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86814阅读:来源:国知局
5。
[0041]在此,也可以将主轴负荷值(P)置换为切削工具的前进方向轴的进给轴负荷值。
[0042]通过该步骤SA04中的处理,到切削工具与工件接触为止,在每个预先确定的预定的时间(T),将第一各轴位置(X1、Yl、Z1)以及切削指令代码(G)、主轴负荷值(P)、程序的第L行(L)、主轴旋转方向(M)存储在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内。
[0043]此外,通过向预先确定的阈值(P0)输入只在主轴旋转的无负荷状态下施加的主轴负荷值,能够防止错误检测。
[0044][步骤SA05]将第二各轴位置(X2、Y2、Z2)(作为切削开始位置)存储在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内。在经过了预先确定的预定的时间(Τ)后存储第二各轴位置(Χ2、Υ2、Ζ2),因此成为与第一各轴位置(Χ1、Υ1、Ζ1)至少任意一个轴的位置不同的状态。
[0045][步骤SA06]根据已经存储在存储器内的第一各轴位置(X1、Yl、Ζ1)和第二各轴位置(Χ2、Υ2、Ζ2)来分配切削工具的前进方向向量(V1、V2、V3),存储在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内。
[0046]通过执行图2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将生成切入时的辊压的加工路径所需要的信息(切削开始位置和加工方向)存储在机床的控制装置内的存储器中。
[0047]<2>关于将切入部分的加工路径置换为进行辊压的加工路径的单元
[0048]图3是表示置换切削开始部分的G代码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0049]以下详细说明根据通过图2的流程图的处理取得的信息置换切入部分的加工路径的各个处理。
[0050][步骤SB01]在已经存储在存储器内的切削指令代码(G)是线性插值的情况下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B02,在进行圆弧插值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B06。
[0051][步骤SB02]在切削指令代码(G)是线性插值的情况下,将加工程序(PR01)复制为变换目标的加工程序(PR02)。此外,为了原样地保持加工程序(PR01)而进行复制,但在也可以将加工程序(PR01)完全置换为加工程序(PR02)的情况(即,没有必要剩下原来的加工程序01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步骤SB02的处理。
[0052][步骤SB03]使用预先确定的工具直径(D)和安全距离(D0)、存储在存储器内的前进方向向量(V1、V2、V3)、第一各轴位置(X1、Y1、Z1)以及主轴旋转方向(Μ),计算切削开始位置(Χ3、Υ3、Ζ3)、进行辊压的圆弧曲率半径(R)、进行辊压的圆弧方向(r)、圆弧插值结束位置(X4、Y4、Z4)。
[0053]作为在与前进方向向量(V1、V2、V3)相反方向的位置从第一各轴位置(X1、Y1、Z1)离开预先确定的安全距离(D0)来计算切削开始位置(X3、Y3、Z3)。
[0054]由此,能够求出从工具与工件接触的位置(第一各轴位置)离开预先确定的安全距离(D0)的位置。
[0055]通过将进行辊压的圆弧曲率半径(R)设为将预先确定的工具半径(D)的一半的值加上预先确定的安全距离(D0)后得到的值(R = D/2+D0),能够描绘以工件端面和切削槽宽度线的交点附近为中心的圆弧(参照图7)。
[0056]在此,越是将预先确定的安全距离(D0)设为接近零,则越是能够使工具脱出时的切肩厚度变薄。
[0057]进行辊压的方向(r)为与主轴旋转方向(M)相同的方向。如果将进行辊压的方向(r)设为与主轴旋转方向(M)相反的方向,则工具脱出时的切肩厚度反而变厚,因此需要注
ο
[0058]切削结束位置(Χ4、Υ4、Ζ4)为从由第一各轴位置(X1、Yl、Ζ1)离开预先确定的安全距离(D0)的位置向前进方向向量(V1、V2、V3)的方向前进了预先确定的工具直径⑶的一半的值的位置。
[0059]由此,能够求出圆弧插值的开始点、结束点、圆弧半径、圆弧插值方向。
[0060][步骤SB04]在变换目标的加工程序(PR02)内,在所存储的程序的第L行(L)的一行之前追加向切削开始位置(X3、Y3、Z3)的轴移动指令。
[0061 ][步骤SB05]在变换目标的加工程序(PR02)内,在所存储的程序的第L行(L)追加圆弧插值指令,作为圆弧插值参数插入进行辊压的圆弧曲率半径(R)和进行辊压的方向(r)、切削结束位置(X4、Y4、Z4)。在所存储的程序的第L行(L)中剩余原来的线性插值指令,在圆弧插值的下一个进行线性插值直到最初的终点为止。
[0062]经过以上的步骤,在变换目标的加工程序(PR02)内生成置换了切入时的加工路径的程序。
[0063][步骤SB06]在切削指令代码(G1)是圆弧插值的情况下,在控制装置上的监视器等中显示“已经对辊压进行了编程”,中断置换处理并结束。
[0064]<3>关于变更前和变更后的切削开始部分的加工路径
[0065]图4是表示变更前加工程序的切削开始部分的加工路径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方法的变换后的加工程序的切削开始部分的加工路径的图。图6是表示在图5中XY平面的变更后的切削开始部分的加工路径的图。
[0066]对于在图3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说明的切入部分的加工路径,以下详细说明加工程序变更前(图4)的情况和本发明的加工程序变更后(图5)的情况。
[0067]作为例子,将工具直径(D)设为10.0mm,将安全距离(D0)设为0.1mm,将主轴旋转方向(M)设为顺时针方向。
