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752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永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所属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一种永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换向阀门结构复杂,重量大,磨损快,使用寿命短,已有技术电磁换向阀主要由阀座、铁芯、阀体、线圈、弹簧等组成。线圈通电后形成磁场,产生磁力,将铁芯吸起,副活门被打开,气通过小孔将活塞压下,阀门换向,电流切断后,磁力小时,铁芯随着急封向下压紧关闭,副活门活塞在换向弹簧作用下被迅速推上,阀门被关闭。该阀门工艺结构复杂,而且线圈长期通电易烧毁,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永磁换向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永磁换向阀,上阀座与上阀体固定连接,下阀座固定在下阀体上,上、下阀座与上阀体、下阀体之间各密封形成一个气室,连接上、下阀体的壳罩内壁上固定着上定子铁芯和下定子铁芯,上定子铁芯和下定子铁芯外带有定子线圈,上定子铁芯和下定子铁芯中心孔内滑动配合着磁控阀杆,上定子铁芯与下定子铁芯之间形成一个活动腔,磁控阀杆上固定的永磁动子位于活动腔内,磁控阀杆两端固定着阀瓣,阀瓣与气室的气孔位置对应,气室侧壁与出气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永磁换向阀,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向上、下电磁定子线圈正向通电时,上、下电磁定子铁芯建立正向磁场,推动永磁体动子带动磁控阀杆、阀杆两端的阀瓣向上快速移动,靠永磁体动子与上电磁定子铁芯吸合定位,将下阀座进气孔打开,环形腔室关闭,同时关闭上阀座进气孔,打开上阀座上的环形腔室,阀体上的出口气压经环形腔室由排气孔排出。当电磁定子线圈反向通电时,上、下电磁定子铁芯建立反向磁场,推动永磁体动子快速向下移动,靠永磁体动子与下电磁定子铁芯吸和定位,将上阀座上的进气孔打开,关闭上阀体上的环形腔室,同时关闭下阀座上的进气孔,打开下阀体上的环形腔室,上阀体上出口气压经环形腔室由排气孔排除。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永磁体动子,磁控阀杆阀瓣,使该阀门自动换向,磁控机构简单,制造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永磁换向阀,上阀座1与上阀体3固定连接,下阀座2固定在下阀体4上,上、下阀座与上阀体3、下阀体4之间各密封形成一个气室20,连接上、下阀体的壳罩5内壁上固定着上定子铁芯7和下定子铁芯8,上定子铁芯7和下定子铁芯8外带有定子线圈,上定子铁芯7和下定子铁芯8中心孔内滑动配合着磁控阀杆9,上定子铁芯7与下定子铁芯8之间形成一个活动腔10,磁控阀杆9上固定的永磁动子11位于活动腔10内,磁控阀杆9两端各固定着阀瓣12,阀瓣12与气室20的进气孔14位置对应。气室20底部连通一个环形腔13,环形腔13与阀体上的横向排气孔17连通。在永磁动子11的上、下端面设有导磁胶垫18,上阀座1、下阀座2与阀体之间设有可调密封垫19。上永磁体为超强磁材料钕铁硼材料制成,定子线圈为单绕线圈。
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换向阀,其特征是上阀座(1)与上阀体(3)固定连接,下阀座(2)固定在下阀体(4)上,上、下阀座与上阀体(3)、下阀体(4)之间各密封形成一个气室(20),连接上、下阀体的壳罩(5)内壁上固定着上定子铁芯(7)和下定子铁芯(8),上定子铁芯(7)和下定子铁芯(8)外带有定子线圈,上定子铁芯(7)和下定子铁芯(8)中心孔内滑动配合着磁控阀杆(9),上定子铁芯(7)与下定子铁芯(8)之间形成一个活动腔(10),磁控阀杆(9)上固定的永磁动子(11)位于活动腔(10)内,磁控阀杆(9)两端各固定着阀瓣(12),阀瓣(12)与气室(20)的进气孔(14)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换向阀,其特征是气室(20)底部连通一个环形腔(13),环形腔(13)与阀体上的横向排气孔(1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换向阀,其特征是在永磁动子(11)的上、下端面设有导磁胶垫(18),上阀座(1)、下阀座(2)与阀体之间设有可调密封垫(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换向阀,上阀座与上阀体固定连接,下阀座固定在下阀体上,上、下阀座与上阀体、下阀体之间各密封形成一个气室,连接上、下阀体的壳罩内壁上固定着上定子铁芯和下定子铁芯,上定子铁芯和下定子铁芯外带有定子线圈,上定子铁芯和下定子铁芯中心孔内滑动配合着磁控阀杆,上定子铁芯与下定子铁芯之间形成一个活动腔,磁控阀杆上固定的永磁动子位于活动腔内,磁控阀杆两端固定着阀瓣,阀瓣与气室的气孔位置对应,气室侧壁与出气孔连通。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永磁体动子,磁控阀杆阀瓣,使该阀门自动换向,磁控机构简单,制造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16K31/06GK2531198SQ0221055
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8日
发明者孔昭润, 孔昭琛 申请人:孔昭润, 孔昭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