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的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20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折弯机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

目前,现有的液压折弯机的阀组质量大、功率密度较低,并且存在设计原理有缺陷,在与大液控配合时,加压速度缓慢,影响折弯机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的液压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连接有远程调压阀和油缸,所述主阀体包括主压力阀、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阀、背压阀、节流阀、第二电磁阀、溢流阀、第一单向阀、节流孔和第二单向阀,所述主压力阀为二通插装阀,先导元件为比例溢流阀,并配合连接有压力阀;

所述主阀体的P口内侧分别与主阀体的MP口内侧、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P口和二通插装阀的A口连接,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B口分别与节流孔的一端以及第一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流孔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并联,并与主阀体的MB口内侧和B口内侧连接,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A口分别与背压阀和第二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背压阀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并联,并与第一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与节流阀的一端以及溢流阀的一端并联,并与主阀体的A口内侧和MA口内侧连接,所述节流阀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溢流阀的另一端并联,并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T口、二通插装阀的B口以及主阀体的T口内侧连接,所述主阀体的X口内侧与远程调压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阀体的P口为压力油进口,T口为回油口,A口接油缸下腔,B口接油缸上腔,FA口接大液控阀控制口,X口接远程调压阀,MA口为油缸下腔压力测量口,MB口为油缸上腔压力测量口,MP口为主体系统压力测量口。

进一步的,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为NG16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二通插装阀为NG16二通插装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阀组与普通折弯机(扭轴同步)配套,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控制流量40L/min;同时,在折弯机进行快下时,有0.8MPa的压力油将大液控充分打开,充液充分,加压迅速;另外,油路控制块采用了螺纹式插装阀,逻辑阀,优化了液压系统油路,大大减少阀体的体积以及阀体的调试难度,不易发生漏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的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主阀体,2-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第一电磁阀,4-背压阀,5-节流阀,6-第二电磁阀,7-溢流阀,8-第一单向阀,9-节流孔,10-第二单向阀,11-压力阀,12-比例溢流阀,13-远程调压阀,14-二通插装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的液压系统,包括主阀体1,主阀体1与远程调压阀13和油缸连接,主阀体1包括主压力阀、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第一电磁阀3、背压阀4、节流阀5、第二电磁阀6、溢流阀7、第一单向阀8、节流孔9和第二单向阀10,所述主压力阀为二通插装阀14,先导元件为比例溢流阀12,并配合连接有压力阀11,

其中,主阀体1的P口内侧分别与主阀体1的MP口内侧、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P口和二通插装阀14的A口连接,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B口分别与节流孔9的一端以及第一单向阀8的一端连接,节流孔9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8的另一端并联,并与主阀体1的MB口内侧和B口内侧连接,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A口分别与背压阀4和第二单向阀10的一端连接,背压阀4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10的另一端并联,并与第一电磁阀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3的另一端与节流阀5的一端以及溢流阀7的一端并联,并与主阀体的1的A口内侧和MA口内侧连接,节流阀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6的一端连接,第二电磁阀6的另一端与溢流阀7的另一端并联,并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T口、二通插装阀14的B口以及主阀体1的T口内侧连接,主阀体1的X口内侧与远程调压阀13的P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阀体1的P口为压力油进口,T口为回油口,A口接油缸下腔,B口接油缸上腔,FA口接大液控阀控制口,X口接远程调压阀13的P口,MA口为油缸下腔压力测量口,MB口为油缸上腔压力测量口,MP口为主体系统压力测量口。且主阀体1B口和A口分别与油缸的上腔和下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为NG16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二通插装阀14为NG16二通插装阀。

本液压系统的主压力阀采用NG16二通插装阀,先导比例溢流阀12控制系统压力建立与卸荷,压力调整由远调阀设定;主控制回路设置NG6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控制油缸慢下、泄压、返程;油缸下腔控制回路设置溢流阀7,控制回程压力;设置第二电磁阀6控制快下、节流阀5调节快下速度;设置第一电磁阀3,控制慢下压制,背压由背压阀4调节;油缸上腔控制回路设置第一单向阀8,使油缸回程时油缸上腔排出油液通过充液阀排出;设置节流孔9,做泄压阀用,即油缸慢下压制后系统卸荷、油缸上腔的高压油通过节流孔9、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回油箱。

本实用新型中的阀组与普通折弯机(扭轴同步)配套,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用于40~160t普通折弯机,控制流量40L/min;同时,在折弯机进行快下时,有0.8MPa的压力油将大液控充分打开,充液充分,加压迅速;另外,油路控制块采用了螺纹式插装阀,逻辑阀,优化了液压系统油路,大大减少阀体的体积以及阀体的调试难度,不易发生漏油现象。

原理说明(参照图1液压原理图)。

一、压力控制:

启动油泵电机,根据所需的折弯力不同,远调压力阀控制二通插装阀1来调节液压系统的压力。以满足折弯力的要求。

二、工作循环:

1、快下:第一电磁阀3的Y3、第二电磁阀6的Y4得电 。有0.8MPa的压力油将充液阀打开,滑块由于自重快速下降,油液通过充液阀吸入油缸上腔。油缸下腔的油液经过主阀体1A口,通过节流阀5、第二电磁阀6回油箱。其中,滑块快下速度可通过调节节流阀5来控制。

2、慢下加压:先导比例溢流阀12的Y1、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的Y2、第一电磁阀3的Y3得电。常闭型充液阀(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FA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A→T)卸压,充液阀关闭。油泵排出的压力油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P→B)、第一单向阀8到油缸上腔。油缸下腔的油液通过第一电磁阀3到背压阀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A→T)回油箱。其中,通过调节背压阀4来控制慢下速度。

3、卸荷:折弯机工进保压后,Y1、Y3和Y4全部失电,Y2得电。油缸上腔的压力油经过节流孔9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2(B→P)到二通插装阀14卸压。其中,卸荷时间通过时间继电器来控制,卸荷结束后需延时1秒,然后再快速返回。

4、返回:先导比例溢流阀12的Y1得电。Y2、Y3和Y4全部失电,油泵排出的压力油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2(P→A)、到第二单向阀10、第一电磁阀3到油缸下腔。其中,压力油将充液阀(液控单向阀)打开,油缸上腔大量的油液通过充液阀回油箱。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