导轨14,浮漂3侧边对称位置上设置浮漂导向滚轮12,浮漂导向滚轮12位于导轨14内,因此浮漂导向滚轮12可沿着导轨14运动。

本实施例中箱体7和防溅油隔板4均采用厚度为5mm的钢板。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20份、聚丙乙烯30份、聚醚醚酮树脂10份、玻璃纤维1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引发剂2份,溶剂20份。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按重量比1:1混合。

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高速混合12min,经挤出机在175℃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70℃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00℃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22份、聚丙乙烯28份、聚醚醚酮树脂12份、玻璃纤维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6份、引发剂3份,溶剂22份。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按重量比2:1混合。

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高速混合11min,经挤出机在180℃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80℃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10℃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25份、聚丙乙烯26份、聚醚醚酮树脂15份、玻璃纤维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7份、引发剂4份,溶剂24份。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按重量比1.5:1混合。

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高速混合10min,经挤出机在185℃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85℃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15℃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26份、聚丙乙烯25份、聚醚醚酮树脂16份、玻璃纤维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份、引发剂5份,溶剂26份。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按重量比1:1混合。

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高速混合9min,经挤出机在190℃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70℃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20℃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28份、聚丙乙烯22份、聚醚醚酮树脂18份、玻璃纤维1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份、引发剂2份,溶剂28份。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按重量比2:1混合。

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高速混合8min,经挤出机在175℃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80℃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00℃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30份、聚丙乙烯20份、聚醚醚酮树脂20份、玻璃纤维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份、引发剂3份,溶剂30份。

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醇按重量比1.5:1混合。

树脂密封垫由以下步骤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abs树脂和聚丙乙烯,高速混合10min,经挤出机在180℃熔融挤出,经冷却、干燥得接枝产品;

(2)将接枝产品、聚醚醚酮树脂和玻璃纤维在90℃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挤出机在210℃挤出造粒,模具加工成型即得产品。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聚丙乙烯替换为abs树脂,即: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树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50份、聚醚醚酮树脂20份、玻璃纤维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份、引发剂3份,溶剂30份。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聚醚醚酮树脂替换为聚丙乙烯,即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均是树脂密封垫,其中高强度树,即脂密封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abs树脂30份、聚丙乙烯40份、玻璃纤维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份、引发剂3份,溶剂30份。

性能测试:

检测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2制备的产品的性能,具体包括常温下拉伸强度、邵氏硬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在100℃×168h后,拉伸强度以及硬度的变化量,具体参见表1。

表1树脂密封垫性能检测数据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树脂密封垫的缺口冲击强度为8.6-9.5kj/m2,拉伸强度为24-28mpa,邵氏硬度为56-62,且耐油性能优异。

而对比例1是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将聚丙乙烯替换为abs树脂,对比例2中将聚醚醚酮树脂替换为聚丙乙烯,制备的产品的综合性能均比实施例7低,说明本发明的三种基料复配,能提高产品的综合机械性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