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纳米微球联合检测特异性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307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抗纳米微球联合检测特异性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抗纳米微球联合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试剂盒,用于检
测血液中的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为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诊断依据。本发 明还涉及该试剂盒的制备及用于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癒(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禾中 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 。 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以广泛皮 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縮短及血 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血小板自身抗体主要为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为主 要的自身抗体,其次为抗GPIb自身抗体,少数表现为抗GPIa/IIa、GPIV自身抗体。因此对血 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依据。目前国内外检测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主要有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抗原 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和流式细胞术(FCM)。 MAIPA和MACE方法由于操作复杂、用 血量大、灵敏度低等技术上的限制而极少应用于临床诊断。FCM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 自身抗体的方法尚不成熟。1995年,Koksch等利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 测定抗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定位点的自身抗体,然而该方法步骤繁琐,难以标准化,无法作为 诊断ITP的常规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抗纳米微球联合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试剂 盒和采用该试剂盒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它能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血小板 自身抗体,以便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试剂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试剂盒的组成为 (1).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的分别连有单克隆抗体SZ-2,SZ-22,SZ-21和7E3的四 种单抗_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溶剂为PBS,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浓度为2mg/ml,四种单抗-聚 苯乙烯纳米微球包括 SZ-2-纳米微球溶液3ml ,单克隆抗体SZ-2的浓度30 ii g/ml , SZ-22-纳米微球溶液3ml,单克隆抗体SZ-22的浓度为60 y g/ml, SZ-21-纳米微球溶液3ml,单克隆抗体SZ-21的浓度为30 ii g/ml, 7E3-纳米微球溶液3ml ;单克隆抗体7E3的浓度为20 y g/ml ; SZ-2, SZ-22, SZ-21和7E3分别为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 GPIIb, GPIIIa和
GPIIb/IIIa的单克隆抗体。 (2).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6ml,浓度为15ii g/ml ; (3). PBS液,是0. 15mol/LNaCl、0. 01mol/LNa2HP04和0. 01mol/LNaH2P04的混合溶
4液,pH7. 4。 上述试剂盒用于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如下步骤
(1).取血小板裂解液待检标本四份,每份50 ii 1,分别加入50 ii 1 SZ-2-纳米微 球、SZ-22-纳米微球、SZ-21-纳米微球、7E3-纳米微球,室温震荡孵育2h,用0. Olmol/LPBS 洗涤液洗涤,离心,弃上清; (2).分别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100iU,室温震荡孵育 30min,用洗涤液PBS洗涤,然后用600 y 1 PBS重悬; (3).四份悬液分别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每份计数1500-2000个微球,根据FSC/ SSC散点图和FL-2的直方图,分别得到SZ2、SZ22、SZ21、7E3四种被检微球的平均荧光强度 值; (4).分别以健康人血小板裂解液的SZ2、 SZ22、 SZ21、7E3四种单抗微球的各平均 荧光强度作为基本对照;计算出步骤(3)测得的四种微球的各平均荧光强度值与对应的基 本对照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之比率,当比率分别大于1.37、1.24、1.48、1. 19时,判为阳性。
上述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如下步骤
(1).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用亲和层析柱Protein G-S印harose 4B纯化单克隆抗体SZ_2、 SZ_21、 SZ-22和 7E3,经浓縮透析后分别得到单克隆抗体SZ-2、 SZ-21、 SZ-22和7E3的PBS溶液。
(2).单克隆抗体与纳米微球的连接 用0. 1M、 pH9. 6碳酸缓冲液分别稀释单克隆抗体SZ_2、 SZ_22、 SZ-21和7E3至终 浓度为30、60、30和20 ii g/ml ; 经丙酮洗涤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加入上述单克隆抗体中,4t:摇床过夜后,离心,
