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52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制动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动钳包括刹车片、活塞、螺母、螺杆,所述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活塞中心轴向设有供螺母上下移动的空腔通道,且所述空腔通道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密封设置,制动时,螺杆转动,螺母沿着螺纹向下移动,推动活塞向下移动;停止制动时,螺旋回转,螺母沿着螺纹向上移动,但是活塞无法向上移动进行复位。所以,在活塞外表面上设置一特殊具有弹性的矩形圈,使得活塞安装时,将该矩形圈嵌于壳体的卡槽内,当活塞向下移动时压缩该矩形圈,活塞失去螺母向下的推力时,由该矩形圈的弹力带动活塞复位。但是活塞如果仅凭该具有弹性的矩形圈进行复位,活塞回位行程短,拖滞力大,启动时刹车片无法立即松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钳,使得活塞和刹车片回位量增大,减小拖滞力,制动和启动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钳,包括有钳体,所述钳体上设有活塞、螺杆和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活塞中心轴向设有供螺母上下移动的腔体通道,所述腔体通道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螺母与活塞顶端之间设有使活塞回位的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呈锥形。

所述腔体通道开口端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设于卡槽内,另一端与螺母接触。

所述腔体通道开口端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卡环,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卡环与螺母之间。

所述活塞开口端设有活塞盖,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活塞盖与螺母之间。

所述弹性件为卡簧。

所述卡簧呈圆环状,所述卡簧内圈向中心延伸设有至少两根卡条,所述卡条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卡簧固定于活塞开口端,卡条末端与螺母顶端接触。

所述腔体通道开口端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簧外圈设于卡槽内,工况时,所述卡簧内圈的卡条抵住螺母顶端。

所述钳体上还设有刹车片,所述刹车片与活塞底端连接。

所述刹车片的背面设有滑槽,所述活塞底部相对应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凸台一,所述凸台一活动设于滑槽中。

所述刹车片的背面设有两个凸台二,所述活塞底部相对应设有与凸台二相匹配的环形槽,所述两个凸台二卡设于环形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复位弹簧设置在螺母与活塞顶端之间,使得螺母回位后压缩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活塞向上移动进行回位;采用卡簧设置在螺母顶端和活塞顶端之间,使得螺母回位后压缩向下倾斜的卡条,卡条的弹力向上顶活塞进行回位,这样的设计使得活塞回位量增大,拖滞力减小,在螺母和活塞顶端之间设置弹性件能够提高制动和启动的灵活性和效率;刹车片与活塞底端连接,使得活塞能够带动刹车片一同进行复位,防止刹车片产生拖滞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卡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卡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刹车片与活塞连接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刹车片与活塞连接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见,一种制动钳,包括钳体,所述钳体上设有驱动刹车片以产生制动力的活塞1、由电机驱动而进行转动的螺杆2、传动活塞以产生推力的螺母3,所述螺杆2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3轴向设有供螺杆穿入的孔,孔内表面设有内螺纹,使得螺杆2和螺母3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螺杆2,螺母3不自转的前提下,螺母3会沿着螺纹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所述螺母3径向向外延伸设有矩形状的凸台31,所述凸台31能卡住活塞1内表面使得螺母3无法转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钳体上还设有刹车片21,所述刹车片21与活塞1底端连接。因为驻车时刹车片21被活塞1顶出,驻车解除刹车片21与活塞1连接,活塞1能够带动刹车片21一同进行复位,减小拖滞力。而刹车片21与活塞1的连接方式举例两种:1)所述刹车片21的背面设有滑槽22,所述活塞1底部相对应设有与滑槽22相匹配的凸台一23,所述凸台一23活动设于滑槽22中;2)所述刹车片21的背面设有两个凸台二24,所述活塞1底部相对应设有与凸台二24相匹配的环形槽25,所述两个凸台二24卡设于环形槽25中。

所述活塞1中心轴向设有供螺母3上下移动的腔体通道10,所述腔体通道10上端开口设置,下端封闭设置,所述螺母3与螺杆2组合后,螺母3设于该腔体通道10内,由螺杆2带动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螺母3与活塞1顶端之间设有使活塞回位的弹性件,制动时,螺杆2由电机带动进行转动,螺母3沿着螺纹向下移动,推动活塞1也向下移动,活塞1推动刹车片进行制动;启动时,螺杆2由电机带动进行回转,螺母3沿着螺纹向上移动,由于弹性件设置在螺母3与活塞1顶端之间,所以螺母3向上移动压缩弹性件,弹性件因弹力向上推活塞1进行回位。

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41,此处复位弹簧41可以采用锥形弹簧,因为活塞1的腔体通道10直径大于螺母3直径,所以复位弹簧41与活塞1的腔体通道10接触的那端直径大,而与螺母3接触的那端直径小;再因为锥形弹簧压缩行程大,能够增大活塞1的回位行程,具体实施例有三个: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所述活塞1的腔体通道10开口端内壁设有卡槽5,复位弹簧41一端安装在卡槽5内,另一端与螺母的凸台31接触,当螺母3向上移动时凸台31压住复位弹簧41,复位弹簧41富有弹力,可以通过卡槽5推动活塞1向上移动进行回位。

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二:所述活塞1的腔体通道10开口端内壁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内设有卡环6,该卡环6设有一缺口,是为了往卡槽5中安装卡环6时,能够挤压卡环6缩小卡环口径,装入卡槽5中后释放卡环6,使得卡环6恢复到与卡槽5相匹配的尺寸,便于安装。所述复位弹簧41设于卡环6与螺母的凸台31之间,当螺母3向上移动时凸台31压住复位弹簧41,复位弹簧41富有弹力,可以推动卡环6,卡环6带动活塞1向上移动进行回位。

如图4所示,实施例三:所述活塞1开口端设有活塞盖7,即活塞盖7内壁设有螺纹,活塞1开口端外壁也设有螺纹,活塞盖7中心设有供螺杆2穿过的通孔,活塞盖7通过螺纹与活塞1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1设于活塞盖7和螺母的凸台31之间,当螺母3向上移动时凸台31压住复位弹簧41,复位弹簧41富有弹力,可以推动活塞盖7,活塞盖7带动活塞1向上移动进行回位。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四:所述弹性件为卡簧8,该卡簧8呈圆环状,所述卡簧8内圈向中心延伸设有至少两根的卡条81,此处,为了使活塞1平衡回位,卡条81就设两根,且两根卡条81相对设置,两根卡条81之间的距离等于螺杆2的直径,使得螺杆2能够从两根卡条81之间穿过,所述卡条81均向下倾斜设置,使得卡条81具有弹力,所述卡簧8固定设于活塞1开口端,防止卡簧8移动,工况时,卡条81末端与螺母3顶端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通道10开口端内壁设有卡槽5,所述卡簧8外圈设于卡槽5内,防止螺母3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卡簧8发生位移,由卡槽5进行卡住则安更加牢固。为了便于安装,卡簧8设有缺口,使得安装的时候能够通过挤压减小口径,装入卡槽5中后释放卡簧,使得卡簧8恢复到与卡槽5相匹配的尺寸,当螺母3向上移动复位后,所述卡簧8内圈的卡条81抵住螺母3顶端,卡条81具有弹力,使得卡簧8可以推动活塞1向上移动进行回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