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机绞车齿轮箱及钻机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197发布日期:2018-06-05 19:4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钻机绞车齿轮箱及钻机绞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钻机绞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钻机绞车齿轮箱及钻机绞车。



背景技术:

钻机主要用于向地下钻进,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等行业。钻机可以包括绞车,钻机绞车为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

钻机绞车通常包括:电机,电机通过齿轮箱驱动滚筒,由滚筒带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现有技术中,钻机绞车一般只采用电机等功率变频调速,再通过减速箱驱动绞车的滚筒,实现对钻机绞车的调速。然而,这种等功率电机变频调速方式的调速范围较窄,达不到起升参数要求,因此,还需要增大电机功率,导致钻机造价高而起升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钻机绞车齿轮箱及钻机绞车,能够提高输出动力,满足钻机绞车的最大起升速度和起升最大钩载的需要,并拓宽钻机绞车的调速范围,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钻机绞车齿轮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输入轴系、中间轴系、输出轴系和拨叉机构;所述输入轴系的输入轴用于与电机连接,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低速齿轮和高速齿轮;所述中间轴系的中间轴上设有与所述低速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与所述高速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还滑动设有换挡齿轮,所述换挡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叉轴,所述拨叉轴的一端设有拨叉,所述拨叉用于拨动所述换挡齿轮;所述输出轴系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用于与绞车主轴连接,所述输出轴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调心轴承和第二调心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调心轴承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一轴肩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调心轴承通过第二轴肩和和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

所述低速齿轮和高速齿轮均通过第三轴肩、第一锁紧螺母定位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低速齿轮和高速齿轮均与所述输入轴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具有用于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输入端,所述输入轴还具有用于与送钻机构连接的送钻端。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调心轴承和第四调心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三调心轴承通过第四轴肩和第三端盖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四调心轴承通过第一定距环和第四端盖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

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锁紧螺母和第五轴肩定位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五轴肩和第六轴肩定位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六轴肩和第一定距环定位在所述中间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五调心轴承和第六调心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五调心轴承通过第五端盖和第七轴肩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六调心轴承通过第二定距环和第六端盖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齿轮通过第八轴肩和所述第二定距环定位在所述输出轴上,并与所述输出轴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心轴承、第二调心轴承、第三调心轴承、第四调心轴承、第五调心轴承和第六调心轴承上均设有多个过油孔,以使润滑箱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过油孔实现对各轴承的润滑。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轴背离所述拨叉的一端垂直设有拨杆,所述拨杆用于转动所述拨叉轴;所述拨叉轴安装在安装底座上,拨动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杆及安装底座铰接,以通过所述拨动气缸的伸缩摇动所述拨杆;

所述拨叉轴上设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上设有多个卡齿,锁紧气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所述锁紧气缸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卡齿嵌合,以在所述拨叉轴转动到不同角度时,多个所述卡齿分别于所述锁紧气缸的第二端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气缸的第二端还设有锁紧挡铁,所述安装底座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所述锁紧气缸的第二端与所述卡齿嵌合时,所述锁紧挡铁与所述行程开关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及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底端设有多个支撑块,所述下箱体上还设有放油口;所述上箱体上设有呼吸器座和观察窗。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钻机绞车,包括:绞车主轴,所述绞车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钻机绞车齿轮箱,所述钻机绞车齿轮箱通过锁紧盘与所述绞车主轴连接;其中,所述钻机绞车齿轮箱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钻机绞车齿轮箱。