弃上清;用吐温-20PBS溶液洗涤,离心,弃上清;然后用20mg/ml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溶液 封闭微球,摇床2h,用吐温-20PBS溶液洗涤,离心,弃上清;加0. Olmol/LPBS重悬纳米微 球,至纳米微球浓度为2mg/ml,按剂量分装,4t:保存; (3).配制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浓度为15ii g/ml,按剂量分 装; (4).配制PBS液,使溶液中含有O. 15mol/L NaC1、0. Olmol/L Na2HP04和0. 01mo1/
L NaH2P04pH7. 4 ;按剂量分装。 (5)各分装物装入试剂盒,4t:保存。 本发明试剂盒,包含分别携带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 GPIIb、 GPIIIa、 GPIIb/ IIIa复合物的四种单克隆抗体SZ-2、 SZ-22、 SZ-21和7E3(分别是抗原CD42b、 CD41b、 CD61、 CD61a的单克隆抗体)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即SZ-2-纳米微球、SZ-22-纳米微球、 SZ-21-纳米微球和7E3-纳米微球,这些微球能够在体外分别特异性地捕获血小板糖蛋白 GPIb、 GPIIb、 GPIIIa、 GPIIb/IIIa特异性抗原分子CD42b、 CD41b、 CD61、 CD61a,并能够在流 式细胞仪上应用,从而能联合测定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GPIb、 GPIIb、 GPIIIa和 GPIIb/IIIa的自身抗体,达到临床明确诊断ITP患者亚类,指导ITP患者治疗。本试剂盒 检测的是血小板上的自身抗体,所以特别为早期诊断ITP提供依据。研究表明,SZ-2-纳米 微球、SZ-22-纳米微球、SZ-21-纳米微球和7E3-纳米微球的表面抗体饱和载量变化非常 小,变异系数分别为2. 15%、2.65%、4. 22%、3.05%。纳米微球表面抗体结合量至少是传统ELISA板抗体结合量的四倍,从客观上增大了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因此,用本发明试 剂盒及其建立的进行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好,四种单克隆抗体纳米微 球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3. 26%、2. 86%、1.65%、4. 94% ;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 86%、 4. 74%、5. 69%、7. 56%。经35例健康献血者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8例(其中初诊ITP患 者41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NITP) 17例)分别进行联合检测抗GPI、GPIIb、GPIIIa 和GPIIb/IIIa的自身抗体,结果表明,ITP患者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用本试剂盒 及检测方法用血量少,只要2ml ;操作简便,时间较短,重复性好;标本预处理过程简单,整 个过程只要4小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本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球除了应用于诊断ITP患者 血小板自身抗体外,也能检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的抗血小板 自身抗体。


图1 (A)是健康人标本的散射光信号图; 图1 (B) 图1 (E)分别是健康人的四种自身抗体SZ2、SZ22、SZ21、7E3的荧光强度 检测结果。 图1 (F)是患者标本的散射光信号图; 图1 (G) 图1 (J)分别是患者的四种自身抗体SZ2、 SZ22、 SZ21、7E3检测结果。
图2(A)-图2(D)分别是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生成的受试者SZ2、SZ21、SZ22、 7E3的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试剂盒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本例中的单克隆抗体SZ-2、SZ-21、SZ-22和7E3由发明人自制。单克隆抗体SZ-2、 SZ-21、 SZ-22禾P 7E3腹水分别在pH8. 0,0. 1M PB(O. lmol/L Na2HP04,0. lmol/LNaH2P04, pH8. O))中透析,离心(8000rpm),取上清约1ml过柱(亲和层析柱ProteinG-S印harose 4B)使各单克隆抗体与蛋白G充分结合,用O. lM甘氨酸-盐酸缓冲液(pH2. 8)洗脱,收集各 单克隆抗体峰。将收集的各单克隆抗体用聚乙二醇20000浓縮,然后在0. 01M PBS中透析 4小时,得到纯的单克隆抗体SZ-2、 SZ-21、 SZ-22和7E3,置于低温冰箱备用。
二.单克隆抗体与纳米微球的连接 用缓冲液(0. 1M, pH9. 6碳酸缓冲液)分别稀释单克隆抗体SZ_2 (CD42b)、 SZ-22 (CD41b)、SZ-21(CD61)和7E3 (CD61a),各单克隆抗体稀释的终浓度分别为30、60、30、 20 ii g/ml 。 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直径为18. 39 ii m,简称纳米微球,深圳市纳微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用丙酮洗涤,然后分别加入上述单克隆抗体中,4t:摇床过夜,用洗涤液(0. 05%吐 温-20-PBS)洗3遍,用20mg/ml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溶液封闭微球(室温摇床2h),然后洗 涤3遍(1500rpm,离心5分钟),0. Olmol/L PBS重悬纳米微球,使纳米微球浓度为2mg/ml, 按每份3ml分装,4t:保存。
三.试剂盒分装
每试剂盒中装入 1.四种单抗的纳米微球溶液各一份,每份3ml, 2.浓度为15ii g/ml的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FITC_GAH_IgG)(购自f去国Immuotech公司)6ml。
3. PBS液,pH7. 4. 实施例2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
— .血小板裂解液的制备 根据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计数,用EDTA抗凝的硅化管采集外周静脉血2ml,轻轻混匀后8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富血小板血浆,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2(TC保存(用做MAIPA),取血小板沉淀,用0. 05% EDTA-PBS洗涤血小板3遍,计数血小板,调整血小板浓度到1 X 107个/ml,吸取400 ii 1, 3000rpm离心5min后弃掉上清,加入240 y 1浓度为0. 5%的Triton X-100 (室温20min) , 3000rpm离心5min,吸取上清至4个Eppendorf管,每管50 iU,即得到血小板裂解液。
