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798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线性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包括一驱动器、一传动杆组件、一连动于驱动器与传动杆组件间的机构运动转换组件、以及一壳体;壳体包覆驱动器、传动杆组件与机构运动转换组件外,且壳体包含一下部件与一上部件,下部件又依序包含一供驱动器置入的第一容置部、一供机构运动转换组件置入的第二容置部、以及一供传动杆组件置入的第三容置部,而上部件则盖设于第一、二容置部上,且第一、二及三容置部一体成型。
【专利说明】线性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与一种驱动装置有关,尤指一种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线性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线性传动装置主要包括一驱动器、一传动杆组件、一用以连动驱动器与传动杆组件的蜗杆与蜗轮、以及一包覆上述各组件的壳体;而在壳体部分,为了便于安装,多采多件式的组合方式,尤其在于传动杆组件的部分,由于以左、右剖半的组装方式,而造成壳体组装上的厚度必须增加且无法达到薄型化的设计,以致在组装于空间受限的场合上较为不易,容易导致空间体积不必要的占用,以及由于壳体组件过多而需开设较多模具等制造成本增加、组装程序繁多等问题。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包括:一驱动器;
[0005]一传动杆组件;一机构运动转换组件,连动于该驱动器与该传动杆组件间;以及一壳体,包覆该驱动器、该传动杆组件、以及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外,该壳体包含一下部件与一上部件,且该下部件又依序包含一供该驱动器置入的第一容置部、一供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置入的第二容置部、以及一供该传动杆组件置入的第三容置部,而该上部件则盖设于该第一、二容置部上,且该第一、二及三容置部一体成型。
[0006]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驱动器为一马达。
[0007]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传动杆组件为一螺杆。
[0008]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为一蜗杆与一蜗轮所构成。
[0009]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壳体还包含一盖设于该第三容置部上的封盖。
[0010]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传动杆组件进一步带动一传动件作线性传动。
[0011]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传动件上设有一槽轨,以供该封盖滑动配合于该槽轨上。
[0012]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封盖与该第三容置部间形成一供该传动件作线性位移的导引空间,而该传动件则具有一配合于该导引空间上的滑部。
[0013]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第三容置部外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供设于该传动件下方的嵌槽卡置。
[0014]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槽轨为一鸠尾槽或“U”型槽。
[0015]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壳体的下部件构成一 “L”型。
[0016]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第三容置部末端进一步设有一固定座。
[0017]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壳体由挠性材质制成。[0018]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挠性材质为塑胶。
[0019]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驱动器为一无壳马达,且该上部件与该第一容置部乃直接抵接于该驱动器上。
[0020]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驱动器由一定子与一转子构成,该转子上具有一转子转轴,且该上部件内壁突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上肋条,而该第一容置部内壁亦突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下肋条,所述上、下肋条则抵接于该定子上。
[0021]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上部件后侧内形成有一凹入的上轴窝,而该第一容置部后侧内则形成有一凹入的下轴窝,所述上、下轴窝则供该转子转轴末端承靠于其内。
[0022]上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中该上部件前侧内形成有一上轴座,而该第一容置部前侧内则形成有一下轴座,所述上、下轴座则供该转子转轴前端枢设于其上。
[0023]本发明的线性传动装置,其主要透过壳体简化的设计,使得线性传动装置的壳体得以薄型化,并能降低组件数量而达到低制造成本、组装制程容易等优势。同时,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其透过省略马达外壳来达到体积上的缩小,进而使相对应的壳体得以直接固定于马达定子与转子转轴上,使其壳体得以进一步缩小体积,同时亦兼具零件更少、成本更低、组装更简易等实用功效。并且,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其透过壳体的材质塑胶化,来作为线性传动装置在适用于如支撑椅具等场合时,能提供适当的挠性或变形能力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的3-3断面剖视图;
[0027]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的5-5断面剖视图;
[0029]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30]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
[0031]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
[0032]其中,附图标记:
[0033]驱动器I定子10
[0034]转子11转子转轴110
[0035]传动杆组件 2传动件20
[0036]槽轨200滑部201
[0037]嵌槽202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
[0038]蜗杆30蜗轮31
[0039]壳体4下部件40
[0040]第一容置部 400下肋条4001
[0041]下轴窝4002下轴座4003
[0042]第二容置部 401第三容置部402
[0043]导轨403缺口段404[0044]上部件41上肋条410
[0045]上轴窝411上轴座412
[0046]封盖42导引空间420
[0047]固定座43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049]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包括一驱动器1、一传动杆组件2、一用以连动驱动器I与传动杆组件2的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以及一包覆上述各组件的壳体4 ;其中:
[0050]该驱动器I可为一马达,用以提供动力源;传动杆组件2主要以一螺杆构成;而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则连结于驱动器I与传动杆组件2间,用以将驱动器I所提供的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以传递至传动杆组件2上,进而作线性传动。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可为一蜗杆30与一蜗轮31所构成,分别设于驱动器I的传动端与传动杆组件2的一端上;由于此部分概与公知技术相同,且并非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畴,故不予赘述。