本发明提供的钻机绞车齿轮箱及钻机绞车,通过所述拨叉拨动所述换挡齿轮,使所述换挡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能够提高输出动力,满足钻机绞车的最大起升速度和起升最大钩载的需要;此外,通过所述换挡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或者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能够拓宽钻机绞车的调速范围,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钻机绞车齿轮箱中输入轴系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中间轴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输出轴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拨叉轴、拨叉及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钻机绞车齿轮箱中输入轴系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与绞车主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拨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将上箱体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箱体;110-上箱体;111-上箱吊耳;112-呼吸器座;113-观察窗;120-下箱体;121-下箱吊耳;122-放油口;201-输入轴;201a-输入端;201b-送钻端;202-低速齿轮;203-高速齿轮;204-第一调心轴承;205-第二调心轴承;206-第一端盖;207-第一锁紧螺母;208-第三定距环;209-第一螺栓;210-第一垫圈;211-第一压板;212-第二螺栓;213-第二垫圈;214-第二端盖;215-第一调整环;216-第一甩油环;217-第四定距环;218-第一定位销;301-中间轴;302-第一齿轮;303-第二齿轮;304-第三齿轮;305-换挡齿轮;306-第三调心轴承;307-第四调心轴承;308-第二锁紧螺母;309-第一定距环;310-第三端盖;311-第二调整环;312-第二甩油环;313-第五定距环;314-第四端盖;315-第二压板;316-第三螺栓;317-第三垫圈;318-第二定位销;319-旋转接头;320-第四螺栓;321-第四垫圈;401-输出轴;402-输出齿轮;403-第五调心轴承;404-第六调心轴承;405-第二定距环;406-第五端盖;407-第三调整环;408-第三甩油环;409-第六定距环;410-第五螺栓;411-第五垫圈;412-第六端盖;413-第四调整环;414-第四甩油环;415-第七定距环;416-第三定位销;501-拨叉轴;502-拨叉;503-拨杆;504-安装底座;505-拨动气缸;506-锁紧板;506a-卡齿;507-锁紧气缸;508-锁紧挡铁;509-行程开关;510-限位板;601-主分油器;602-主分油管;603-主输出进油管;604-第一齿轮喷油管;605-第二齿轮喷油管;606-第三齿轮喷油管;607-主输入进油管;608-主中间进油管;609-辅分油器;610-辅输入进油管;611-辅中间进油管;612-辅输出进油管;613-换挡齿轮喷油管;700-电机;800-绞车主轴;801-锁紧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钻机绞车齿轮箱中输入轴系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中间轴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输出轴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拨叉轴、拨叉及拨杆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钻机绞车齿轮箱,包括:箱体100,箱体100上设有输入轴系、中间轴系、输出轴系和拨叉机构。

其中,输入轴系的输入轴201用于与电机700连接,输入轴201上设有低速齿轮202和高速齿轮203;中间轴系的中间轴301上设有与低速齿轮202啮合的第一齿轮302、与高速齿轮203啮合的第二齿轮303和第三齿轮304,中间轴301上还滑动设有换挡齿轮305,换挡齿轮305设置在第一齿轮302和第二齿轮303之间;拨叉机构包括拨叉轴501,拨叉轴501的一端设有拨叉502,拨叉502用于拨动换挡齿轮305;输出轴系的输出轴401上设有与第三齿轮304啮合的输出齿轮402,输出轴401用于与绞车主轴连接,输出轴401为空心结构。

具体地,低速齿轮202的基圆半径小于高速齿轮203的基圆半径,低速齿轮202的齿数小于高速齿轮203的齿数;第一齿轮302的基圆半径小于第二齿轮303的基圆半径,第二齿轮303的基圆半径大于第三齿轮304的基圆半径,第三齿轮304的齿数小于第二齿轮303的齿数,第二齿轮303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302的齿数;输出齿轮402的基圆半径大于第一齿轮302的基圆半径,输出齿轮402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302的齿数。

换挡齿轮305的主要功能是与第一齿轮302或者第二齿轮303啮合,实现齿轮箱的变速;换挡齿轮305可以采用双面60度倒角加R2圆角过渡的结构设计,使得换挡操作更轻松。具体地,当换挡齿轮305与第一齿轮302啮合时,中间轴301随第一齿轮302转动,使齿轮箱处于低速挡;当换挡齿轮305与第二齿轮303啮合时,中间轴301随第二齿轮303转动,使齿轮箱处于高速挡。

本实施例中,输入输出中心距为1420mm,输入与输出中心高400mm,合理分配两级传动中心距为605mm和815mm。一级齿轮模数为12,二级齿轮模数为16,以使齿轮参数达到最优的匹配,大大减轻钻机绞车齿轮箱的重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钻机绞车齿轮箱,通过拨叉502拨动换挡齿轮305,使换挡齿轮305与第二齿轮303啮合,能够提高输出动力,满足钻机绞车的最大起升速度和起升最大钩载的需要;此外,通过换挡齿轮305与第一齿轮302或者第二齿轮303啮合,能够拓宽钻机绞车的调速范围,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输入轴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调心轴承204和第二调心轴承205安装在箱体100上;第一调心轴承204通过第一端盖206和第一轴肩固定在输入轴201上;第二调心轴承205通过第二轴肩和和第二端盖214固定在输入轴201上;低速齿轮202和高速齿轮203均通过第三轴肩、第一锁紧螺母207定位在输入轴201上,低速齿轮202和高速齿轮203均与输入轴201键连接。