二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吸取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球各50 1,分别加入50 1血小板裂解液,室温震荡孵育2h,洗涤液0. Olmol/L PBS洗3遍后,分别加入100 y 1的FITC-GAH-IgG (15 y g/ml),室温震荡孵育30min,洗涤液洗一遍,用600iU的PBS(O. Olmol/L)重悬。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计数1500-2000个微球,取FSC/SSC散点图和FL_2的直方图,根据FSC/SSC散点图划出检测Rl微球分析区域,FL-2的直方图中显示Rl中的检测微球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每次检测都使用相同的仪器设置。同时做三个健康人血小板的四种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球的平均荧光强度作为基本对照,用各组每个标本的平均荧光强度和基本对照荧光强度的比率来判断阴阳性。 实施例3微球上连接的单克隆抗体稳定性检测 将四种单克隆抗体_纳米微球(SZ-2-纳米微球、SZ-22-纳米微球、SZ-21-纳米微球和7E3-纳米微球)4t:放置45天,每隔9天取50 ill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球与10 的FITC-GAH-IgG(O. 75mg/ml)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球平均荧光强度值,用来反映抗体与微球连接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检测微球表面抗体量变化非常小,变异系数分别为2. 15%、2. 65 % 、4. 22 % 、3. 05 % ,并且可在4°C至少存放45天。
实施例4单克隆抗体_纳米微球稳定性测定 批内重复性检测取1份患者血小板标本进行4种抗体检测(CV% ), 一天内重复检测20次,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3. 26%、2. 86%、1. 65%、8. 09% ; 批间重复性测定取同一个健康人的1(f个血小板与微球孵育30min,再加FITC标记CD61单克隆抗体,上机检测,连续做8天,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 86%、4. 74%、5. 69%、7. 56%。实验结果充分说明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球稳定性高,检测数据重复性好。
实施例5临床标本采集和抗体测定 采集血小板减少患者58例的血小板标本,其中初诊ITP患者41例,男9例,女32例,年龄19-61岁(中位年龄36岁),标本采集时患者血小板数目为(2-90) X109/L,均符合美国血液病学会慢性ITP的诊断标准,均未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脏切除等治疗;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NITP) 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15-63岁(中位年龄32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白血病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诊断符合1998年《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正常血小板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5例健康献血员,年龄20 52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男12名、女23名。 计算每个标本各抗体平均荧光强度与基本对照的比率,ITP组、NITP组、正常对照组,各组荧光强度比率的中位值及其上、下限(见表.1),若将ITP组的GPIb、GPIIb、GPIIIa、GPIIb-IIIa四种抗体检测结果比率分别大于1. 37、 1. 24、 1. 48、 1. 19判为阳性。
图1 (F)-图1 (J)为其中1例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得的荧光强度,各图分别表示四种抗体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 16、6. 33、6. 44、6. 57。图l(B)-(E)表示一正常人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表示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0. 59、0. 61、0. 58、0. 69。经计算,此患者四种抗体检测得到的荧光强度分别为正常人的15. 53、10. 38、11. 10、9. 52倍,因此患者四种抗体均为阳性。图1(A)和图1(F)分别表示受试健康人及患者标本微粒的大小和特性。 图2(A)-图2(D)分别为SZ2、 SZ21、 SZ22、7E3的ROC曲线,图中纵坐标为灵敏度,横坐标为1-特异性。四组ROC曲线下面积的AUC值均大于0. 7,说明该方法对于ITP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可达94. 29%以上。 本试剂盒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敏感性73. 2% (表2),而用改良MAIPA法检测的敏感性只有51.2%。对该两种方法采用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进行分析如表2,可知本方法检测敏感度高于改良间接MAIPA法(x 2 = 4. 34, p < 0. 05),经检验得ITP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且NIT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本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测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从而明确诊断ITP患者的抗体分类。 表1ITP组、NITP组、正常对照组与基本对照荧光强度比率的中位数以及上下限
实验组例数比率(中位值-上下限)
SZ2SZ22SZ217E3
ITP411.63(0. 98--16.2)* 1.60 (0.96-11.3) ' 1.68(0.95-11.0)'1.31(0.84-9.81)'
NITP171.12(1. 00--1.33)1.13 (1.03-1.29)1.13(0. 97-1.32)1.05(0. 86-1.13)
