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0727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检测机械领域,涉及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的正常转动是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轴类零件的直径不合要求、过大的跳动都将会引起过大的机械设备机构损坏。轴类零件一般具有较大的长径比,也就是说,轴类零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轴类零件各部位的尺寸均符合要求。现有技术中轴类零件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没有一种操作十分方便的检测装置;现有技术中轴类零件的直径检测均需要技术人员手工操作,技术人员手工测量轴类零件各部位的尺寸,大大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手工测量轴类零件的直径容易出现错误,降低了零件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检测装置,包括:下顶针、上顶针、动力头、连接板、线性模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其中,线性模组与连接板连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相对安装在连接板上,下顶针与动力头连接。

放置待测轴类零件到下顶针上,上顶针向下移动,使上顶针和下顶针顶住待测轴类零件的两端,松开待测轴类零件;动力头带动待测轴类零件旋转,同时,线性模组带动连接板向下移动,连接板带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从待测轴类零件的上方移动到下方。检测时,动力头停止运动,待测轴类零件静止,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伸出到待测轴类零件的表面,进行接触式检测,然后离开待测轴类零件的表面,返回原位,完成待测轴类零件的一个位置点的检测。对待测轴类零件的其它位置点进行检测,每次检测完毕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将检测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分析处理上述各个位置点的检测数据得出待测轴类零件的直径和跳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伺服控制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高精度高效率检测,提高轴类产品生产质量,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停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顶针;2-上顶针;3-动力头;4-连接板;5-线性模组;61-第一传感器;62-第二传感器;7-待测轴类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件直径和跳动的检测装置,包括:下顶针(1)、上顶针(2)、动力头(3)、连接板(4)、线性模组(5)、第一传感器(61)、第二传感器(62)。其中,线性模组(5)与连接板(4)连接,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相对安装在连接板(4)上,下顶针(1)与动力头(3)连接。

放置待测轴类零件(7)到下顶针(1)上,上顶针(2)向下移动,使上顶针(2)和下顶针(1)顶住待测轴类零件(7)的两端,松开待测轴类零件(7);动力头(3)带动待测轴类零件(7)旋转,同时,线性模组(5)带动连接板(4)向下移动,连接板(4)带动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从待测轴类零件(7)的上方移动到下方;检测时,动力头(3)停止运动,待测轴类零件(7)静止,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伸出到待测轴类零件(7)的表面,进行接触式检测,然后离开待测轴类零件(7)的表面,返回原位,完成待测轴类零件(7)的一个位置点的检测;对待测轴类零件(7)的其它位置点进行检测,每次检测完毕后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将检测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分析处理上述各个位置点的检测数据得出待测轴类零件(7)的直径和跳动。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