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转子的可调动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4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泵转子的可调动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离心泵转子的可调动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泵作为电力、石化、钢铁等大型工业化流程中的重要能量转化装置和流体输送设备,其机械结构复杂,振动已成为评价泵运行状态的首要指标。其中转子结垢、磨损等引起的动平衡破坏导致的振动问题占有很大部分,但目前离心泵极少有配重位置,无法进行现场动平衡处理,只能回厂拆检处理,进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延长泵的使用寿命的离心泵转子的可调动平衡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泵转子的可调动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泵的输入轴,以及同轴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圆盘状的配重盘,所述配重盘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配重螺纹孔;所述配重螺纹孔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调节动平衡的配重螺栓。

采用上述结构,当离心泵的转子因结垢、磨损等原因引起动平衡失衡后,可以根据需要在部分或全部配重螺纹孔上安装配重螺栓,并调节配重螺栓在配重螺纹孔内的旋入深度,改变配重螺栓到轴心的距离,重新调节转子的动平衡,减小离心泵的振动,延长泵的使用寿命。上述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无需回厂拆检处理,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盘与所述输入轴为过盈配合,且二者之间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过盈配合,可以防止配重盘相对输入轴转动,而通过轴向限位机构可以防止配重盘在输入轴上轴向窜动,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动平衡的调节与保持。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盘的轴孔上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键槽,所述输入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键槽相匹配的第二键槽,所述配重盘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内的键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配重盘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键槽配合,可以防止配重盘相对输入轴转动,而通过轴向限位机构可以防止配重盘在输入轴上轴向窜动,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动平衡的调节与保持。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限位机构包括沿周向贯通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厚度与所述卡槽的宽度相一致,所述卡环的内径小于所述输入轴的直径,且所述卡环的外径大于所述输入轴的直径;所述输入轴上还套装有圆环状的压块,所述压块的内径与所述输入轴的直径相一致,且位于所述卡环背离所述配重盘的一侧;所述压块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螺栓孔,所述配重盘朝向所述压块的一侧上具有多个与所述螺栓孔向对应的安装螺纹孔;所述压块通过穿过所述螺栓孔并紧固在所述安装螺纹孔上的螺栓安装在所述配重盘上。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卡环的厚度与卡槽的宽度一致,使得卡槽能够在轴向上限制卡环的移动,而压块和配重盘设置在卡环的两侧,利用螺栓将二者连接后,可以将配重盘与压块固定在卡环的两侧,从而限制配重盘在轴向的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朝向所述卡环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卡环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凹槽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卡环的最大直径相一致,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卡环的厚度。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凹槽与卡环配合,可以保证卡环与压块为同轴设置,防止卡环的内径大于卡槽的最小直径时而产生的径向窜动,有利于提高整体动平衡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螺纹孔沿所述配重盘的径向方向设置。

这样,配重螺栓的旋进或旋出长度直接与配重螺栓到轴心的距离相对应,当需要旋进或旋出配重螺栓调节配重螺栓到轴心的距离时,只需要根据计算的距离,直接调节配重螺栓的旋进或旋出长度即可,调节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螺纹孔沿所述配重盘的周向均布设置,且所述配重螺纹孔的深度均一致。

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保证配重盘自身的动平衡,便于配重盘的加工,降低配重盘的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周向均布设置,可以在后期调整转子动平衡过程中,更加方便选取配重螺栓配重的位置,使得调节更加灵活。

进一步的,还包括离心泵的推力盘,所述推力盘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所述配重螺纹孔。

这样,可以通过对推力盘进行动平衡调节,从而实现离心泵转子的双面平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离心泵在现场出现动不平衡的故障问题时,可进行现场动平衡处理延长泵使用寿命;

2、通过键限制周向转动,卡环、压块、螺钉或过盈配合限制轴向移动,配重拆装方便;

3、配重质量可通过配重螺栓长度及拧入深度共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泵体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泵体非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离心泵转子的可调动平衡结构,包括离心泵的输入轴1,以及同轴安装在所述输入轴1上的圆盘状的配重盘2,所述配重盘2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配重螺纹孔3;所述配重螺纹孔3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调节动平衡的配重螺栓4。

采用上述结构,当离心泵的转子因结垢、磨损等原因引起动平衡失衡后,可以根据需要在部分或全部配重螺纹孔上安装配重螺栓,并调节配重螺栓在配重螺纹孔内的旋入深度,改变配重螺栓到轴心的距离,重新调节转子的动平衡,减小离心泵的振动,延长泵的使用寿命。上述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无需回厂拆检处理,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实施时,所述配重盘2的轴孔上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键槽,所述输入轴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键槽相匹配的第二键槽,所述配重盘2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内的键安装在所述输入轴1上;所述配重盘2与所述输入轴1之间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键槽配合,可以防止配重盘相对输入轴转动,而通过轴向限位机构可以防止配重盘在输入轴上轴向窜动,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动平衡的调节与保持。具体实施时,所述配重盘2与所述输入轴1之间还可以采用过盈配合,防止二者相对转动。

实施时,所述轴向限位机构包括沿周向贯通设置在所述输入轴1上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卡环5,所述卡环5的厚度与所述卡槽的宽度相一致,所述卡环5的内径小于所述输入轴1的直径,且所述卡环5的外径大于所述输入轴1的直径;所述输入轴1上还套装有圆环状的压块6,所述压块6的内径与所述输入轴1的直径相一致,且位于所述卡环5背离所述配重盘2的一侧;所述压块6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螺栓孔,所述配重盘2朝向所述压块6的一侧上具有多个与所述螺栓孔向对应的安装螺纹孔;所述压块6通过穿过所述螺栓孔并紧固在所述安装螺纹孔上的螺栓安装在所述配重盘2上。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卡环的厚度与卡槽的宽度一致,使得卡槽能够在轴向上限制卡环的移动,而压块和配重盘设置在卡环的两侧,利用螺栓将二者连接后,可以将配重盘与压块固定在卡环的两侧,从而限制配重盘在轴向的位移。

实施时,所述压块6朝向所述卡环5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卡环5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凹槽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卡环5的最大直径相一致,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卡环5的厚度。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凹槽与卡环配合,可以保证卡环与压块为同轴设置,防止卡环的内径大于卡槽的最小直径时而产生的径向窜动,有利于提高整体动平衡的稳定性。

实施时,所述配重螺纹孔3沿所述配重盘2的径向方向设置。

这样,配重螺栓的旋进或旋出长度直接与配重螺栓到轴心的距离相对应,当需要旋进或旋出配重螺栓调节配重螺栓到轴心的距离时,只需要根据计算的距离,直接调节配重螺栓的旋进或旋出长度即可,调节更加方便。

实施时,所述配重螺纹孔3沿所述配重盘2的周向均布设置,且所述配重螺纹孔3的深度均一致。

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保证配重盘自身的动平衡,便于配重盘的加工,降低配重盘的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周向均布设置,可以在后期调整转子动平衡过程中,更加方便选取配重螺栓配重的位置,使得调节更加灵活。

实施时,还包括离心泵的推力盘7,所述推力盘7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所述配重螺纹孔3。

这样,可以通过对推力盘进行动平衡调节,从而实现离心泵转子的双面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