正常对照351.01(0. 95--1.37)0.99 (0.85-1.24) 1.01(0. 85-1.48)1.01(0. 74-1.19) ITP组与NITP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 01
表2ITP组纳米微球技术与MAIPA检测结果敏感性比较
方法敏感性(检出病例数Z总病例数)总敏感性(检出病例数
SZ2SZ22 SZ217E3/总病例数)
纳米微球技术 改良MAIPA68.29% (28/41) 46. 3 (19/41)60.98% (25/41) 68.29% (28/41) 51.22% (21/41) 48.78% (20/41)56.腦(23/41) 43.90% (18/41)73. 17% (30/41)* 51.22% (21/41) n = 41,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乂2检验,纳米微球技术检测的总敏感性高于改良MAIPA法,*P < 0. 0权利要求
单抗纳米微球联合检测特异性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剂盒,其特征是该试剂盒组成为(1)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的分别连有单克隆抗体SZ-2,SZ-22,SZ-21和7E3的四种单抗-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溶剂为PBS,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浓度为2mg/ml,四种单抗-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包括SZ-2-纳米微球PBS溶液3ml,单克隆抗体SZ-2的浓度30μg/ml,SZ-22-纳米微球溶液3ml,单克隆抗体SZ-22的浓度为60μg/ml,SZ-21-纳米微球溶液3ml,单克隆抗体SZ-21的浓度为30μg/ml,7E3-纳米微球溶液3ml;单克隆抗体7E3的浓度为20μg/ml;SZ-2,SZ-22,SZ-21和7E3分别为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GPIIb,GPIIIa和GPIIb/IIIa的单克隆抗体;(2)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6ml,浓度为15μg/ml;(3).PBS液,是0.15mol/L NaCl、0.01mol/L Na2HPO4和0.01mol/L NaH2PO4的混合溶液,pH7.4。
2. 权利要求1的剂盒用于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如下步骤(1) 取血小板裂解液待检标本四份,每份50iil,分别加入50ia SZ-2-纳米微球、 SZ-22-纳米微球、SZ-21-纳米微球、7E3-纳米微球,室温震荡孵育2h,用0. Olmol/L PBS洗 涤液洗涤,离心,弃上清;(2) .分别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100iU,室温震荡孵育 30min,用洗涤液PBS洗涤,然后用600 y 1 PBS重悬;(3) .四份悬液分别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每份计数1500-2000个微球,根据FSC/SSC散 点图和FL-2的直方图,分别得到四种被检微球的各平均荧光强度值;(4) .分别以健康人血小板裂解液的SZ2、 SZ22、 SZ21、7E3四种单抗微球的各平均荧光 强度作为基本对照;计算出步骤(3)测得的四种微球的各平均荧光强度值与对应的基本对 照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之比率,当比率分别大于1.37、1.24、1.48、1. 19时,判为阳性。
3. 权利要求1的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如下步骤(1)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用亲和层析柱Protein G-S印harose 4B纯化单克隆抗体SZ_2、 SZ_21、 SZ-22和7E3, 经浓縮透析后分别得到单克隆抗体SZ-2、 SZ-21 、 SZ-22和7E3的PBS溶液;(2) .单克隆抗体与纳米微球的连接用0. 1M、 pH9. 6碳酸缓冲液分别稀释单克隆抗体SZ-2、 SZ-22、 SZ-21和7E3至终浓度 为30、60、30和20 ii g/ml ;经丙酮洗涤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加入上述单克隆抗体中,4t:摇床过夜后,离心,弃上清;用吐温-20PBS溶液洗涤,离心,弃上清;然后用20mg/ml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溶液封闭 微球,摇床2h,用吐温-20PBS溶液洗涤,离心,弃上清;加0. Olmol/L PBS重悬纳米微球,至纳米微球浓度为2mg/ml,4t:保存;(3) .配制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浓度为15i! g/ml,按剂量分装;(4) .配制PBS液,使溶液中含有0. 15mol/LNa2Cl、0. 01mol/LNa2HP04、0. Olmol/ LNaH2P04, pH7. 4 ;按剂量分装;(5)各分装物装入试剂盒,4t:保存c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组单抗纳米微球联合检测特异性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剂盒,包含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分别已连有单克隆抗体SZ-2,SZ-22,SZ-21和7E3的四种单抗-聚苯乙烯纳米微球PBS溶液各3ml,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浓度为2mg/ml,浓度为15μg/ml的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6ml和PBS液。用单抗-微球与血小板裂解液标本震荡孵育,经PBS洗涤,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连接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洗涤后用PBS重悬,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别得到四种微球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根据它与健康人对应的基本对照值之比率,确定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是否阳性,为早期诊断ITP提供依据。检测过程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文档编号G01N33/577GK101713782SQ20091023338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何杨, 费敏, 赵益明, 阮长耿 申请人: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