其中,低速齿轮202和高速齿轮203均与输入轴201分体设置,低速齿轮202和高速齿轮203均与输入轴201键连接,通过第三轴肩、第一锁紧螺母207实现轴向定位;其中,高速齿轮203背离第一锁紧螺母207的一端还可以通过第三定距环208实现轴向定位,第三定距环208与输入轴201过盈配合,热装压紧;或者第三定距环208设置在第三轴肩和高速齿轮203之间。输入轴201的一端为输入端201a,输入端201a用于与电机700连接,电机700可以通过双键与输入端201a连接。

以第二调心轴承205所在的一端为输入端201a为例:第一端盖206通过第一螺栓209与箱体100固定连接,且第一端盖206抵顶第一调心轴承204,以实现第一调心轴承204的轴向固定,第一螺栓209与第一端盖206之间还设有第一垫圈210;第一调心轴承204背离第一轴肩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压板211,第一压板211通过第二螺栓212与输入轴201固定连接,以将第一调心轴承204夹紧,第一压板211与第二螺栓212之间设有第二垫圈213。

第二端盖214与第二调心轴承205之间设有第一调整环215,第一调整环215分别与第二端盖214、第二调心轴承205之间形成第一隔腔,两个第一隔腔内均设有第一甩油环216;第一调心轴承204、第二调心轴承205均设有多个过油孔,例如3个;第二调心轴承205朝向第二端盖214的一端还可以通过第四定距环217实现轴向固定,第四定距环217与输入轴201过盈配合,第一调整环215、第一甩油环216和第二端盖214均套设在第四定距环217上,第二端盖214通过第一螺栓209与箱体100固定连接,第一螺栓209与第二端盖214之间设有第一垫圈210;输入端201a的端部也设有第一压板211,第一压板211通过第二螺栓212与输入轴201固定连接,第一压板211与第二螺栓212之间设有第二垫圈213。

输入轴系的润滑:润滑箱设在各轴系的下方;润滑箱中的润滑油通过管路进入第一调心轴承204、第二调心轴承205上的过油孔,实现对轴承的润滑。对于高速齿轮203和低俗齿轮采用喷油润滑。输入轴201的输入端201a通过第一甩油环216实现润滑,且通过两个第一隔腔实现机械式密封,避免出现漏油现象。其中,第二端盖214与第一调整环215通过第一定位销218定位,以保证各自的回油槽在下端,以使进入第一隔腔中的部分润滑油能回流至润滑箱。

图6为本发明钻机绞车齿轮箱中输入轴系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与绞车主轴的连接示意图。

请参照图6-7,进一步地,输入轴201还可以具有用于与送钻机构连接的送钻端201b。送钻端201b用于与送钻轴连接。送钻端201b的密封及润滑可以与输入端201a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绞车主轴800的一端的钻机绞车齿轮箱的输入轴201具有送钻端201b,另一端的钻机绞车齿轮箱不具有送钻端201b。

进一步地,中间轴3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调心轴承306和第四调心轴承307安装在箱体100上;第三调心轴承306通过第四轴肩和第三端盖310固定在中间轴301上;第四调心轴承307通过第一定距环309和第四端盖314固定在中间轴301上;第一齿轮302通过第二锁紧螺母308和第五轴肩定位在中间轴301上;第二齿轮303通过第五轴肩和第六轴肩定位在中间轴301上;第三齿轮304通过第六轴肩和第一定距环309定位在中间轴301上。

