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617279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简单的电路连接,用探针测试就可以锁定漏电位置;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提高漏电失效分析效率,降低漏电分析成本,而且漏电位置定位准确。
【专利说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 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0SFET)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 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
[0003] 现有技术中进行MOSFET漏电失效定位的技术包括例如红外热像、液晶、电子束探 针等。但是IC(即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进入深亚微米时代后,上述方法的性 能逐渐成为瓶颈,难以对微区域的缺陷进行比较精确的定位,使得针对IC中缺陷的定位和 失效的认定变得愈加困难。上述的红外热像、液晶、电子束探针等漏电分析设备不是所有的 芯片制造工厂都有,而且用这些设备做漏电分析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 对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所述MOSFET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设置有漏极、源极、栅极 以及衬底电极;该方法包括:
[0005] 对漏极、源极、栅极以及衬底电极进行电线连接,形成Bvd/sgt测试结构;所述 Bvd/sgt测试结构中所述源极、所述栅极以及所述衬底电极共同接地;向所述漏极施加测 试电压,在所述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流值, 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0006] 对漏极、源极、栅极以及衬底电极进行电线连接,形成Bvds/gt测试结构;所述 Bvds/gt测试结构中所述栅极和所述衬底电极共同接地,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短接;向所 述漏极和所述源极施加测试电压,在所述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所述漏极和 所述源极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流值,以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0007] 对漏极、源极、栅极以及衬底电极进行电线连接,形成Bvt/sdg测试结构;所述 Bvt/sdg测试结构中所述源极、所述栅极以及所述漏极共同接地;向所述衬底电极施加测 试电压,在所述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所述衬底电极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 流值,以获得第三检测结果;
[0008]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三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 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
[0009]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和所述第 三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0010]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 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漏极之间;
[0011]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 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 衬底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之间;
[0012]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 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 衬底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衬底电极之间;
[0013]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 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漏极和所述衬底电极之间;
[0014]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 衬底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
[0015]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 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 所述衬底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衬底电极之 间。
[0016]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电流值为IyA。
[0017] 本发明提供的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通过简单的电路连接,用探针测试就 可以锁定漏电位置;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提高漏电失效分析效率,降低漏电分析成本,而 且漏电位置定位准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漏电检测的MOSFET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vd/sgt测试结构电路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vds/gt测试结构电路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vt/sdg测试结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漏电检测的MOSFET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 MOSFET包括衬底PTUB,衬底PTUB上设置有栅极G、漏极D、源极S以及衬底电极P+。本发明 提供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便是用于对如图1所示的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
[0023] 在芯片测试时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测试方式:一种是施加电压测试电流;另一种是 施加电流测试电压。由于本发明要确定漏电流,因此采用第一种方法即施加电压测试电流 来定位漏电位置。
[0024] 通常单管的击穿电压就是在漏极上加一个反向电压,一开始当漏极上的电压还没 有达到击穿电压时,源漏电流很小。当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源漏之间的电流会突然增大, 达到微安级甚至更高。这个时候漏极上加的电压就是击穿电压。本发明中判断达到击穿电 压的条件一般是IUA电流,即本发明可以将IyA作为预设电流值来获得判断结果。
[0025]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将如图1的MOSFET进行电路连接,分别组成Bvd/sgt测试结 构、Bvds/gt测试结构以及Bvt/sdg测试结构,并且基于上述三种结构进行测试,获得三个 测试结果,并根据获得三个测试结果来判断漏电位置。此处应该说明的是上述三种测试结 构的连接和测试并不分先后,测试顺序不会影响最后的判断结果。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vd/ sgt测试结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vds/gt测试结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 发明实施例中Bvt/sdg测试结构电路示意图。
[0027] 首先,如图2所示,对漏极D、源极S、栅极G以及衬底电极P+进行电线连接,形成 Bvd/sgt测试结构;该Bvd/sgt测试结构中源极S、栅极G以及衬底电极P+共同接地;向漏 极D施加测试电压(电压源未示出),在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漏极的电流是否 达到预设电流值例如IUA,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在电压源与漏极之间设置一 个电流表,来观察流经漏极的电流的变化。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可以理解为流经漏极D 的电流是否达到IuA。
