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防断式制动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制动器多采用鼓式制动器,由于摩托车的使用过程中刹车非常频繁,且相对汽车来说摩托车的制动器结构较简单,屈服强度较小,因而容易损坏或者断裂,尤其是在制动蹄中左蹄板和右蹄板的分离处,受力强度最大,也是断裂发生最多的位置,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防断式制动蹄,包括左蹄板、右蹄板和设置在左蹄板与右蹄板之间的回位弹簧,左蹄板和右蹄板的一个端部相铰接,另一个端部相分离,左蹄板和右蹄板之间相向地均设置有凸起,左蹄板和右蹄板的凸起上均设置有分别用于卡扣回位弹簧两端的通孔,左蹄板和右蹄板在分离端的厚度大于在铰接端的厚度,左蹄板和右蹄板的分离端的厚度朝向铰接端地逐渐减小,左蹄板和右蹄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
优选的,左蹄板和右蹄板之间相向地在铰接端和分离端均设置有凸起,左蹄板和右蹄板在铰接端和分离端的凸起上均设置有分别用于卡扣两个回位弹簧的通孔。
优选的,左蹄板和右蹄板从分离端到铰接端均依次设置有三个加强筋。
优选的,左蹄板和右蹄板的厚度从靠近分离端的加强筋到中间位置的加强筋逐渐减小。
优选的,左蹄板和右蹄板相互背向的外壁设置有摩擦片。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的防断式制动蹄通过加厚了制动蹄中左蹄板和右蹄板分离端的厚度来延长制动蹄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多回位弹簧和多加强筋的设置提升制动蹄本体的强度和各部件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制动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的防断式制动蹄,包括左蹄板1、右蹄板2和设置在左蹄板1与右蹄板2之间的回位弹簧3,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一个端部相铰接,另一个端部相分离,左蹄板1和右蹄板2之间相向地均设置有凸起4,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凸起4上均设置有分别用于卡扣回位弹簧3两端的通孔5,左蹄板1和右蹄板2在分离端7的厚度大于在铰接端6的厚度,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分离端7的厚度朝向铰接端6地逐渐减小,左蹄板1和右蹄板2上均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8。
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的铰接端6通过加工出来的两个半圆部完成对接,分离端7经过铣刀加工使得分合过程中的冲击小,凸起4优选为沿左蹄板1和右蹄板2相向的内壁上延伸设置,同时凸起4还优选为和左蹄板1以及右蹄板2一体成型,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分离端7的厚度朝向铰接端6地逐渐减小,减小到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中端时,中端的厚度和铰接端6的厚度相同,不再减小,在能够达到加强左蹄板1和右蹄板2在分离端7的强度的同时节省材料。
左蹄板1和右蹄板2之间相向地在铰接端6和分离端7均设置有凸起4,左蹄板1和右蹄板2在铰接端6和分离端7的凸起4上均设置有分别用于卡扣两个回位弹簧3的通孔5。靠近铰接端6的回位弹簧3的拉升力优选地大于靠近分离端7的回位弹簧3。
左蹄板1和右蹄板2从分离端7到铰接端6均依次设置有三个加强筋8,左蹄板1和右蹄板2的厚度从靠近分离端7的加强筋8到中间位置的加强筋8逐渐减小,左蹄板1和右蹄板2相互背向的外壁设置有摩擦片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