第一齿轮302、第二齿轮303和第三齿轮304均与中间轴301分体设置且键连接。其中,第二齿轮303还可以通过定距环实现轴向定位,定距环与中间轴301过盈配合。

第三端盖310与第三调心轴承306之间设有第二调整环311,第二调整环311分别与第三端盖310、第三调心轴承306之间形成第二隔腔,两个第二隔腔内均设有第二甩油环312;第三调心轴承306朝向第三端盖310的一端还可以通过第五定距环313实现轴向固定,第五定距环313与中间轴301过盈配合,第二调整环311、第二甩油环312和第三端盖310均套设在第五定距环313上,第三端盖310通过第三螺栓316与箱体100固定连接,第三螺栓316与第三端盖310之间设有第三垫圈317。

第一定距环309设置在第三齿轮304和第四调心轴承307之间,第一定距环309与中间轴301过盈配合。第四调心轴承307背离第一定距环309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压板315,第二压板315通过第四螺栓320与中间轴301固定连接,以将第四调心轴承307夹紧,第二压板315与第四螺栓320之间设有第四垫圈321。第四端盖314通过第三螺栓316与箱体100固定连接,第三螺栓316与第四端盖314之间设有第三垫圈317。第三调心轴承306、第四调心轴承307均设有多个过油孔,例如3个。

中间轴系的润滑:润滑箱中的润滑油通过管路进入第三调心轴承306、第四调心轴承307的过油孔,实现对轴承的润滑。对于第一齿轮302、第二齿轮303和第三齿轮304采用喷油润滑。中间轴301朝向第一齿轮302的一端通过第二甩油环312实现润滑,且通过两个第二隔腔实现机械式密封,避免出现漏油现象。其中,第三端盖310与第二调整环311通过第二定位销318定位,以保证各自的回油槽在下端,以使进入第二隔腔中的部分润滑油能回流至润滑箱。

进一步地,输出轴4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五调心轴承403和第六调心轴承404安装在箱体100上;第五调心轴承403通过第五端盖406和第七轴肩固定在输出轴401上;第六调心轴承404通过第二定距环405和第六端盖412固定在输出轴401上;输出齿轮402通过第八轴肩和第二定距环405定位在输出轴401上,并与输出轴401花键连接。

输出轴401通过锁紧盘801与轿车主轴800固定连接。输出齿轮402与输出轴401分体设置,并通过花键连接;为保证连接强度,选用模数为8的渐开线花键。输出轴401设有第五调心轴承403的一端设有旋转接头,以与钻机绞车的主轴连接。

第五调心轴承403和第六调心轴承404上均匀设有多个过油孔,例如3个,以使润滑箱中的润滑油通过过油孔实现对各轴承的润滑。

第五端盖406与第五调心轴承403之间设有第三调整环407,第三调整环407分别与第五端盖406、第五调心轴承403之间形成第三隔腔,两个第三隔腔内均设有第三甩油环408。第五调心轴承403朝向第五端盖406的一端还可以通过第六定距环409实现轴向固定,第六定距环409与输出轴401过盈配合,第三调整环407、第三甩油环408和第五端盖406均套设在第六定距环409上,第五端盖406通过第五螺栓410与箱体100固定连接,第五螺栓410与第五端盖406之间设有第五垫圈411。

第六端盖412与第六调心轴承404之间设有第四调整环413,第四调整环413分别与第六端盖412、第六调心轴承404之间形成第四隔腔,两个第四隔腔内均设有第四甩油环414。第六调心轴承404朝向第六端盖412的一端还可以通过第七定距环415实现轴向固定,第七定距环415与输出轴401过盈配合,第四调整环413、第四甩油环414和第六端盖412均套设在第七定距环415上,第六端盖412通过第五螺栓410与箱体100固定连接,第五螺栓410与第六端盖412之间设有第五垫圈411。

输出轴系的润滑:润滑箱中的润滑油通过管路进入第五调心轴承403、第六调心轴承404的过油孔,实现对轴承的润滑。对于输出齿轮402采用喷油润滑。输出轴4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甩油环408和第四甩油环414实现润滑,且分别通过第三隔腔和第四隔腔实现机械式密封,避免出现漏油现象。其中,第五端盖406与第三调整环407通过第三定位销416定位,以保证各自的回油槽在下端,以使进入第三隔腔中的部分润滑油能回流至润滑箱;第六端盖412与第四调整环413通过第四定位销定位,以保证各自的回油槽在下端,以使进入第四隔腔中的部分润滑油能回流至润滑箱。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拨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进一步地,拨叉轴501背离拨叉502的一端垂直设有拨杆503,拨杆503用于转动拨叉轴501;拨叉轴501安装在安装底座504上,拨动气缸505的两端分别与拨杆503及安装底座504铰接,以通过拨动气缸505的伸缩摇动拨杆503。