[0028] 然后,如图3所示,对漏极D、源极S、栅极G以及衬底电极P+进行电线连接,形成 Bvds/gt测试结构;该Bvds/gt测试结构中栅极S和衬底电极P+共同接地,漏极D和源极S 短接;向漏极D和源极S施加测试电压,在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漏极D和源 极S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流值例如IyA,以获得第二检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在电压源与 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一个电流表,来观察流经漏极和源极的电流的变化。其中,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可以理解为流经漏极D和源极S的电流是否达到IyA。
[0029] 然后,如图4所示,对漏极D、源极S、栅极G以及衬底电极P+进行电线连接,形成 Bvt/sdg测试结构;该Bvt/sdg测试结构中源极S、栅极G以及漏极D共同接地;向衬底电极 P+施加测试电压,在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衬底电极P+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 电流值例如IUA,以获得第三检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在电压源与衬底电极之间设置一个电 流表,来观察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的变化。其中,所述第三检测结果可以理解为流经衬底电 极P+的电流是否达到IUA。
[0030] 最后,根据上述获得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和第三检测结果,对MOSFET的 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具体包括:
[0031] 若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第二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和 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 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栅极和漏极之间;
[0032] 若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第二检测结果为流经漏 极和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 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栅极和源极之间;
[0033] 若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第二检测结果为流经漏 极和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 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源极和衬底电极之间;
[0034] 若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第二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和 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 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漏极和衬底电极之间;
[0035] 若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第二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和 源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且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 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源极和漏极之间;
[0036] 若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第二检测结果为流经漏 极和源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且第三检测结果为流经衬底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 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栅极和衬底电极之间。
[0037]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和第三检测结果填入表1,以 "X"表示电流达到IyA,表示电流没有达到IyA,"G_D"表示漏电位置在栅极G和漏极 D之间。由表1可见所有MOSFET相应位置的漏电都可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准确定 位,从而明确是哪里漏电失效。
[0038] 表 1
[0039]

【权利要求】
1. 一种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电位置检测方法,适用于对MOSFET的漏电位置 进行定位,所述M0SFET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设置有漏极、源极、栅极W及衬底电极;其特 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漏极、源极、栅极W及衬底电极进行电线连接,形成Bvd/sgt测试结构;所述Bvd/sgt 测试结构中所述源极、所述栅极W及所述衬底电极共同接地;向所述漏极施加测试电压,在 所述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流值,W获得第 一检测结果; 对漏极、源极、栅极W及衬底电极进行电线连接,形成Bvds/gt测试结构;所述Bvds/gt 测试结构中所述栅极和所述衬底电极共同接地,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短接;向所述漏极和 所述源极施加测试电压,在所述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 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流值,W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对漏极、源极、栅极W及衬底电极进行电线连接,形成Bvt/sdg测试结构;所述Bvt/sdg 测试结构中所述源极、所述栅极W及所述漏极共同接地;向所述衬底电极施加测试电压,在 所述测试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检测流经所述衬底电极的电流是否达到预设电流值,W获 得第H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 电位置进行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流 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H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电极 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漏极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0S阳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H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 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H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 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衬底电极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流 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H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电极 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漏极和所述衬底电极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流 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H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衬底 电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 测结果和所述第H检测结果,对所述MOSFET的漏电位置进行定位包括: 若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漏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为流经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的电流没有达到预设电流值,且所述第H检测结果为流经所述 衬底电极的电流达到预设电流值,则获知漏电位置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衬底电极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流值为1 y A。
【文档编号】G01R31/26GK104345259SQ201310343940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崔金洪 申请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