[0068]变更前的程序(PR01)如图4所示,将切入部分的加工路径定位为Z方向(1),成为只是在Y方向上进行切削(2)的单纯的程序,到切削工具与工件接触(在步骤SA04中判别)为止的加工路径成为(2)。
[0069]因此,在变更后的程序(PR02)中,在变更前的程序(PR01)中的⑵的一行之前,如图5所示,追加向切削开始位置(X3、Y3、Z3)的轴移动指令(2’ )(步骤SB04)。
[0070]接着,在变更后的程序(PR02)中,向变更前的程序(PR01)中的(2)的行(参照图4)追加圆弧插值指令,作为圆弧插值参数(3’ )插入进行辊压的圆弧曲率半径(R)和进行辊压的圆弧方向(r)、切削结束位置(X4、Y4、Z4)(步骤SB05)。
[0071]在变更后的程序(PR02)中原样地剩下变更前的程序(PR01)中的⑵的行(4’)。
[0072]图7是表示加工槽的宽度(一个加工槽宽度线5和另一个加工槽宽度线5之间的间隔)比切削工具的工具直径D大的情况下的辊压加工的方法的图。
[0073]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辊压的加工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切削工具2的工具直径D比对工件4加工的加工槽宽度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首先沿着任意一方的加工槽线5进行加工。在沿着该一个加工槽线5的加工中,能够应用上述辊压的加工路径。
[0074]在此,补足说明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0075]在执行加工时,与加工工件并行地执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因此,最初对工件执行的加工为依照变换前的加工程序的加工路径的加工。为了也能够根据变换为包含辊压的加工路径的加工程序来执行该最初执行的加工,也可以在图2的流程图中具备中断单元,使得在通过图2的流程图的处理判断为切削工具与工件接触时(步骤SA04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时刻)中断工件的加工。
[0076]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在进行铣刀加工、槽加工等在与主轴正交的方向进行切削加工的铣加工中,能够使编程自动化,该编程用于将被称为辊压的切入时的加工路径设为圆弧插值,且能够期待在工具寿命的延长中有效。
[0077]另外,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使用现有的加工程序自动地计算辊压的加工路径,因此不需要由机械的操作者特别计算切削开始位置、圆弧曲率半径等,能够消除辊压的加工方法难以普及到市场中的因素的编程的繁琐。
【主权项】
1.一种控制机床的控制装置,该机床具备主轴、使工件在与上述主轴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至少2个进给轴,依照加工程序,使安装在上述主轴上的工具旋转并切削上述工件,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机床的控制装置具备: 位置方向确定单元,其执行上述加工程序,在上述工具切入上述工件时,确定上述工具最初与上述工件接触的位置、上述工具切入上述工件时的加工方向;和 移动路径修正单元,其向上述加工程序插入辊压路径指令,该辊压路径指令将通过上述位置方向确定单元确定的上述工具最初与上述工件接触的位置设为终点。2.一种控制机床的控制装置,该机床具备主轴、使工件在与上述主轴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至少2个进给轴,依照加工程序,使安装在上述主轴上的工具旋转并切削上述工件,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机床的控制装置具备: 切削负荷值存储单元,其在执行上述加工程序的切削指令的过程中,在每个预定时间存储切削负荷值; 加工信息存储单元,其在每个预定时间存储包含各轴的坐标值的切削中的加工信息; 切削结束位置存储单元,其除了存储预先确定的工具直径以外,还存储通过上述切削负荷值存储单元存储的切削负荷值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时的各轴的坐标值作为切削结束位置;以及 移动路径修正单元,其在上述加工程序的切削开始的切削指令程序块之前插入将上述切削结束位置设为终点的预先设定的曲率半径的圆弧插值指令,并且插入从该切削指令程序块的起点连接上述圆弧插值指令的起点的线性插值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机床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机床的控制装置还具备:中断单元,其在通过上述切削结束位置存储单元存储了切削结束位置时,中断上述加工程序的执行。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依照加工程序使安装在主轴上的工具旋转而控制切削工件的机床。控制装置在执行加工程序且工具切入工件时,确定该工具最初与工件接触的位置、该工具切入工件时的加工方向,向加工程序插入将工具最初与工件接触的位置设为终点的辊压路径指令。
【IPC分类】G05B19/414
【公开号】CN105446270
【申请号】CN201510607675
【发明人】藤井隆亮
【申请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公告号】DE102015115663A1, US201600852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