拨叉轴501上设有锁紧板506,锁紧板506上设有多个卡齿506a,锁紧气缸507的第一端与安装底座504连接,锁紧气缸507的第二端用于与卡齿506a嵌合,以在拨叉轴501转动到不同角度时,多个卡齿506a分别于锁紧气缸507的第二端嵌合。

其中,拨叉轴501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100上;拨杆503还可以为手动操作的手柄,拨动气缸505可以为三位换向气缸,锁紧气缸507为两位换向气缸。锁紧气缸507的第二端还设有锁紧挡铁508,安装底座504上固定有行程开关509,锁紧气缸507的第二端与卡齿506a嵌合时,锁紧挡铁508与行程开关509接触。,行程开关509发出信号,以确定拨叉机构进入锁紧状态,便于操作人员确定拨叉机构的工作状态。安装底座504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板510,以限制拨杆503的最大摇动角度,例如,在拨杆503摇动至最大摇动角度时,拨杆503与限位板510接触使得限位板510无法进一步移动;限位板510上还设有调节螺栓,通过调节螺栓调节拨杆503的最大摇动角度。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9,进一步地,箱体100包括上箱体110及下箱体120,上箱体110与下箱体120固定连接;下箱体120的底端设有下箱吊耳121、多个支撑块;上箱体110上设有上箱吊耳111、呼吸器座112和观察窗113。上箱体110及下箱体120可以焊接固定,具有重量轻、制造周期短、内部缺陷少、能够适应结构调整、更改方便的特点。箱体100上采用整体切割形成的轴承座,在焊接箱体100时省去很多拼接部位,成本大幅降低。

本实施例中的钻机绞车齿轮箱为抱轴式齿轮箱,且箱体100悬挂设置;该钻机绞车齿轮箱可以采用无极变频交流驱动技术,能够实现从300r/min到1800r/min的任意变速。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钻机绞车齿轮箱将上箱体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下箱体120可以为润滑箱,下箱体120上设有放油口122。下箱体120与主分油器601连接,主分油器601连接有主分油管602,主分油管602连接有主输出进油管603、第一齿轮喷油管604、第二齿轮喷油管605、第三齿轮喷油管606,以分别对第六轴承、第一齿轮302和与第一齿轮302啮合的低速齿轮202、第二齿轮303和与第二齿轮303啮合的高速齿轮203、第三齿轮304和与第三齿轮304啮合的输出齿轮402润滑;主分油器601还连接有主输入进油管607、主中间进油管608和换挡齿轮喷油管613,以分别对第二调心轴承205、第三调心轴承306和换挡齿轮305进行润滑。主分油器601通过主分油管602还与辅分油器609连接,辅分油器609分别连接有辅输入进油管610、辅中间进油管611、辅输出进油管612,分别对第一调心轴承204、第四调心轴承307和第五调心轴承403进行润滑。其中,各油管可以固定在箱体100内壁上。

本实施例对于钻机绞车齿轮箱的具体参数以及各个齿轮的具体齿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设置。例如,钻机绞车齿轮箱的参数可以设置如下:

其中,低速齿轮Z11=24;高速齿轮Z12=41;第一齿轮Z21=23;第二齿轮Z22=74;第三齿轮Z23=59;输出Z31=78。

根据上述各齿轮的齿数信息,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比信息为:

(1)工况1,低速档工作时,此时,低速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高速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分离,并且第三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啮合,进而可以获得低速传动比:

(2)工况2,高速档工作时,此时,高速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低速齿轮和第一齿轮相分离,并且第三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啮合,进而可以获得高速传动比:

(3)工况3,送钻时,此时,低速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高速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分离,并且第三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啮合,进而可以获得送钻传动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钻机绞车,包括:绞车主轴,绞车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钻机绞车齿轮箱,钻机绞车齿轮箱通过锁紧盘与绞车主轴连接;其中,钻机绞车齿轮箱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钻机绞车齿轮箱。

其中,钻机绞车齿轮箱的结构、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