[0051]本发明主要在于用以包覆上述各组件的壳体4上,该壳体4可由挠性材质制成,如塑胶等,其包含一下部件40与一上部件41所构成,且下部件40又依序包含一供驱动器I置入的第一容置部400、一供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置入的第二容置部401、以及一供传动杆组件2置入的第三容置部402,所述第一、二及三容置部400、401、402 —体成型,以由上部件41盖设于第一、二容置部400、401上而包覆驱动器I与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借以构成一所述的壳体4,且该壳体4亦可进一步包含一封盖42,该封盖42盖设于第三容置部402上而包覆传动杆组件2,且该封盖42能与上部件41 一体成型而构成者。又,于壳体4的下部件40的第三容置部402末端亦可进一步设有一固定座43,该固定座43可供如螺栓(图略)等锁设元件穿设后螺固于适当位置上,以提供定位设置的所需者。
[0052]请参阅图3所示,由于该壳体4的下部件40配合驱动器I与传动杆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而构成所述的第一、二及三容置部400、401、402,因此,下部件40乃配合驱动器I与传动杆组件2所构成的“L”型而设置,可方便驱动器1、传动杆组件2及机构运动转换组件3平置安装,进而使下部件40与上部件41或封盖42的组装结构得以形成在横向的位置上,如此即不会造成壳体4在纵向上的厚度增加,以达到薄型化的设计。
[0053] 此外,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上述传动杆组件2进一步带动一传动件20作线性传动,该传动件20上设有一槽轨200,而封盖42即与该槽轨200作滑动配合而使传动件20能于该槽轨200上滑动,且封盖42与第三容置部402间可形成一供传动件20作线性位移的导引空间420,而传动件20则具有一配合于该导引空间420上的滑部201。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三容置部402外侧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403,导轨403于末端形成有缺口段404,以供传动件20由该缺口段404置入,并使设于传动件20下方的嵌槽202能与导轨403卡置(即如图3所示),借以增加传动件20与第三容置部402间的线性配合关系,以稳定其线性作动的效果。而所述槽轨200在本实施例中为一鸠尾槽;另,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其主要令所述槽轨200为一“U”型槽者。
[0054]再者,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令该驱动器I为一无壳马达,亦即由一定子10与一转子11构成,并分别透过上部件41与下部件40的第一容置部400内壁对定子10与转子11进行限位与定位,以便透过驱动器I省略外壳的情况下,可使上部件41与第一容置部400亦得以缩小其体积。而在本实施例中,上部件41内壁突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上肋条410,以抵接于定子10相对应的外壁面上,而第一容置部400内壁亦突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下肋条4001,以抵接于定子10相对应的外壁面上,故透过所述上、下肋条410、4001即可使上部件41与第一容置部400紧密抵接于定子10上作定位或限位。又,转子11上具有一转子转轴110,且上部件41后侧内形成有一凹入的上轴窝411,而第一容置部400后侧内则形成有一凹入的下轴窝4002,所述上、下轴窝411、4002供转子转轴110末端承靠于其内;同时,上部件41前侧内形成有一上轴座412,而第一容置部400前侧内则形成有一下轴座4003,所述上、下轴座412、4003供转子转轴110前端枢设于其上。如此,透过驱动器I省略其外壳后,即可使壳体4的上部件41与第一容置部400直接对驱动器I的定子10与转子转轴110进行定位与限位,以便壳体4能再进一步缩小体积,兼具零件更少、成本更低、组装更简易等实用功效。
[0055]是以,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发明线性传动装置。
[0056]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手段等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驱动器; 一传动杆组件; 一机构运动转换组件,连动于该驱动器与该传动杆组件间;以及 一壳体,包覆该驱动器、该传动杆组件、以及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外,该壳体包含一下部件与一上部件,且该下部件又依序包含一供该驱动器置入的第一容置部、一供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置入的第二容置部、以及一供该传动杆组件置入的第三容置部,而该上部件则盖设于该第一、二容置部上,且该第一、二及三容置部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为一马达。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杆组件为一螺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构运动转换组件为一蜗杆与一蜗轮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含一盖设于该第三容置部上的封盖。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杆组件进一步带动一传动件作线性传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件上设有一槽轨,以供该封盖滑动配合于该槽轨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盖与该第三容置部间形成一供该传动件作线性位移的导引空间,而该传动件则具有一配合于该导引空间上的滑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容置部外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以供设于该传动件下方的嵌槽卡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轨为一鸠尾槽或“U”型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下部件构成一“L”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容置部末端进一步设有一固定座。
13.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由挠性材质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材质为塑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为一无壳马达,且该上部件与该第一容置部乃直接抵接于该驱动器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由一定子与一转子构成,该转子上具有一转子转轴,且该上部件内壁突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上肋条,而该第一容置部内壁亦突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下肋条,所述上、下肋条则抵接于该定子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部件后侧内形成有一凹入的上轴窝,而该第一容置部后侧内则形成有一凹入的下轴窝,所述上、下轴窝则供该转子转轴末端承靠于其内。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部件前侧内形成有一上轴座,而该第一容置部前侧内则形成有一下轴座,所述上、下轴座则供该转子转轴前端枢设于其上。
【文档编号】F16H57/02GK103939580SQ20131011863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吴周欣 申请人: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